高中生手机的用途和有效管理策略

时间:2022-04-20 04:36:55

高中生手机的用途和有效管理策略

摘 要: 信息社会,大多数高中生都有手机,近年来作者就高中生手机的用途及管理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总体来说,高中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教育者要在管理上转变思想,变堵为疏,重在引导,强化监管机制,对违规手机暂代保管。

关键词: 手机 变堵为疏 暂代保管

在信息化、网络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学校已无力拒阻手机洪流涌入校园。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13年1月份,我国手机用户达11.22亿户。在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的作用下,以及手机普及的智能化、低端化的刺激下,大量高中生甚至小学生都加入手机一族,即使在苏北农村高中,随机抽样一个班的调查显示,拥有手机者已达70%。如何对高中生的手机进行有效的管理,已成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当前校园手机的普遍现象入手对高中生手机的用途和有效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一、高中生配备手机的用途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也丰富了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

1.携带手机方便与家长、老师联系。

家长普遍认为,给孩子配备手机一是方便联系,二是心理上有安全感。现代社会较为复杂,孩子出门在外万一遇到什么特殊情况怎么办?给孩子配个手机,感觉就像护身符似的,家长心里觉得安慰踏实。

2.利用手机学习。

部分学生认为,许多学习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到手机中供学习使用。例如电子词典、计算器和各科电子版的学习资料等,都可以为高中学习提供帮助。

3.利用手机交流和扩大交际圈。

现在高中生活压力很大,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与同龄人通过手机进行跨空间的交流和对话,有助于释放压力,排解一些不愿与家长和老师沟通的苦恼,维护心理卫生,同时能在狭窄的地理空间内获得较广阔的交际空间。另外,智能手机具备浏览网页的功能,学生能更广泛地接触社会、掌握社会信息。

4.利用手机走进网吧。

随着电信网络的迅猛发展,学生无需上网吧就可以直接在学校里随时通过手机进行QQ聊天、在线游戏、看电子小说、下载视频,甚至查阅不良信息等。

5.利用手机谈情说爱。

现在高中生早恋现象非常普遍,手机成了他们谈情说爱的最佳工具和最好媒介。通过手机传情、谈情,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一切时间、一切地点的谈情说爱。特别是通过短信的方式,更隐秘,且更加方便表达无法当面启齿的话语。

6.利用手机考试作弊。

有了手机后,一些学生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玩手机上,一到考试就一筹莫展。部分学生利用手机在考试中发短信求答案,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在网上搜索答案和作文范文,这样不仅严重违反了考试规则,破坏了正常考试竞争的公平性,而且对学生的品德造成了冲击和腐蚀,从而影响了学风,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7.利用手机调外援。

在农村中学携带手机增加了学生与社会不良青年的往来概率,可能造成学生上当受骗。个别学生在学校和同学一有矛盾,就联系对方“帮忙”,造成学生间产生纠纷甚至打架斗殴,给校园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高中生携带手机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也有很大的弊端,现实状况表明弊大于利,因而要最大限度地消除手机给高中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高度重视对学生手机有效管理的探索。

二、手机有效管理策略

要进行有效管理,必须使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都合情(获得高中生的认可和配合)、合法(不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确保管理到位效果显著,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研究发现,学校对高中生的手机管理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明确制度,宣讲贯彻。

科学的管理制度利于学校的管理,学校需合理制定校规。为了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良性运转,有必要明确制度,规范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对违规手机的处理,要师的认识,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学期初或必要的时段利用班会、校园活动等进行大力宣讲和引导,让学生知道手机的利弊,解除学生的思想症结,营造人人监督、文明使用的良好氛围。

2.提供通讯服务,家校联合。

学生在某些时刻需要和外界正常联系,学校应完善通讯设施,保障学生正常的通讯需求,并且要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校可在学期初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讨论学校处理手机的依据和做法,取得一致的看法,从而减轻学校工作的压力与阻力。

3.细化师德建设,以身作则。

教育学生要从教师做起,要细化师德修养。例如,在上课期间教师不能使用手机,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应规范使用手机,做好学生的表率,上课期间不玩手机、不带手机或调至静音状态。以身作则,规范学生的手机行为,利于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和纪律观念的形成。

4.引导教育,变堵为疏。

作为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不能阻止高科技给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革。对手机这种新生事物,应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它,辩证看待手机对高中生产生的影响。要在接受新生事物的同时,强化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不让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迷失方向。

5.班会辩论,增强免疫。

班会是德育的主阵地,班主任可以有计划地举行一系列有关高中生使用手机的利弊、手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辩论,增强学生对手机的免疫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处理好手机问题。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场合发短信。短信内容要健康,对象要适当。发短信要掌握“度”,不要过度沉溺于短信,以免影响学习和健康。

6.夜间检查,个别教育。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主要在晚上利用手机上网QQ、玩游戏、看小说、发短信、谈情说爱等。现在学校宿舍安排教师值班,教师可加强夜间检查,减少学生晚上使用手机,使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提高学习效率。对晚就寝后仍然使用手机的学生要列举实例进行教育。例如跟他们谈谈睡眠不足的危害,有的学生晚上玩手机使睡眠不足而出现头晕等症状,甚至有的学生晕倒死亡。这样使一部分熬夜玩手机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症状,产生畏惧感,减少手机的使用。

7.信息干扰,失去功能。

调查发现,学生主要在宿舍和考场使用手机,学校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对这些场所开启手机信号屏蔽仪,使手机不能使用,手机没有用武之地后,有的学生可能不带手机,有的学生可能减少甚至不用手机。

8.暂代保管,程序公正。

有律师分析认为,学校出于管理的需要,可以限制学生带手机,但是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不能没收,更不能摔毁。高中生虽然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只要学生取得手机的途径合法,学校就没有权力剥夺学生的合法财产权。尤其要把SIM卡还给学生,因为SIM卡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通讯消费等。

总之,学校应该有效地对手机进行管理,多与学生交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健康、积极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2]蔡耀得.从中学生携带手机的利弊谈校园手机管理.

上一篇:高职类院校在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特点... 下一篇:重视基本知识的落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