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配合学生”

时间:2022-04-20 04:34:5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配合学生”

在数学教研会上,经常听到“某教师数学教得不错,就是学生配合不好”,在教师讲完课自评时,也会听到“希望同学们配合,但是还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话语,等等。实际上,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数学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到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更应该是教师主动“配合”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地“配合”教师,因为学生才是主体。当然,这是理性的、教育式的配合,并不是要求教师不加思考去配合学生的一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实现教师配合学生:

(一)需要数学教师从权威、主角独唱向民主引导、配角合奏的转变

从建构主义来看,教师角色的观念也必须转变,就不能一言堂地站在讲台上,而是站在一旁的引导者,因为“成为一名站在学生身旁的引导者比成为一名站在讲台上的圣人更有价值”。当然,教师积极地配合学生,就是教师要甘心当好“配角”,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看做具有独特个性、自由的人,而不能看做划一、工具化和物化的人”,教师的教要适合学生的学,适应学生现有的学习需要和知识经验,要有一种心灵上“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观念指引。而且,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学生接受教育的范围和知识的广度大大拓展,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也会有不及学生之处。因而,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而绝不是一言堂的权威控制,否则只会导致难以调控的恶性循环。如解直角三角形,放手让学生解决,有的同学利用影长成比例,有的同学利用相似知识,有的想到了利用测量仪,有的学生会想到利用勾股定理,都很好。学生展开讨论、质疑、批判最终达成共识,形成能力。当然,学生的答案并不一定完备,但至少学生能带着兴趣去分析、解决,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些观念认识的转变,为“教师配合学生”打好基础,尊重、并有效利用学生的差异,鼓励多样性、多元化,人尽其才,进而使学生的才能在课堂的舞台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

(二)需要发挥学生自主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配合学生,就需要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随时站出来帮助学生的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宰者,他们的学习需要,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困惑决定着教师应该怎样指导什么和如何指导。因而,任何问题,都应该让学生先尝试自己解决,学生能自己弄懂的,就让其自学,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的作用逐渐隐退。如在讲整式的乘法时,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一上课,就把课题出示给学生,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尽快打开课本,开始尝试练习,接着教师针对学生尝试联系的情况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这样学生就主动参与了。然后小组长仿照课本上的习题给自己小组的同学出题练习,最后老师进行当堂检查,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在配合学生时,教师学会“偷懒”,通过穿针引线让学生自主进入知识的天地;不可强人所难,更不宜包办代替,使学生无主见,因为教学中老师的作用过强,只会培养出无能的学生,尽管分数高。应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活思维,而不是让学生追赶着自己的思路。同时,也要注意尊重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实践及个性化的解读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处理,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三)开展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教学

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积极“和谐”的建构,从而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体现了教师配合学生的要求,不仅实现了有意义接受学习,也保障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为,经验在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杜威就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经验就是主体和客体、有机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离开经验越远,我们可能产生的谬误就越多,建立的观念就可能越模糊、不清楚。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因而,教学只有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这恰好又是教师积极配合学生的顺应要求。当然,教师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准备后,再把有关的内容教给他们。鼓励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所学的概念、命题、法则等相关内容。如教学“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例题:计算-10+8÷(-2)2-(-4)×(-3)时,设计为:引例,口算(-2)2=?(-4)×(-3)=?8÷4=?-10+2-12+?再展示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感悟引例与例题的密切关系,深刻理解、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使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的知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一教学过程也有效地践行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的思想,也实现了以学定教。

(作者单位:山东莘县魏庄镇中心初级中学)

(责任编校:长江)

上一篇:搭建想象平台,激活语文课堂 下一篇:中国企业绿色营销面临的困境及其摆脱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