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团活动中培养中职生的关键能力

时间:2022-04-20 02:08:08

在社团活动中培养中职生的关键能力

摘 要 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将来能适应并胜任新的工作、新的任务和环境,这就必须让学生获得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与人的素质有关的能力――关键能力。能力培养需要载体,笔者多年来尝试在学校常见的社团活动中培养中职生关键能力,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从关键能力内涵、社团活动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关键能力和培养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

关键词 关键能力 中职生 社团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83

Abstract 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make students to adapt to her new job and in the future, new task and the environment, it must let the student to obtain a very valuable,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people ―― the key ability. Ability to the carrier, the author for many years to try to develop secondary vocational in common in school club activities key ability, has achieved some success. Based on the key ability connotation, how to develop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 society activities ability and the training process and so on has carried on the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Keywords key ability;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community activities

⒀佣副总理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职业适应能力、综合的职业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职业教育中要使学生将来能适应并胜任新的工作、新的任务和环境,就必须让学生获得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与人的素质有关的能力――关键能力。

1 “关键能力”的内涵

1974年德国劳动力市场专家梅尔腾斯先生提出关键能力,指出关键能力是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各种变化的能力。

专业关键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系统思维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方法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认知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和创造能力、抽象和综合能力;社会关键能力包括团结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表达沟通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德国对“关键能力”培养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课程模式等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国内对中职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与德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培训、轻关键能力培养的现象,且关键能力的培养仍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这样的教育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符合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人才,由此加强中职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应转变观念、以人为本、面向社会、强化可持续发展。

2 社团活动对培养中职生关键能力的作用与发挥

能力的内隐性决定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必须借助途径和依托载体。研究表明,职业教育现行的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企业实习等都是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将社团活动与学生关键能力有效地结合,一方面为社团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学生关键能力得到培养,形成可供借鉴的能力培养模式。

2.1 为学生社团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是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众组织,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在培养人方面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不但可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在学生成才就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激发学生潜能。俗话说:健康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通过体育艺术类社团活动,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体质。通过心理健康社团活动、讲座,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促进自我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乐观应对各种挑战。

社团活动是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潜能得到了激发,自我意识得到了强化,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2)社团活动有利于教书育人,搭建实践平台。依据学生的专业,利用专业的资源开展的专业社团活动,可以引发学生求知欲,对本专业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吸引力。专业社团已经成为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是一种创新的学生社团组织形式。

专业社团的指导教师一般由专业教师担任,他们能够将学生实践教学的课堂进行有效延续,围绕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组织与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使学生探索与成长,有力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缩短企业人才需求与学生专业能力的距离,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多种生存技能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3)社团活动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学校特色。通过社团活动的带动作用,作为主体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为中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时间的沉淀,社团具备了多样化、充实化的“社团文化”,而这一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兴趣爱好、能力素养,还能够使校园迸发无限生机,彰显学校创新化、个性化的办学理念,成为校园文化的显著标志。

上一篇:优良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招生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