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思维走进语文作文课堂

时间:2022-04-20 01:08:20

让创新思维走进语文作文课堂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忽视作文教学的语文课肯定是失败的。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应试作文太多的规矩之下逐渐丧失了话语权,产生了很多的“虚假作文”、“新八股文”……学生也变得怕写作文,谈作文而色变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了写作是一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针对以上情况,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必须让创新思维走进语文的作文教学课堂。

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思维、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我们江总书记对创新,对创新思维对创造力,他有很多重要的讲话。比如,江总书记讲的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管理大师德鲁克他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由此,我借用到语文作文课堂上,创新是作文的灵魂,没有创新的作文就是死的文字。

既然创新思维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让创新思维走进作文课堂,走进学生的脑海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首先,我们应打破创新思维的障碍。

创新思维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思维定势和思维惯性。

第一,打破思维定势。我曾经在语文课堂上做过一个小小的测试,给学生出示了四组词语,让学生选出正确的项。结果同学们在课堂上经过的激烈的讨论后,依旧出现了多种答案,四个选项都有人选,而且互不相让。当我公布答案时(全都对的),我强调我并未说答案就一个,学生都惊讶了,还说是老师我捉弄他们。这种情况其实这就是思维定势,就定在那儿了。有一句经典的语言叫做什么呢,思维一旦进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你的思维一旦进入死角,进入定势,你的智力,再聪明的人的智力就在常人之下。所以,我们既然创新思维要具备,首先是要把思维定势要打破。打破思维定势,就是不能过度信任权威,不能过度信任文本,要具有怀疑精神,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见,另外,不能有从众的心理。

第二,打破思维惯性。思维惯性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台湾有一个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请了50名志愿者看房间内所有蓝色的物体30秒。然后请他们闭上眼睛,问他们看到了多少个红色的物体,绿色的物体和黄色的物体。这下他们都傻眼了,因为他们只专注蓝色的物体,没有专注其它颜色的物体。

为了打破这种思维惯性对学生作文的影响,我特意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让我们突破这种传统的思维惯性。我带领他们走进油菜地,让他们说出看到了什么,先是油菜花,还有蜜蜂,接着就沉默了,我继续追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有人怯怯地说看到了丰收,我肯定了他的答案,并进一步提示学生我们应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于是答案变得丰富了,有的看到了春天、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有的看到了农民的忙碌和喜悦,有的看到了团结的力量之壮美,有的看到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当我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镇区的别墅图片时,同学们开始了自己的畅所欲言,在他们的眼中,这些已不仅仅是图片或别墅了,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是祖国的繁荣昌盛,是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是祖国对他们的期望……

思维的桎梏一但被打开,就一发而不可收,学生们在创新思维的指引下,再也不愁确定不了作文的主题了,拥有了好的主题,再加上好的材料一篇优秀作文的模样就展露出来了。

其次,我们应创设创新思维的条件

怎样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创新思维,是每位语文教学工作者紧跟社会环境一直探讨的话题。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课堂和家庭两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创新思维的课堂

第一,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优越的条件。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为单调的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为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优越条件。我在教授作文《妈妈(爸爸)我想对你说 》时,将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和视频《妈妈,再爱我一次》制作成课间,课堂上及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第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展开。创设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创新思维的目的。我在教授作文《朋友》时,让学生表演了一段自创小品《谁来帮帮我》,让学生在欣赏小品的同时,将自己带入小品的情节中,进行深入地思考,朋友是什么?什么才是朋友?谁是自己真正的朋友?进而挖掘出了极其深刻的主题思想。

第三,走出课堂,寻找创新思维的土壤。这就是我在前面的打破思维定势中所提及到的内容,对于学生和教师,课堂决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内,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开发“第二课堂”,让学生在主动的情绪中不自觉地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让创新思维找到赖以生存的合适土壤。为写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二、创新思维的家庭

教育不单纯是学校的事,教育也不单纯是教师的事,家庭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学生的有效施教者。

相对于学校,学生在家庭里的学习和生活要宽松和自由许多,这就需要每个家庭成员适时适地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第一,维护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中国传统的教育要求孩子要听话,殊不知,听话的孩子已经被剥夺了创造性的思维,当然,这也不是要家长对孩子听之任之。我认为,在安全的前提下,在不违背为人处事的原则下,我们家长应尽可能多地给孩子自由:在院子里挖泥,把闹钟拆散架,把椅子拆了重新组装……否则,孩子刚刚萌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被家长残忍地扼杀在启蒙阶段。

第二,引导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在孩子联想的世界里,家长不要轻易地否定孩子的见解和主张,应注重引导和鼓励,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在蓝天下自由翱翔。

第三,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当家长发现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开始闪光时,应极力地创设条件,帮助孩子共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家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对学校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有效辅助,是对语文作文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补充。家长在维护、引导和鼓励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应同教师进行联系、沟通,让孩子在家庭里的创造性思维到学校也有一个比较好的延伸,最好能延伸到作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

综上所说,我认为在语文作文课堂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家庭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机结合,而且可以共同促使传统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创新教学。面临着全新的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位和发展速度,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实现。而语文课堂,尤其是作文教学课堂是其中最为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作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是有极其重要而有深远意义的。

上一篇:从西点军校的二十二条军规谈学生的养成教育 下一篇:浅议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