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的“生物钟”养生

时间:2022-04-20 06:01:31

古人眼中的“生物钟”养生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对天文、地理、人体变化的长期细致的观察中认识到,季节、时辰的变化,温热寒凉甚至朝夕光亮的强弱,对人的生理病理都有不同的影响。

用“生物钟”养生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这源于时间生物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时间医学”。早在2000多年以前,中医名著《内经》就曾精辟地描绘了时间生物医学的雏模,提出了人体功能随月盈亏而变动,应四时变化而呈现阴阳消长,以及强调临床辨证论治必须遵循“因时制宜”的卓见。《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篇》指出:“夫有百病者,多在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说:“朝在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这实际就是现代科学所说的“生物钟”。

我们的祖先没有停留在仅仅发现这些现象上,而是进一步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病人在一天内,对药物和针灸的敏感性也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从而认识到用针或用药治疗必须掌握四时季节和一天的时序,选择最佳时间,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根据这一原理,不少医学家对人体一天内气血运行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人体12条经络的气血循行在一昼夜的12个时辰中,各有极盛和极衰的时候。在循行的过程中,随年、月、日、时、分的不同,在人体的经络和穴位上显现出周期性的开合、盛衰规律。祖国医学将这一规律应用到行针、用药、按摩、练功等方面,创造了在不同时间刺、灸不同穴位的“子午流注法”和武术中的“点穴法”。这是我国古代医学在“生物钟”方面的突出贡献。

到底怎样才能做到用生物钟养生呢?从大处讲,人体应从四时阴阳消长而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阳气升发,万物复苏,养生应顺应春生之气,起居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气候炎热,地气上升,万物茂盛,此时应养夏长之气,起居宜“夜卧早起”,情志要活泼愉快。秋季气温转凉,万物凋谢,养生应顺秋收之气,起居宜“早卧晚起”,与鸡俱兴。冬季水冰地斫,万物生机潜藏,宜“早卧晚起”,以待日光。从小处而言,起居应“有常而养”。《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应“起居有常”反对“以妄为常”。在生活中劳和逸协调适度是有益的,太过或不及都可以致害,生命本身是一种有节奏的物质运动,因此必须有规律安排生活。从现代医学生物钟学说来讲,是一种“动力型生物钟”,起居有常是养生保健重要途径之一,而保持生活规律则是实现长寿的一个关键因素。

具体而言,即“生物钟养生法”。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具有周期性、节律性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物节律,简称生物钟。它在人们的大脑中形成良好条件反射,对保证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预防疾病有重要作用,如按时起床、按时睡眠、定时进餐、定时大便,一旦形成,体内的各种腺体、激素分泌,届时就会自动分泌。

上一篇:揉腹健身法 下一篇:天空不蓝仍然可以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