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时间:2022-04-20 03:04:54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正日益增多,其施工质量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工民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模板的要求,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振捣,施工缝的留置以及常见的梁、柱、板的浇筑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了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对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

一、前言

混凝土是现代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隧道、大桥、大坝、电站、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均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混凝土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成本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在工业与名用建筑中,明确全过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对确保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混凝土施工

1、对模板的要求与处理

模板有木模板和钢模板两种。使用前要将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要用清水充分湿润和清洗,不留积水,要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模板的拆除日期可视不承重侧模及承重模的情况而定。对于非承重侧模一般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 MPa后,就能保证混凝土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大约为3~4天。对于承重模板的拆除日期,一般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70%时方可拆除,要防止过早拆模。

2、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上料顺序为:在料斗中依次装入石子、水泥和砂。在鼓筒内先加水,或在料斗提升进料的同时陆续加水。这样,料斗向鼓筒内上料时,水泥夹在石子与砂中间,就不会出现飞扬现象。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同时,应熟悉各种外加剂的品种与特性,做到合理选用外加剂。另外,混凝土要拌合均匀,颜色一致,这就要求搅拌时间不能过短;而搅拌时间过长,混凝土的和易性又会降低,导致搅拌机生产率下降。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当延长,轻混凝土则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3、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如浇筑前已有初凝现象则应再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后,方可人模。浇筑前混凝土如已有离析现象,亦需重新拌合后才能浇筑。浇筑过程中为避免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lm。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溜槽一般用木板钉成,表面包铁皮,使用时其水平倾角不宜超过300。串筒用薄钢板制成。每节筒长70cm左右,用钩环连接,筒内设有缓冲挡板。混凝土的浇捣应分层进行,随浇随捣。

4、凝土的振捣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斜向振捣时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的角度约400~500。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平放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5、工缝的留置

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柱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和板边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数值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混凝土,其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若要继续浇筑,另外,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砂浆一层。遇到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接缝时问往往超过规定的时间。这时,可采取混凝土二次振捣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即待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后(4~6小时)再振捣一次,然后浇筑下一步混凝土。但二次振捣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应先进行试验,找出规律后方可实际应用。

6、混凝土柱、梁、板的浇筑

混凝土柱子浇筑宜在梁板模安装完毕、钢筋未绑扎之前进行,以便利用梁板模稳定柱模并用作浇灌混凝土平台。灌筑一排柱子时,应从两端同时开始向中间推进,不宜从一端推向另一端,以免因灌筑混凝土后,模板吸水膨胀而产生横向推力,累积到最后一根造成弯曲变形。。柱子浇筑完毕,应停歇1~2小时,使混凝土初步沉实,排除渗水,再浇筑梁板。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灌,先将梁的混凝土分层浇灌成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起始点的混凝土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的不断延长,板的灌筑也不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的方向应与浇灌方向相反,不得顺着浇灌方向灌筑。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可先将梁单独浇灌至距板底以下2~3cm处留施工缝。

三、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1、混凝土假凝和坍落度损失大

假凝是指混凝土在拌合结束后十分钟内失去原有的坍落度,产生表面的凝结现象。常出现在掺外加剂的混凝土中,导致泵送混凝土无法泵送、堵管、振捣不密实的情况。坍落度损失大主要是指在暑期高温时混凝土水份蒸发快,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小时后损失大于3~4cm以上,这种现象常见于商品混凝土中,对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不会发生。防治措施有:

(1)对c业含量大于8%,特别是部份早强型(R)水泥尽量不掺木钙、糖钙等还原糖、多元醇类外加剂。

(2)羟基羧酸盐、醚类缓凝剂不会产生假凝现象,对于有缓凝要求的混凝土可使用该类产品,如葡萄糖酸钠、柠檬酸等。

(3)对于混凝土暑期施工时坍落度损失大,可掺人糖类、羟基羧酸盐类缓凝剂,如蔗糖、柠檬酸、葡萄糖酸钠等。一般掺量为0.01~0.6%之间(需通过实验及混凝土的缓凝时间来确定)。

(4)采用“双掺法”或“后掺法”掺入外加剂也可有效防止假混和坍落度损失。

2、混凝土泌水、和易性差

混凝土泌水及和易性差是是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之一,无论是普通混凝土还是泵送混凝土均有这种现象发生。混凝土的泌水大及和易性差一般导致混凝土峰窝、麻面、强度下降,严重时导致混凝土的离析,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安全。混凝土的泌水大、和易性差,原因有许多,其中多由混凝土原材料自身引起,如水泥细度过细或过粗、含碱量高、混合材不合要求等,还有粗骨料直径大,碎石粒径颗粒级配不好,砂特细或过粗(细度模数小于2.3、大于3.O),泵送砼未掺入掺合料等因素均是起因。防治措施有:

(1)选用不是太细的合格水泥,粗骨料尤其是碎石必须控制最大粒径,碎石需有良好级配,宜采用细度模数2.3~3.0中砂为细骨料,0.15~0.6mm粒径应占20%左右。

(2)选用减水剂、泵送剂等混凝土外加剂,改善混凝土保水性及和易性。

(3)选用掺合料能有效改善混凝土和易性防止泌水,尤其适合配制泵送混凝土。

3、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的裂缝是工程中常见的现象。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主要防治措施有:

(1)水泥活性越强,颗位越细,水泥用量越大,水灰比越高,坍落度大,干缩越大,干缩裂缝则容易产生,应控制混凝土水灰比。

(2)骨科粒径越粗,用量越多,收缩越小,砂率越高,含泥量越大,收缩越大。

(3)早期养护越早、越长,收缩越小。风速越大,阳光直射,温度越高,早期收缩越大,易产生裂缝。

(4)混凝土泌水量大甚至离析,表面含水量过高,早期收缩加大,易产生裂缝,楼板浇筑后立即喷水,二次压光,覆盖薄膜,带温养护可防止裂缝。

(5)对于超长结构,可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采用超长结构连续无缝施工法,用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进行连续施工可有效防止裂缝。

(6)合理选择减水剂和掺合料。对掺人膨胀剂的混凝土应按规范合理试配确定配合比,养护14天以上。

四、结束语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方面的工程量较大,对施工的质量要求尤为严格。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只有控制好混凝土的配料、搅拌、浇捣、养护等过程,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有效地缩短施工时间,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龙.浅谈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及养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

[2] 宁成理.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浅析[J].中华民居,2010(11).

[3] 陈燕岭,喻飞.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浅谈[J].今日科苑,2006(10).

[4] 杨素香.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检验及控制[J].城市建设,2010(18).

上一篇:结合工程分析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防治 下一篇: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