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成教学生教育与管理

时间:2022-04-20 12:22:04

建立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成教学生教育与管理

摘 要:大力发展高校成人教育、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对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学习型社会要求高校成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必须引导学生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又充分认识当下学习的重要性;必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必须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增强其自我约束力;必须适应成教学生的特点,增强教育与管理的实效性。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成教学生;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54―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成人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是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力发展高校成人教育,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对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实现《纲要》提出的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建立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成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建立学习型社会要求高校成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必须引导学生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又充分认识当下学习的重要性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任何层次的学历或任何形式的学习都不可能一劳永逸、终身管用,因为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这不仅要求脱产学习,更需要在职学习,结合实际工作来不断学习。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学者哈钦斯提出的,20 世纪 70 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学习型社会,是以终身教育体系的构筑为基本内容,以自由、便利、集约为基本特征,以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进而使整个社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一个学习型社会中,学习成为人们主流化、主导性的生活方式,学校只是学习的一个场所。人的一生无法区分成“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我们强调“终生教育”,更加强调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三者的协调统一,地位平等,以大教育观在全员中开展教育;社会将根据个人需要提供多渠道、多时空、多媒体的学习机会和方式;全社会在谋职过程中,将以学历证书为主转向以资格证书为主。因此,应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把创建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奋斗目标之一,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标志之一。

学习是人类了解、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展的步伐。建立学习型社会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终身学习正是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职业生涯乃至终身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人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能帮助人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个人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能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说: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确,实践无止境,学习也无止境。终身学习是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了解掌握,学习还能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当今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并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提升学历变为充实生活、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真正实现终身学习。

二、建立学习型社会要求高校成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必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纲要》明确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就为转变教育观念,有效实施成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人教育是适应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对学习形式多元化、多样化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必要教育形式之一。毫无疑问,成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也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对于因高考落榜而进入高校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而言,其心理上是非常脆弱的,特别需要抚慰和尊重,特别在意别人把他们当作另类、甚至予以歧视。他们更需要鼓励和帮助,需要教育管理者引导他们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需要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立志成才。这就要靠成教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使他们能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社

会、对待人生。由于成教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是对成教学生实施教育和影响的主导者、支配者,因而其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细微的表情或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不仅如此,成人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方式,还能适应终身学习灵活性和实用性的需要。其灵活性表现为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这就为成教学生接受成人教育提供了健康的心理基础。因此,要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就必须优化成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的心理环境,以利于促进成教学生的学习和成才。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集体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友好,不仅直接影响这一组织的凝聚力、工作合力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且影响每一个成员的身心健康、学习工作情绪和效率,成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无疑也是如此。优化育人的心理环境,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尤为重要。

三、建立学习型社会要求高校成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必须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增强其自我约束力

建立学习型社会,要求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学习型社会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建立学习型社会,它要求突破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学习型社会还表现为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都有学习的权利和义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使得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成教学生的管理与普通高校学生的管理存在很大差异。在高校成教学生管理与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树立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能动性的。只有施教者与受教者相互认同,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效果,否则,只能是强迫接受,效果不大,甚至造成逆反。因此,我们在实施成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发挥成教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主体意识、自律意识,把学生成才的愿望转化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从而实现从“被动”向“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四、建立学习型社会要求高校成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必须适应成教学生的特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高校成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可实施不切实际的管理和要求。成人教育以培养在职学员为主,由于受到社会、工作、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他们在心理和知识素质、知识结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且普遍存在五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一是主动学习意识与社会工作和家庭压力。成人教育的对象基本上是在职工作人员,大多来自基层,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与自主学习意识。但是,由于他们多数年龄较大,既是家庭生活中的支柱,又是单位业务上的骨干,因而工作和生活负担较重,学习时间有限,学习压力也较大。二是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贫乏。成教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和专门的业务技能及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差,知识不够完整和系统。三是思维能力较强但记忆力较差。成人教育的对象一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都较强,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但由于年龄较大,成人学员的记忆力明显比一般青年学生要弱,不善于硬性记忆,尤其对一些重要概念、重要公式和重要理论不能牢固掌握。四是投机心理动机强,提高知识动机弱。多数成教学员由于自己基础知识薄弱,没有高文凭学历,在客观上存在一种强烈的追赶欲和提高知识水平的动机。但由于近年来在职称评定、选拔使用干部等方面过于看重学历,使一部分人在危机感沉重的情况下,不是从获取真才实学、服务于社会和工作出发,而是为考试而学习、为文凭而学习。五是自制能力较强,但思想自由松散。成教学员一般在生活、纪律、学习、管理等各方面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能够自己管理自己和自己约束自己。但是,由于成教学员来自各个不同的工作单位,各自的实际情况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和各人的目标、追求、愿望不同,以及将来的工作去向、趋向不同。因此,要实现成教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了解并根据成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规律,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和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收到教育管理的实效。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法)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陈树清.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敖玉文.成人教育的特点与成人教育管理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06).

上一篇:基于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试论人的现代化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