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之关系

时间:2022-04-19 05:52:17

论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之关系

摘 要: 在如今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教师只注意教会学生理解和分析规范的语句,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造成了学生的诸多语用失误。本文就这一问题阐述了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列举教学中常见的语用失误,分析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提出要教会学生说地道英语。

关键词: 语用能力 语用失误 地道英语

一位美国教授在她的书中提到:“我曾感谢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士,因为她帮了我的忙。这位女士回答我说‘这是我该做的(It’s my duty.)’。当时我想,她在告诉我,她是被要求这么做的,但她并不乐意这么做。其实,这位女士的意思是‘没什么’(You’re welcome or My pleasure)。”(Davis,2001:176)这里的误解在于这位中国女士按汉语的语言习惯将所要表达的意思套入到英语中去,而在美国教授听来就不符合他们的说话习惯,这样就导致了误解。

所以,在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方面,人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只着眼于教会学生理解和分析规范的语句,或者只要求他们多听、多说是不够的,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外语语用能力,避免语用失误的问题(何自然,1988)。

我们现行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也提到“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1999年12月教育司领导制定的《关于我国初级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初步设想》一文中提到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这些方面不难看出,英语教改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注意素质教育的培养。这与语用学研究的目的是一致的。

语用语言学研究语用学与语言学各核心学科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语用学与语法形式的关系。教师在教授知识时有必要引入语用学相关知识,否则就会使学生出现语用失误。

举个例子,教师提出如何对下列句子回答:

――Have you bought your coat?

学生A:Yes,I have.

学生B:Yes,I have bought my coat.

两个答案就语法角度看都对,但是学生B的回答在说英语的本族人听起来就会觉得他是在不耐烦地使性子(petulent),或者在耍脾气(testy)(Kasper,1981),所以正确回答应该是学生A。

教师在教授学生对于疑问句的回答时,只是教学生如何省略地回答、如何完整地回答,但是忽略了向学生说明:完全句可能表达的间接用意。这样的教授就有可能使学生出现语用失误,给交际带来一定障碍,也就是没有教会学生地道英语。

一、语用失误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之所以说是“失误”,而不用“错误”是因为这类失误不是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等方面的问题,即不是语法结构出错而导致词不达意,主要是指因说话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或说得不合时宜。根据托马斯(Thomas,1983)的观点,语用失误大体上可分为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所谓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以英语为例,就是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说英语的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的语言习惯套入英语中去。

举个常用的例子,对于“谢谢”的回答,中国人常回答“不用谢,没关系”,但是在英语中,对于“Thank you.”,如果回答“Never mind.(没关系)”就不妥了,“Never mind.”常用于当对方表示道歉,自己一方表示不介意的场合,其言外之力是一个安慰,出现这一语用失误现象是因为按母语的语言习惯套入了英语中。

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

如,一位西方学者Dr.Brown给学生作了一个演讲,内容生动有趣,演讲持续了三个小时,结束时,两个中国学生向Dr.Brown表示恭维:

a.You’ve made a wonderful speech.

b.Dr.Brown,your lecture was such an attractive one that I’d like to listen to you for another three hours.

以上两句都是套用了中国人的礼貌原则,但在Dr.Brown听来,是在讽刺他的报告太长。

按English native speaker的语用原则,在这种情况下的恭维应为:

I must say,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talk this morning,Dr.Brown.

二、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

(一)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往往和教学不当有关系

克里帕尔和威多逊(Criper & Winddowson,1975)曾经指出:“外语教学中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在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划等号……致使学生错误地认为,要发命令就一律使用祈使句,要提问就一律使用疑问句。”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外语教学仍然存在传统的应试教学现象,这导致外语教学重视语言能力,忽视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把语法、词汇和句型结构等语言规则当作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忽视了这些语言规则的使用,而学生也是围绕着背单词、背句型、背课文、做语法题来学英语。忽视了使用语言的环境。学生错误地以汉语的表达方式套用到英语中去,或者将具有不同语用特征的英语同义结构看作完全同义,不加选择地乱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介绍一些语用知识,那么他们在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就可以大大减少。

例如:a.I wonder if you could help me.

b.I wondered if you could help me.

a句想了解说话人本人请求帮助这件事是否可以实现,但b句显得更客气、更得体,因为用过去时具有试探性的功能,更能帮助说话人保留自己的面子,同时也使对方万一拒绝时也不会导致伤害双方的面子。因此,教师在教授此类知识时要向学生说明句子的区别与作用。

又如:in my opinion和it seems to me等句式在语用学上属模糊限制语的直接缓和语,教师在介绍其意义的同时,就应该向学生说明,它们是适用于表达经过考虑而作出的推测或判断,对一些无需深思熟虑的看法,就不用这些句式,否则会导致语用语言失误。

(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与教学也有一定关系

传统的语言教学是不注意语言的交际价值的,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呢?关键在于认识汉语和英语的文化差异。

如:外教布朗太太近五十,穿着一套新衣服来上课,中国学生对她说:“You look nice and younger wearing this dress.(你穿了这衣服看上去好漂亮,年轻多了。)”

学生显然想博得布朗太太的欢心,但事与愿违,这句话使布朗太太感到不高兴。在西方文化里,老年人确实喜欢别人祝愿他年轻,上面这句话如果对一位七八十岁上了年纪的老妇人说,她准会很高兴,但中年妇女就不适宜了,因为这样的恭维或者使她感到说话人原来就认为她老了,只是这身打扮才使她显得年轻;或者使她以为说话人在对她阿谀奉承。而在中国文化里,中年人听到这话会很高兴。

三、教学生说地道英语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地道英语呢?应该在教学中渗透文化信息, 培养跨文化意识,减少语用失误。

很多外国人说中国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但是扎实的词汇和语法功底,使中国学生到了国外只需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和当地人交流,满足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但也有一些外国人认为,中国人有的不懂礼貌,讲话有些粗鲁,固然部分原因是有些人素质不高,但是中国学生对如何用英语得体地表达重视不够也是原因之一。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境,力求真实,这样才有效。通过练习,纠正学生的语用失误,让学生意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犯语用错误比犯语言规则错误更可怕,一个语法错误、一个语音错误或一个词汇错误不会使我们触怒对方,但是语用使用规则一旦出错,就会引起误解,甚至会冒犯或侮辱对方。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有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才能使学生说地道英语,减少语用失误。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注重中西文化习俗、行为规范等的异同。比如称呼,不少学生用姓称呼外籍教师,比如称Linell Davis为Davis,她不理解地说:“竟然连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都这么叫我。”(胡文仲,2002:100)指出,在英语国家用姓作称呼只限于很少几种情况,例如:在小学里教师对于学生,教练对于球员,监狱看守对于囚犯等。在英语中也不能以称呼代替问候,如果有人用英语打招呼:“Professor Davis!”Davis教授听后以为有事找她,她自然的回答就是“Yes?”接着打招呼的人就要说明事情的原由。汉语中打招呼就对方做的事发问,如:“吃饭哪?”“到哪里去?”西方人不习惯这类问候,他们或认为这是明知故问,或认为涉及隐私。

在教学中渗透这些知识,学生就能得体地表达,避免语用失误。其他方面如告别、询问、感谢与道谢、恭维与赞扬、打电话等的规定,以及家庭成员、同事朋友、上下级及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因社会地位个身份的不同而要遵循的行为准则也应该在教学中渗透。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中西文化基本的价值观,包括宗教观念、道德准则、人生观、世界观等。

此外,还可以注意那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手势、身势、服饰、音调高低、微笑、沉默、对时间与空间概念的不同观念等。

四、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应该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在外语教学中一定要有文化素质的培养。文化教育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并不是除了听、说、读、写之外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避免语用失误,达到得体地表达自己的目的,实现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熊英.试论语用学与英语教学.营口:辽宁师专学报,2007,(1).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4]尹刚,陈静波.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任务型教学理论及其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 下一篇: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