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普遍渗透 递次进步

时间:2022-04-19 03:22:41

现阶段,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已得以广泛应用,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能够兼顾到班内各个层次的学生,促进整体发展。高中体育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需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兴趣爱好和体育天赋,灵活组织课堂活动,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可提升他们的参与度,还可保证教学的高效。

一、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教师需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和学习情况等灵活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他们的具体学情出发。因此,高中体育教师才拥有分层教学法时,需秉承高效管理、便于教学的原则,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并根据的实际情况开展训练活动,或者为他们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学习目标,保证教学方案的可行性,让所有的学生均有所收获和发展。

比如,田径项目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基本项目,在长跑训练中,教师可将男女生分开教学,将男生的长跑训练距离设置为1500米,女生为1200米,根据性别差异合理分层,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同时,对于男生来说,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天赋有所不同,教师需根据自己在平常教学中的观察和调查,为他们设置不同的层次性训练标准,可设置为5分40秒、5分30秒和5分20秒三个层次。并且在训练过程中,随着训练效果的稳步提升,教师对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提高目标,让他们不断超越自己,以新目标为努力方向,在训练中持之以恒,目标明确,全面落实因材施教。

二、坚持普遍培养的教学原则

分层教学法要求兼顾学生整体,帮助他们共同学习,一起发展,教师需坚持普遍培养的教学原则。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分层教学法过程中,为锻炼学生的基本身体机能,可加强对广播操的传授和训练,利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组织他们出操,以此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广播操和列队等基本知识。同时,高中体育教师在课堂自由活动环节,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学习某一项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实现普遍培养的目标。

同时,为实现普遍培养,在高中体育课堂上,教师需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运动项目,合理利用学校的场地、体育设施和其他教育资源,以传统的各种球类和田径项目为基础,适当增加一些新的训练内容,像标枪、射箭、轮滑、街舞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运动项目,以此达到分层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在秉承普遍培养教学理念时,应抽取部分体育成绩较高的学生,深化专业训练,为培养专业型体育竞技人才做准备,最终实现真正的分层训练、普遍培养的体育教学目标。并且还能够为体育特长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训练平台,让他们对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进行专业训练,打牢扎实的基础,为高考作铺垫。

三、运用梯次进步的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法的用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能够得以梯次进步,对体育技能逐步学习,稳步提升,最终掌握专业知识。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分层教学法,可采用梯次进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下,都能够进行很好的锻炼。高中体育教师需从某项运动项目的基础训练开始,然后逐步提升训练难度和强度,让学生有层次地掌握体育技能。而且教师应组织学生参加训练比赛,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技能的应用。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由于大部分高中生已经掌握部分篮球知识,在专业技术方面已有一定的积累,在分层教学中教材运用梯次进步教学模式,可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包括发球、运球、传球、接球和投篮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篮球知识水平进行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诸如水平较差的学生可继续训练基本技术;水平一般的可进行普通训练,一对一防守、上篮等;对于篮球水平较高的,则可进行半场三对三训练,或者是常见战术的训练,包括掩护配合、突分配和、传切配合和策应配合等。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训练和进步情况,适当调整训练内容,逐步提高篮球水平。

四、结语

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分层教学法,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实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可行性。所以,高中体育教师需合理应用分层教学法,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法的优势,不断提升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

【作者单位:涟水县郑梁梅高级中学 江苏】

上一篇:把握课堂教学“四个度”打造快乐复习课 下一篇:班班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