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特殊孩子心理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时间:2022-04-19 12:44:33

关注特殊孩子心理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摘 要:班级管理是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班级管理是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班级管理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特殊孩子不健全的心理影响着班级的稳定发展,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是班级管理最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 关注 特殊学生 心理问题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中最应该重视的就是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班级管理实际上是对学生的管理;班级管理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目前,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心理状况发生了令人堪忧的变化,如孤僻、自私、情绪不稳定易波动、意志薄弱、做事缺乏信心、不合群、抑郁、自卑等,所以,特殊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发展。因此,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下面谈谈我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

由于家庭、性格、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班主任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运用观察法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会谈法谈心活动,对学生的认识、情绪、态度进行了解,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倾诉真情,然后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际对症下药。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夸夸我的妈妈”。当时同学们就夸起来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第二天却有几个同学竟然没完成作业。教师正要发火,发现有一个女同学偷偷地哭泣,孩子的心中一定有苦衷。于是,教师下课后找没完成作文的同学谈心,才发现这几个孩子有的是单亲家庭,爷爷、奶奶抚养,感受不到母爱;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爱的沟通;有的母亲已病逝。教师非常内疚,意识到布置作业时没考虑孩子的感受,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心灵。教师马上转变教学方式,让这几个孩子写一写“夸夸我最喜欢的人”,这几个孩子脸上有了笑容,话也多起来,结果很快完成了作业。从那以后,教师有空就和这几个孩子谈心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乐观的精神。有一天,那个哭泣的女孩竟然送给教师一个“勿忘我”的贺卡,教师的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他们幼小的心灵该有多么孤单呀!这几个孩子中有一个孩子语言表达有障碍,教师指导学生写《写给老师的话》来了解学生心理。经过教师细心的观察和了解,这些孩子现在已经消除了心理障碍,畅所欲言,心里话总爱和教师分享。现在,这些孩子性格开朗了,对人热情,学习也积极主动起来。他们还经常协助老师布置教室、打扫卫生。所以,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用真情打动学生,对班级的管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耐心疏导,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小学生表现是情绪波动大,思想单纯,易被人诱惑,感情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这些变化,运用疏导激励法。对一些差生,万不可一味训斥、责怪,而要在学习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班上有这样的一名学生,各科老师都反映:上课坐不住,喜欢捣乱,下课打人、骂人,还把窗台上的花给拔了,品质差极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及时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找找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在激烈的发言中谈到那个同学,有的说他喜欢举手发言,有的说他朗读特别好。教师不失时机地让他当众表现一下。这个同学脸一下子红了,伸了伸舌头,表现出少有的胆怯。在大家掌声的鼓励下,他鼓足了勇气,从小声到大声读起来。教师看到他动情的眼神和激动的表情,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闪光点”鼓励表扬并让他当了每天晨读的小老师。从那天起这个孩子变了,开始主动学习了,每天带领大家晨读;开始关心班集体,主动当起了纪律监督员;开始和同学搞好关系,不再搞恶作剧了。教师了解到他父母在外打工,长期得不到家人的关爱和保护,心灵很孤单。他为了保护自己,长期总结出经验:用强势压人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后来教师的冷落让这个孩子心理更孤独,所以出现逆反心理,用捣乱的方法引起教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重视。教师了解到这一切后,及时谈心疏导,让他用积极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增强受挫能力。这个特殊同学让教师非常感慨,意识到关注孩子的心理、保护自尊又可爱的心灵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所以教师在学习中善于发现他们心理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对班级的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加强联系,沟通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教师对班级的管理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班级管理难,这是目前每一个班主任面对的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学生的道德观、心理也出现了问题。尤其是特殊孩子,如留守子女、单亲子女、残疾子女等缺失关爱的特殊群体,他们内心脆弱,犯了错误后,有的老师方法不当,当着其他人的面严厉指责,甚至破口辱骂……于是造成他们害怕考试、害怕老师、害怕学校,在压力、恐惧下,有的孩子变得焦虑、烦躁、紧张、暴怒、嫉妒、猜疑……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自尊心又特别“强”,不肯接受大人提出的任何意见,还学会了应付教师的“欺骗术”,为一点芝麻小事而愤怒,生活失去了色彩,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厌学的情绪弥漫着,有的变得自卑,不与同学接触,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些特殊孩子给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就以上问题,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就共性问题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沟通思想,相互配合;通过家访和个别谈话方式,就个别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出病因,密切合作,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参与了学校的心理辅导,学习了自我调控心理的方法。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渗透心理教育知识和关注心理的方法,在学科中通过各种方式将心理教育引入课堂教学;采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像表演、演讲、游戏等进行学科渗透,使心理教育课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做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经过多途径渗透引导,学生既达到了本学科知识的掌握,又达到了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扭转了学生已被扭曲的灵魂,重新塑造了一个自己,为班级管理扫除了种种障碍。

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班主任为了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可根据少年好奇、好玩、好动、积极思维的特点,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和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如开展实践活动。教师针对独生子女缺乏磨练的状况,鼓励学生以小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捡垃圾活动、环境污染的调查、科学小实验资料的收集,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了解国家的各种政策和方针,感受劳动的艰辛,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总之,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有利于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需要和关键。学生的素质上不去,班级管理将是一句空话;要想把班级管理好,教师必须转变旧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尊重特殊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工作放在首位。

上一篇:打造思想品德幸福课堂浅探 下一篇:浅谈英语课堂中网课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