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有效的数学课堂

时间:2022-04-19 05:56:51

“问”出有效的数学课堂

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会问源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从学情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以及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的准确把握;会问源于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及时灵活处理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会问源于在学生无疑处设疑,在学生有疑处不着痕迹的点拨、引导解疑,让学生无疑处生疑,有疑处思疑。可见,“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敏感的地位。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一谈在实施有效教学的今天,教师怎样从“问”入手,探寻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 对比地问,带领分辨

对比是指将对象与对象或对象的各个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一种思想方法。许多数学概念之间、计算方法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容易产生混淆,不能明确其本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比的问,帮助学生分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有效。

例如:教学“24时记时法”一课时,教师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片头音乐,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节目,学生们都说是“新闻联播”。教师问:那“新闻联播”节目是什么时刻播出,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出是晚上7点。接着教师说:同学们都认为是这个时刻,电视画面上是写着“晚上7点”吗?我们一起来看电视。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学生们通过比较后说:屏幕上显示的不是晚上7点,而是19点。部分学生说19点就是晚上7点。教师:19点,这是什么记时法,它跟我们说的晚上7点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24时记时法”。接着教师出示一张学生们喜欢的儿童电视节目单,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目分别在上午、下午或晚上什么时刻播出,并请他们把对应的时刻写在黑板上。教师问: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记时法,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课本上的“24时记时法”与学生生活中用到的“普通记时法”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帮助学生们理解“24时记时法”。事实上,学生们是带着知识来上课的,这样的课堂能不有效吗?

二、 猜想地问,引领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效的猜想性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本来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教学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副三角尺,说出每个三角尺中三个角的度数,并口算出每个三角尺中三个角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们很快算出了两个三角尺的内角和都是180°。教师问:为什么两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却是相同的?这里面是不是存在某个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规律?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等于180°。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猜想对不对,我们可以通过事例来检验,如果有一个事例不符合,这个猜想就被否定了,符合的例子越多,猜想正确的可能性就越大。学生4人一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探究。不一会儿,有的学生说:我用量的方法,先量出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然后求和,这个和大致是180°,因此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学生说:我用拼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平角,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学生说:我用折的方法,先将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的一个角折过来,使它的顶点落在底边上,再把另外两个角也折过来,这样三个角正好拼成一个平角,得到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直角三角形的2个锐角折过来正好是一个直角,得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一个好的问题应该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本节课教师让学生从特殊事例的研究中发现规律,教师的一句“这里面是不是存在某个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规律”,学生提出猜想后,接着让学生经历用事例来检验猜想、论证猜想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三、 概括地问,抓住本质

课堂的生成,也许我们无法提前预知,但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有效的数学问题,是可以自我掌控的。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只有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例如:教学 “圆的周长”一课时,学生先通过实验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教师告诉学生运用推理也能得出这一结论。正方形ABCD在圆O的外面,它的边长等于直径d,它的周长就是4d,圆的周长明显地比正方形的周长小,所以圆的周长比直径的4倍小(见图1);圆O内有一个正六边形ABCDEF,这个正六边形可以划分为6个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的边长正好等于圆的半径,正六边形的周长就是6r,即3d,所以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倍大(见图2)。

此时,教师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很快地说出圆周长是直径的3 倍多一些……

上面的教学片断,学生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教师并没有满足,而是通过推理分别验证圆的周长比直径的4倍小,比直径的3倍大,从而概括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学生们一直处于积极思考状态,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发展,概括成了水成渠成的事,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命力。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起来更有趣;一个好的问题,会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展现个人特色;一个好的问题,会使课堂气氛更融洽,师生关系更和谐;一个好的问题,会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有效。

上一篇:小学品德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实践 下一篇:教学引导不可偏离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