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教学提问的意义和方法

时间:2022-04-19 04:50:56

浅析课堂教学提问的意义和方法

【摘 要】课堂教学活动是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线的课堂活动,教学提问环节是整堂的主线。教师教学提问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说过:“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教学提问艺术更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意义;方法

一、 课堂提问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好的提问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其各种思维能力,“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课堂中的提问,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正如李贽所说“要发疑,才能有悟”,“学人不疑,是为大病,唯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悟”在学生生疑的前提下开启他们主动探寻问题答案的兴趣,当积极的问题向前推进,教师的提问又会帮助他们开辟新的通道,使他们的思维有条不紊的收拢,得到满意的答案,从而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带着学生探讨“所以然”并开发其智力。

(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好质量的课堂活动,不单是靠老师的威信维持课堂纪律,而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至于让教师在整个教学课堂中都能“收”“放”自如。这就要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环节,给学生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悬念,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在高度的集中状态,在让他们或是独立思考,或是相互讨论中,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张弛结合间,确保了学生的听课的兴趣。

(三)增进师生间的交流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宽容的交流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激起学习兴趣,教师应更多的扮演顾问和朋友的角色,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而课堂提问能架起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紧密联系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保证师生间能畅通无阻的交流。避免交流中的诸塞。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新颖的课堂提问,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自然而然的用他们的语言有根有据,有条不紊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感受提问蕴含的疑问和趣味。

(五)反馈有效的教学信息

课堂中的提问信息的反馈可以检验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根据这些信息,教师可以反省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汲取经验和教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也可以审视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二、课堂提问的方法

宋代学者陆九渊言:“为学患无疑,疑者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的目的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疑乃是学生进步的表现。没有疑问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对于在教学中怎样设置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备课――课堂提问的前提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的仗”;“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开始前应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设计好提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提等。

(二)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的关键

作为以“班级授课”的教学活动,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提问题既不让“尖子生”感到索然无味;也不让“中等生”觉得毫无创意;更不要让“差生”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避免只叫少数反应灵敏,爱举手的学生,忽视还在思考或不爱表达的学生。针对问题的性质和难易,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这样既挖掘了优等生的潜力,又在照顾大众学生消化知识的同时让差生有了学习的信心和敢于攀登的勇气。因材施教在于“两个做到”:问题上,做到深浅适度,化整为零,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数量上,做到“少而精”,设计一个中心,外加几个辅助,所提问题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

(三)营造气氛,循序渐进――课堂提问的核心

中国自古就有“孟母三迁”的典范,说的是人的成长跟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而课堂教学亦如此,减少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途径莫过于有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循序渐进,就是说教师要讲究层次性原则,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遵循浅深和由感性剑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剑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

三、结语

黑格尔说:“方法就是工具”。要掌握好这个工具,并有效地使用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锻炼和积累,要想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让“提问”这个工具坚固而耐用,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师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课堂中的提问环节,就是其很好的沟通的桥梁。教师应积累并运用好课堂提问的精髓,真正做到“师也,传到授业,解惑者”。

作者简介:陈国茂,女,湖北利川人,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魏丽杰,魏丽华,教师言语艺术[M],济南出版社,2003

[2]王佳佳,教无不胜[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人们教育出版社,2011(2)

[4]徐同义,中学语文课堂提问原则浅谈[J],金色年华教育出版社,2010(9)

[5]赵伟伟,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6]徐刚,教师课堂提问的原则和策略[J],重庆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2011

上一篇:浅谈学与思 下一篇:新时代下计算机犯罪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