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例溺水儿童救治情况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19 04:33:01

53例溺水儿童救治情况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溺水儿童发病情况,急救方法,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近6年来急诊与PICU救治的53例溺水儿童病例作回顾分析。结果 53例患儿中平均年龄43岁,其中≤5岁占6932%,31例在现场进行了清理呼吸道的处理,26例进行了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53例中15例在当地医院初步治疗后救护车转来我院外,其余患儿均直接来院。至我院急诊时,11例心跳、呼吸微弱或停息,死亡9例中7例为急诊抢救无效死亡病例,抢救成功的42例中7例遗留轻度缺氧性脑病。结论 加强意外伤害的预防及基本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建立完善的转运机制是减少溺水发生率、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伤残率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 儿童;溺水;心肺复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急诊与PICU救治的溺水儿童共53例,其中男35例(占66.04%),女18例(占33.96%),男女之比为194∶ 1;平均年龄4.3岁(16月~14岁),其中≤5岁占69.32%。全部病例均为淡水淹溺,其中坠人河中29例,水塘17例,游泳池7例。溺水至救起时间:<5分27例,5~10分12例,>10分14例。发生季节多集中在6~10月份间45例,占8491%。院前死亡9例,18例经院前急救处理后送医院抢救治疗,来院时间最短25 min,最长3.5小时,平均到达医院时间14小时。

1.2 现场心肺复苏情况 将溺水儿童救出后,所有患儿在现场均被进行了排水处理,能迅速清除口鼻腔泥沙、杂草等异物者3l例(58.49%),26例进行了人工呼吸及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49.06%),有13例在现场神志即恢复。除15例在当地医院初步治疗后救护车转来我院外,其余患儿均直接来院。

1.3 临床表现 53例送医院抢救治疗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急和(或)紫绀,11例心跳、呼吸微弱或停息,呈昏迷状态16例,抽搐14例,双侧瞳孔不等大2例。心动过速或过缓19例,心力衰竭8例,低血压6例。

1.4 院内救治情况 对心跳、呼吸停止的ll例患儿到达急诊室后立即实施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球囊面罩加压供氧,气管插管;所有患儿均予保护气道,改善通气,防止呕吐物吸人;开放2条静脉通路、保暖、根据病情给予复苏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多巴胺、甘露醇、解痉剂、镇静剂等);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电击除颤等。

2 结果

治愈42例,死亡11例,死亡者均为重症患者(死亡率2075%),治愈者平均住院日为527天,死亡11例中7例为急诊抢救无效死亡病例,另4例为严重颅内高压、中枢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重症住院患儿。心跳呼吸停止的ll例患儿中7例抢救无效急诊室内死亡;其余4例均恢复自主循环,转人PICU,其中1例心肺停止35 min复苏成功,意识逐渐恢复,5天后拔除气管插管,经2个月的治疗,目前基本恢复正常;2例人院后24小时死于多脏器功能衰蝎。无心跳呼吸停止的42例患儿中7例遗留轻度缺氧性脑病,其余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53例溺水儿童男女之比为194∶ 1,平均年龄43岁(16月~14岁),其中≤5岁占6932%,发生季节多集中在6~10月份,占8491%。说明溺水的发生以男孩、5岁以下儿童多见,发生季节以夏秋季为主。原因可能是男孩好动、活动频率高范围广,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对可能发生的危险防范意识及能力差,夏秋季儿童户外活动多,正值暑假、农忙等原因,儿童疏于家长和老师的看管等,因此在儿童溺水的预防中,应从婴幼儿开始,针对他们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多种安全教育措施,在学校开展游泳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游泳潜在危险的认识,提高父母、看护人员、幼儿园或学校老师的认识和责任心,不要让儿童在河塘边玩耍,游泳时一定要有成人看护,绝对不能到非游泳区或野外河塘中游泳,这对减少溺水的发生应该具有重要的作用。

溺水后尽早开始基础生命支持,恢复有效呼吸循环是成功复苏、降低死亡率和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最有效的方法,本组资料显示将溺水儿童救出后,所有患儿在现场均被进行了排水处理,能迅速清除口鼻腔泥沙、杂草等异物者31例(5849%),26例进行了人工呼吸及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4906%),这说明公众的急救知识缺乏,对现场心肺复苏知识的了解率不高,对现场心肺复苏挽救生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心肺复苏在临床和发病现场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复苏质量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美国西雅图King县,1997~2001年在医院外1259l例心跳骤停的急救中4681人(37%)心脏骤停时无他人在现场:该类患者存活率为零;6590人(52%)发生心脏骤停时有他人在场,其中4 190(64%)例为心室颤动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经抢救2218例(53%)心肺复苏后送到医院,最后1343例(60%)存活出院,我国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很低,尤其是生存率更低,有资料报道,我国院外心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2%,和国际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分析原因主要为我国公众甚至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知识贫乏所致[3]。进一步对全民加强心肺复苏知识的宣传、对医护人员期进行心肺复苏知识的培训和更新、对提高儿童溺水的救治成功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溺水的病理生理主要是窒息、寒冷引起心肺呼吸功能紊乱甚至心肺呼吸骤停,导致机体内环境的失衡,如缺氧、缺血、酸中毒,使全身各重要脏器如心肺脑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缺氧的时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脑复苏的效果。早期气管插管保证充分通气、改善氧合;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有效血压,保证心脑灌注;及早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和预防缺血缺氧造成的脑损害,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祝益民,刘筱娴.儿童意外伤害的救治进展.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2):175177.

[2] 农全兴,杨莉.儿童溺水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国公共卫生,2006,22(3):363365.

[3] 程立顺.心肺复苏的历史现状及最新进展.安徽医学,2006,27(6):546549.

上一篇: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意义 下一篇:放射介入技术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成年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