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识读“平法”图纸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4-18 07:35:28

强化识读“平法”图纸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我国建筑物大多采用混凝土结构,其结构施工图普遍采用“平法”表达。识读“平法”图纸能力被列为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之一。文章结合规范图集不断更新,课程设置不合理,企业用人要求不断提高等问题,对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平法;结构施工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25-02

工程图纸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流的“语言”,是表达工程设计意图、指导工程施工和进行工程管理必不可少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进行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时,房屋施工图识读能力被列为职业核心能力之一。目前我国建筑物大多采用混凝土结构,并且随着土地的日益紧张以及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其施工图纸也越来越复杂。相比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是技术人员接触最多且识读难度较大的图纸。因此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显得十分必要。笔者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调研和教学改革与实践,摸索出一些强化识读“平法”图纸能力的做法,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为学生零距离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规范图集不断更新

自2003年1月20日建设部批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作为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以来,我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逐渐推广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平法”改变了传统绘图方法的工作量大、图纸多和容易出错的缺点,使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受到广大设计、施工、管理与监理人员的欢迎。作为“平法”图集的主要设计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结构制图标准》于2010年重新被修订,紧随其后,11G101系列“平法”图集于2011年9月1日正式实施。11G101相比03G101系列“平法”图集,变动内容多达100处左右。规范图集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关注和学习新的规范图集内容,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满足职业岗位要求。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一般均开设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名称可能不尽相同),从中培养学生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能力,但由于该课程一般均设在第一学年,学生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度,教学效果不好。有些学校进行了课程整合,在建筑结构课程中增加了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以及师资水平的影响,其教学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些学校在教学改革时,过分强调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删除比较难于教学的理论知识,把结构施工图识读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安排在顶岗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学习,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却占用的大量课时,导致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被大量压缩或删掉,虽然短期满足学生的顶岗与就业要求,但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极为不利,得不偿失。

(三)企业用人要求不断提高

土建施工类高职毕业生大部分面向中小型施工、监理等单位,从事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工程管理等岗位工作。通过多年来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以及和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座谈,一致认为,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职业核心能力。用人单位为了降低员工培训成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另外也因为建筑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很多年龄较大的技术人员对“平法”制图规则及构造详图不是十分熟悉,并且又不能及时进行学习,图纸也越来越难看懂,更谈不上很好地指导毕业生掌握识读施工图的能力。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经济形势的严峻,就业形势面临很大挑战,企业不断提高对毕业生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对企业要求。

二、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通过毕业生座谈、企业调研以及专业教师教学研讨,一致认为,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应强化培养,在建筑材料、建筑力学、房屋建筑构造、地基与基础、建筑结构等课程后,毕业实习之前进行训练,比较利于教学,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利于学生“顶岗”实习。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时,把建筑结构施工图部分从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中分离出来,分别从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建筑CAD课程中各抽出16个学时,安排在第四个学期。课程紧扣G101系列图集内容,涵盖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承台、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的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等知识,重点掌握本地区常见筏形基础、桩基承台、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施工图的识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拓展其他类型构件施工图识读能力。

(二)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很少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模式下很容易疲劳,学习兴趣不高。而高职教育不仅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需要锻炼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应转变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启发、讨论、自我发现下掌握知识。因此在课程教学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以教学楼、办公楼、住宅楼等常见工程的实际图纸为抓手,选择不同基础形式,不同结构体系的施工图纸,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进行学习。学生始终处在比较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亲身体验工程实际的环境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平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及相关规范,积极思考,热烈讨论,锻炼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事半功倍。

(三)注重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客观真实的评价教学效果对于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分必要。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采用综合考虑学习态度、纪律性、考试成绩,重能力和素质的全过程考核。

成绩评定时,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等方面,分别占有一定的权重。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主要采用笔试加面试的考核方式,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知识的掌握情况,侧重规范意识的考查。面试是由教师根据实际的工程图纸,随机提出问题,学生依据图纸回答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面试题目是随机提出的,每个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不尽相同,故避免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强迫自己达到掌握程度,并且教师在面试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指正,强化学生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的能力。

(四)加强师生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在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善于听取学生利于教学的宝贵意见,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反思自身授课中存在的不足。很多高职学生在中小学应试为主的教育环境中,重记忆知识而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产生严重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该方面的疏导,告诉学生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最关键的。能力是需要慢慢培养和锻炼的,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能力才能不断增强,要养成长期坚持学习的习惯。

三、结语与展望

经过有益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学生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和强化,能够满足企业对学生识读施工图能力的要求,学生也纷纷表示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实用性强,对实际工作意义重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秋水.基于提高识图能力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探索[J].林区教学,2012,(04).

[2]安德锋.探析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3]马丹丁,张建军,吴学清.论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18).

[4]张颂娟,王旭东,刘丽.基于工程实例的高职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培养实训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

作者简介:蒋业浩(1980-),男,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从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及高职教育教学研究。

上一篇:急诊内科昏迷病人临床探析 下一篇:小剂量胰岛素微泵泵入在治疗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