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部门在口岸开放验收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4-18 05:01:21

海事部门在口岸开放验收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口岸是供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国(关、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跨境通道等。本文拟就海事部门在口岸开放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口岸 海事部门 验收 职责

口岸是供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国(关、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跨境通道等。口岸按开放程度分为一类口岸和二类口岸。一类口岸是指由国务院批准开放的口岸(包括中央管理的口岸和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部分口岸),是指允许中国籍和外国籍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国(关、边)境的海(河)、陆、空客货口岸(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二类口岸是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并管理的口岸。是指仅允许中国籍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国(关、边)境的海(河)、空客货口岸,以及仅允许毗邻国家双边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国(关、边)境的铁路车站,界河港口和跨境公路通道。

1.口岸开放验收的法律依据

在口岸开放工作中,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及文件,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以及国家其它查验部门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文件,这些政策规定和文件主要有:1985年9月18日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口岸开放的若干规定》;1993年6月15日国务院的《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关于开放口岸检查检验配套设施建设意见的通知》;1993年12月4日国家经贸委的《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开放口岸检查检验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及经费来源问题的通知》;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已开放港口口岸新建码头启用等有关问题的批复》;2002年 2月22日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口岸开放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批复》;2005年3月24海关总署、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公安部、交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日五部委的关于印发《关于落实对清理整顿后保留的原二类口岸进行处理的意见》;2005年9月5日海关总署、公安部、交通部、质检总局、总参谋部关于印发《关于确认港口口岸开放范围意见》的通知;交通部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1989年7月3日交通部转发《关于在港口建设中要保证有关配套设施的

通知》的通知;1989年1月20日交通部关于在港口建设中要保证有关配套设施的通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06年的《中国海事局关于加强海事系统口岸管理工作的意见》;水上安全监督站配布条件及设施设备配备要求(行业标准JT/335-1997)等。

这些规定和文件要求是海事部门在对口岸开放验收过程中的重要政策依据。

2.海事部门在口岸开放验收工作中的职责

根据国家有关口岸管理的政策,口岸的开放是要经过验收并审批,新开放的口岸,在开放前必须对其交通安全设施、通信设施、联检场地、检查检验等单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以及办公、生活设施等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宣布开放。

对一类口岸,分两种情况进行验收,一种是新开放的一类口岸,由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验收;另一种是在已开放港口口岸范围内新建的外贸作业区或涉外码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口岸主管部门牵头,会同边检、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口岸有关单位对其生产、安全、查验和监管条件等进行验收,合格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启用,同时报海关总署备案。如需要增设查验机构、增加查验人员编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对于二类口岸,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口岸办公室或其它主管口岸工作的部门负责组织验收。

在口岸开放验收的过程中,各级海事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参加国家及省口岸主管部门组织的对一、二类的口岸开放工作进行验收。

3.海事部门在口岸开放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编制及查验配套资金来源未能获得国家政策明确支持。由于历史的原因,海事机构经历过多次的体制改革,2000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其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上世纪80及90年代,由于政企没有分开,当时各地的港务监督与港务(航)部门是在一起办公的,港口企业与港务监督部门都属于交通部直接管辖。国务院于1985年9月18日的《国务院关于口岸开放的若干规定》,此规定是口岸开放过程中查验部门履行职责、验收查验配套设施设备是否满足要求及获得相关配套资金的主要依据。由于当时的港务监督与港口企业同时隶属交通运输部,因此,《国务院关于口岸开放的若干规定》中规定了关于港监、船检所需的办公、业务和生活用房的投资,由交通部门负责解决,所涉及的人员编制问题也没有在规定中明确。这给现阶段在口岸开放验收工作过程中,海事部门向港口企业或地方政府争取配套资金及查验配套设施设备,以及由于口岸开放后需要增加海事人员编制等一系列工作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目前,虽然在各级海事部门的努力下,在口岸开放验收过程中也与其它查验单位一样争取到了相关的待遇,但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工作开展起来比较艰难。

(2)各级海事机构的职责不明确。根据国家对口岸开放验收的相关政策规定,交通运输部及各级海事部门参与对一、二类口岸的验收,但目前对于各省级下属的分支海事局及海事处如何参与验收没有明确的职责规定。在验收过程中,各地分支海事局及海事处的角色没有明确。

(3)验收项目不明确。根据目前国家、交通运输部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规定,对一、二类口岸开放所要求的查验配套项目,海事部门没有统一的标准,日常的操作是由海事处或分支局按照习惯向港口企业或地方政府提出需求,没有政策方面的依据,这给验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究竟海事部门参加验收,要验收什么项目?与此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对一些特殊要求的码头所需要的配套设备设施出现漏提情况,一旦错过了在验收时提出要求这一最佳时机,在验收合格审批之后就很难要求企业或政府提供。

(4)验收标准不明确。没有明确的验收项目,所以造成了对口岸开放验收过程中出现了在验收标准要求不明确的现象,即我们所提出的要求,哪些是达到了相关的标准要求。没有标准,就很难按照要求验收。

(5)验收后对存在问题如何跟进没有规定。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对一、二类口岸组织验收后,对于查验配套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验收后如何跟进督促企业或当地政府解决存在问题,目前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规定,造成了很多码头或口岸开放验收后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

(6)验收程序和流程没有明确规定。国家对一、二类口岸开放验收工作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具体到各级海事部门,在口岸开放过程中各级海事部门如何验收却没有明确规定。是先由驻地海事处先验收?再由分支海事局验收?或者分支海事局及驻地海事处都不用验收,直接由省级海事部门验收后,再参加国家或省政府组织的验收?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4.相关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及解决:

(1)全力推动国家制定出台《口岸开放管理法》。口岸是我国与世界其它各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桥梁和进出通道,每年国家大量进出口的人员和货物都通过口岸进出,因此,口岸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关于口岸管理的法律法规,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等口岸查验部门目前开展工作的最高政策依据是1985年9月18日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口岸开放的若干规定》,是国务院的一个行政文件,法律层次低,十分不利于各级查验部门及各省开展口岸管理工作。所以,交通海事部门作为查验单位之一,要与其它查验部门一起推动国家立法,制定《口岸开放管理法》,为各口岸查验部门口岸管理提供更高层次上的法律依据。在推动立法的同时,要将海事部门目前存在人员编制及查验配套资金来源未能获得国家政策明确支持这一问题通过国家立法而解决。

(2)制定口岸开放验收的项目及验收相关标准要求。要根据口岸开放的类别及规模,制定口岸开放海事部门对人员需求及查验配套设施设备项目的标准,这些项目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人员需求标准。根据码头或泊位的年吞吐量,测算海事部门的工作量,按照工作量测算出需要的海事人员数量,并明确海事人员构成,以此为依据向编办提出海事人员编制需求。

②办公及业务用房标准。根据测算出来的人员数量需求,要制定工作人员办公场所面积标准,此标准要考虑工作用房、休息室、会议室、娱乐室等。

③办公设备标准。包括办公家具、电脑、相机等一系列办公及查验业务需要的设备。

④CCTV(工业电视)监控设备标准。

⑤网络设备标准。

⑥交通工具标准。

⑦海事巡逻船码头要求。

⑧直升飞机停机坪标准。

⑨VHF通信设备标准。

(3)制定对码头开放验收的基本条件及资料的核查项目及核查标准,核查的项目应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码头验收情况。

②进码头航道是否满足设计水深要求;是否经过扫测。

③码头航标设置情况及是否经过航标部门的验收。

④码头的防污染设备验收情况。

⑤码头的国际保安证书情况。

⑥码头的经营资质、经营范围情况。

⑦应急锚地的设置情况。

(4)制定口岸开放验收程序。要制定验收程序,程序中需要重点明确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省级海事局、分支局、海事处在口岸开放验收过程中所担当的职责。二是明确规定如何验收,海事部门提出的查验配套设施设备要求,要实行逐级验收制度,即在国家或省级人民政府组织验收前,海事处组织初步验收,再由分支海事局组织查验配套设施设备的配备情况验收,分支海事局验收后报省一级海事部门,省一级海事部门视情况决定是否先进行单独验收,在掌握配套实施配备情况后报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国家或省级人民政府组织验收时,海事处、分支局、省级海事局都要派人参加验收。

(5)制定口岸验收后存在问题的后续管理规定。验收过后,对于存在一些还不能满足要求的项目,要制定规定明确由哪一层海事部门跟进及督促企业或当地政府落实,否则存在问题却没有人去跟踪,问题最终也得不到解决。

上一篇:征地拆迁领域渎职犯罪案件特点及预防对策 下一篇:新刑诉法视角下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制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