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引入突发事件应急可行性

时间:2022-04-18 03:19:47

高校体育教育引入突发事件应急可行性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已明确规定:“在大专院校和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课程,提供青少年在道路、交通、消防、城市燃气等方面的识灾防灾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高校要积极行动,把危机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利用一定的课时把危机教育科学化、规范会。因此,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等方法,就高职院校开设应急知识教育现状展开研究,试探性在高职体育教育中开设应急体适能课程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概念欲探索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就必须弄清楚“突发事件”的概念,《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事件定义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有些学者将突发事件定义为:社会活动中一类事前难以预测、作用范围广泛且对社会造成严重威胁和危害的公共事件。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指在高职院校中,由于自然、人为等原因引发在校园内部的突发性重大事件,对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危害性和影响。

(二)应急体适能的概念体适能(Physicalfitness)最早来源于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协会,它是指人们所具有的或者获得的与其完成体力活动能力有关的一组身体要素。应急体适能是指在突发事件来临时,人们为了克服和应对重大事件所具有的应急知识和体能。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主要通过书报杂志、学校宣传、广播电视等方式来获得相关知识和应急措施。与学生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得出,4所高职院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停留在书面教育和口头宣传,从未开展过类似于安全演习形式的体验式教育。调查发现,92.2%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针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当问及“突发事件降临时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有半数以上的大学生选择了自救互救,其余学生则选择报警求助、逃离现场、依据学校制定方案执行。

(二)大学生对急救措施了解程度通过调查,得出被试者对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和技能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各种突发事件(包括地震、火灾、溺水、交通事故、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昏迷)的基本知识和应急技能的了解程度并不理想。选择“了解一点”的大学生的比例最高,选择“一般了解”、“不了解”的比例不高,选择“非常了解”的比例最低。这说明大学生对应急技能的理解只达到“一知半解”的程度。

(三)大学生对应急体适能的需求程度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大学生是否应具备突发事件应急体适能,2.4%的人觉得不一定要具备,97.6%的人回答是肯定的,而无人作完全否定的回答。应对突发事件应急体适能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一项综合素质。

(四)体育教育是否增设应急体适能课程调查得出,高达84.7%的大学生认为体育体育教育应该增设应急体适能课程,认为没必要或者不一定要增设的大学生比较少,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具备急救意识。在内容的选择上的调查情况详见表2,从选择的频度并累加的结果看出:自救、互救技能、逃生技巧、应对突发事件的身体素质、伤后处理措施所选择的频度都超过了60%。

三、结论与建议

(一)目前大学生应急体适能知识、技能缺失当代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急救技能匮乏,亟待提高。造成目前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低与多种因素有关,高职院校在大学生中开展必要的急救知识技能教育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足,所有高职院并未把应急体适能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内容,多数大学生仅有的急救知识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零散地被动获取的。这势必导致学生应急体适能的不系统、不完整、不规范,更缺乏实践和操作。

(二)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应急体适能课程需求很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有必要掌握相应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了急救知识技能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体育教育应增设突发事件应急体适能课程。

(三)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技能的培养,缺乏体验性、实际操作性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对措施两个方面,对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大学生进一步调查当问及“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时,只有6.3%的大学生回答“能”而有66.3%的大学生回答“能,但不熟练”。具备运用能力的大学生比例过低。

(四)利用体育教育资源,加强普及教育依靠丰富多样的体育课教学形式,传授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技能、意识。急救知识技能内容丰富,有选择的把急救知识技能引人体育课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所在地的气候、地理、环境等特点,有针对性选择相应的内容。把急救技能的教学写入体育教学大纲,保障每学期有2~4个学时的教学。以运动损伤急救措施为切入点扩展到应对突发事件急救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突发事件能力教育应该纳入教育部的“阳光体育”活动中,以实践演习和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为主。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增强学生应对突发事实所必备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使该课程真正成为高职院校中的一门必修课。

(五)加强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防灾意识的教育建议高职院校把应对突发事件急救意识教育纳入到体育教育的范畴,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因素。急救与其他知识有所不同,需要急救的场合带偶然性,急救事件也可能与自身利益无关,大多是在遭遇险境生命财产严重威胁时伸出援助之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学习急救知识体现出的更是一种前瞻性的健康理念,一种积极、负责的生活态度,一种扶助他人的公益精神,一种关爱生命的思想修养。大学生群体应该提高急救意识,主动摄取相关知识,关注和维护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上一篇:关于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研讨 下一篇: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