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悦纳、体验

时间:2022-04-18 09:19:11

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下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与人合作,分享合作成果。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善于与人合作的品质。合作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适应和立足社会所必须的素质。

一、“夹心蛋糕”策略的来源与内涵

“夹心蛋糕”策略是由美国学者特蕾莎博士在整合学习模式中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整合学习模式强调全方位的学习,整体学习、立体学习、快乐学习、自然学习、创造性学习。它致力于帮助幼儿在群体中生活、学习、成长,通过一些为需要的人更好服务的学习方案去激发他们,在此信念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的利他行为并进行能力、知识的建构。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习的过程也要以促进合作而不是竞争为目的。“夹心蛋糕”策略就是一种促进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手段。

这一策略常常用于简单但引人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它往往由教师提出一个可以自由回答的问题,并从邀请孩子一起来制作一个关于由不同答案组成的“夹心蛋糕”开始。提出问题后,教师激发每个孩子回答问题,并鼓励给出不同的答案,教师运用图解或绘画的方式将不同的答案用分层记录的方式写在黑板上。第一个答案是蛋糕的第一层,每次有新答案时给蛋糕添上一层,这样可以鼓励孩子相互倾听,但又不相互复制问题的答案。如果孩子想不出答案,教师可以说“我一会再请你回答”,让孩子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最后记住再请这名学生起来回答。直到所有孩子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才完成一个夹心蛋糕的制作。这一过程让孩子体会到知识积累与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集体合作的过程,同时,也帮助那些害羞的孩子能够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以“夹心蛋糕”作为策略的比喻,一是因为它是孩子日常生活经验非常熟悉的一种食物,还因为蛋糕的甜美味觉,能引发孩子食欲,这种感觉会迁移到学习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夹心蛋糕”的形象性,也使孩子能更好地理解相互间的合作,并在“蛋糕”美味的吸引下,积极参与合作。

二、大班幼儿群体合作的思考

群体合作是指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同伴间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心理学研究发现,5~6岁的孩子已具有相当的智力和体力,他们不再处处依赖人,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与同伴交往的欲望日益强烈。但由于缺乏社会交往技能,矛盾冲突也迅速增加。群体合作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幼儿具备在集体中与同伴融洽相处、谦和、宽容和乐于助人等良好个性特征,所以从小培养“群体合作意识”对幼儿一生都很重要。

三、“夹心蛋糕”策略的运用

(一)协商解决冲突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经常会碰到孩子不是告状就是吵闹,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同时教给幼儿协商解决的方法。通过同伴集体调解解决冲突,重点在于使幼儿成为冲突处理的积极参与者。同伴调解的目的不是为了决定谁对谁错,而是鼓励幼儿能够迅速且高质量地解决冲突,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同伴调解是解决幼儿冲突最主要的途径,言语协商是最有效的方法。

案例:画坏了,怎么办?

在美术活动“小汽车”即将结束时,我看到两个孩子的画上有几条黑色线条,他们互相指责。我觉得很奇怪,自己有纸为什么要画别人的呢?原来明明正在勾线,突然被东东的手臂碰了一下,这样明明的画就有了很长一道黑印,明明很生气,但东东觉得自己没有故意去碰明明,所以也没有承认错误。明明觉得自己很吃亏,就去东东的画上画了一道,于是你画一道,我画一道,就成了乱糟糟的画了。为了培养孩子的冲突解决能力,我们决定请小朋友一起来讨论如何处理这一冲突。我们采用了做“夹心蛋糕”的形式。

首先老师呈现问题情境:呈现两幅被画得乱糟糟的画,问孩子看起来美不美,画为什么成了这样呢?发生了什么事呢?有谁来讲一讲?(或许是当事者,或许是其他小朋友)

第一层蛋糕,引导理解。

引导幼儿从“遇到这种事情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怎么想,”开始谈论。小朋友纷纷回答说:自己的作品被破坏了会很难过;很伤心;会很生气……根据孩子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画出各种表情,贴出第一层蛋糕。

第二层蛋糕,承上启下。

“看来,遇到这样的事,大家的心情都很难过,那难过的情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生气会气出病的。”“生气还会让旁边的人觉得你很可怕。”

第三层蛋糕,解决冲突的技巧。

“消极情绪很不好,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安安:我来安慰他,叫他不要难过。

贝贝:谁碰的,就让谁对他说声对不起吧!这样他会心情好一点。

月月:这条线在小汽车后面,可不可以在后面再画一辆小汽车,让这根绳子拉着后面的故障车,要去修理。

丹丹:可以画下雨的马路,那条线就是汽车开过溅起来的水花。

小宝:画一条有纹路的马路,就像斑马一样!

皮皮:给汽车画一件漂亮的格子披风,就像超人一样。

我把孩子的想法记录下来,完成了一个三层的夹心蛋糕。

在协商中新的想法和办法产生了,孩子们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他们七嘴八舌出了好多主意,明明不再难过,东东也觉得很不好意思,大家一心要把这张画画好。最后明明选择了下雨天的情境,那些线条居然生动起来,仿佛来了一场大雨把汽车淋得像落汤鸡。

遇到冲突,教师可采取共同商讨的办法,最后用大家都赞同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幼儿在协商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懂得与人合作要友善、谦让、团结、互助,克服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社会交往合作的行为。

(二)认同欣赏悦纳

人和事物都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学会欣赏事物的差异,学会尊重他人,明白人各有所长的道理,而不能取笑和排斥他人。

案例:不受欢迎的丁丁

丁丁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非常可爱。他因为受家里宠爱,变得很霸道,喜欢抢同伴的玩具和书,别人不给他就哭。有些孩子不喜欢他,甚至叫其他孩子也不要和他玩,这样他的玩伴越来越少。看出来,他也很想和大家一起玩,有的时候抢东西其实是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我们采用做夹心蛋糕的形式,希望能帮助丁丁,缓和他和大家的关系。

第一层蛋糕,引导幼儿从“我眼中的丁丁”开始谈论,了解大家对丁丁的认识。

有一天早上,丁丁又来告状,说小朋友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老师:今天丁丁不太开心,先请丁丁讲讲为什么不开心?

丁丁:小朋友不喜欢我,不愿意和我分享。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丁丁吗?

明明:我不喜欢丁丁,他总是抢我的书,很霸道。

丹丹:他很小气,从来不和我分享玩具。

亲亲:我喜欢丁丁,他知道很多恐龙的知识。

小宝:丁丁从来不挑食,他每天都把饭菜吃得很干净。

越越:我觉得丁丁很大方,上次春游他带了好多巧克力,分给每个人。

小艺:丁丁爱干净,不挖鼻子。

琳琳:他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发脾气。

第二层蛋糕,小结丁丁的优缺点――看来,丁丁除了霸道、小气,也有很多优点:讲卫生、知识丰富、进餐习惯好。

第三层蛋糕,帮助幼儿悦纳同伴――让我们一起来帮他改正缺点。

平平:我们可以和丁丁讲道理。

盈盈:如果他生气,我可以给他讲个笑话,逗他开心。

小丽:大家都是好朋友,应该和他一起分享玩具。

贝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不对的地方我们可以原谅他,也可以提醒他。

丁丁不再是那个令人讨厌的孩子了,在大家的相互交流中,孩子们学习比较全面地认识同伴,在分析缺点和优点的同时自然而然认同、欣赏、悦纳他人,同时丁丁也认识到自己有不对的地方需要改正,比成人的生硬说教显然容易接受。

(三)互动体验理解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探索和获得知识,尤为关键。特别是对事物不同理解的讨论,教师应围绕着目标和环节设计有挑战性和层次性的问题,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

案例:我心中的英雄

在讲述雷锋、王二小、赖宁等故事时,我们碰到了一个问题――怎么才算英雄?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他们的形象总是很高大,一般是指才能勇武过人、有超出常人能力的人,他们无私忘我,不畏艰难,令人敬佩。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在制作夹心蛋糕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己总结了对英雄的认识。

第一层蛋糕:通过故事讨论对英雄的认识。

老师:你知道谁是英雄吗?为什么?

盈盈:超人就是英雄,他很帅,面对困难不害怕、不退缩。

悦悦:是孙悟空,他保护师傅去取经,打败了所有的妖怪。

小宝:是灰太狼,它每次都努力抓小羊,失败后会说:“小羊们,我一定会回来的!”

小艺:灰太狼不算,它做的是坏事,要算只能算狼群里的英雄。

老师:除了动画片里有英雄,还有哪些人也是英雄?他们是怎么做的?

丹丹:小兵张嘎是个小英雄,他狠狠地教训了日本鬼子,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明明:英雄就是在汶川地震中救人的,即使自己受伤也要救别人,他们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第二层蛋糕: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迁移讨论身边的英雄。

老师:我们身边有英雄吗?英雄经常做什么?

小雪:是扫地的阿姨,她们不怕脏、不怕累。

可可:老师是英雄,陪我们快四年了,教我们小朋友学很多本领。

心心:医生也是英雄,他们耐心地给病人治病。

琳琳:如果没有建筑工人用一块块砖头造漂亮的房子,那我们都没有家,所以工人叔叔也是英雄。

亲亲:我的爸爸是英雄,他每天都去公司上班,赚很多钱给我上幼儿园交学费,带我和妈妈去旅游。

第三层蛋糕:提升经验,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

老师:原来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心心:那些做事认真、不怕困难的人就是英雄。

琳琳:乐于助人、勇敢的人就是英雄。

贝贝: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孩子们发现夹心蛋糕上呈现出来的英雄很坚强,做事认真,勇敢地克服困难,他们都喜欢帮助别人,做了许多好事。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英雄,是我们小朋友学习的榜样。我们的问题在幼儿间产生了兴趣和共鸣,有效地提升了孩子的知识经验,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班级思考水平的发展。

四、“夹心蛋糕”策略运用的效果与思考

(一)友善的态度是群体合作的前提

教师在操作中发现不论发生什么问题首先要教给幼儿正确的态度,友善的合作态度是幼儿愉快合作的前提,要让幼儿明白:只要你好好和别人讲(合作),别人也会和你好好讲(合作)。还要教给幼儿妥善的语言,善意的语言是幼儿能够合作的重要条件。教给幼儿如:“我们这样做,可能会好些”,“你愿意试试这样做吗”等礼貌用语。幼儿获得了与同伴合作时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参与是群体合作的基础

教师不再局限于自己主观解决问题,而是把很多问题交给夹心蛋糕。当孩子们发生了矛盾,教师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采取制作夹心蛋糕这样一种幼儿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也可以避免总让那些因举手而获得注意的孩子起来回答问题,忽视班上那些占一定比例的害羞学生。如果孩子想不出答案,教师可以说“过一会再请你说好吗?”“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吧!”让孩子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三)体验理解是群体合作的核心

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比如游戏前大家应如何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冲突时,应协商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时,如何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通过什么动作、语言主动去帮助他。幼儿间相互教和学是基于经验学习的一部分,它可以减少源于“正确”和“错误”答案的竞争感,增进团结互助的情感。通过一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学习合作的方法、策略,在群体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当一个夹心蛋糕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完工时,孩子们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便成为群体合作的结果,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过程。然而在集体制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容易疲劳,往往等待发言时间过长,还需增强趣味性;教师的提问是十分关键的,要把握住事件的核心,不能泛泛而谈;我们尝试分小组活动,尽量让孩子们自己用图画的方式来制作,这样对孩子绘画技能又是一个提高方式……我们还需认真考虑制作某一蛋糕的价值与孩子的兴趣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蛋糕的新鲜和美味,体验到群体合作的快乐并“吸收”营养。

上一篇:如何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下一篇:浅谈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