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时间:2022-04-18 07:57:17

浅析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铁路路基的作用及特点,阐明了路基施工组织注意事项,分别。从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两个方面展开说明。

【关键词】铁路路基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U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铁路路基的作用及特点

1、铁路路基的作用

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它承受着轨道和列车荷载,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扩散,与桥梁、隧道和轨道组成铁路线路的整体。路基的稳定性、坚固性和耐久性直接关系到线路的质量、列车的正常运行及安全,因此路基是保证列车安全、畅通的主要建筑物。

2、路基工程的特点

路基是一种建筑在岩土地基上的岩土结构。岩和土都是不连续介质,具有破碎性、孔隙性和多相性,性质复杂多变,不仅由于线路通过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即使同一种岩土,由于气候变化、水位涨落、受力情况等的变化也都会将对其工程性质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路基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之中,工作环境恶劣。随着铁路的延伸,路基遇到的是各种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及地震区划等条件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因此,路基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绝不能离开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综合考虑。路基同时受静荷载和动荷载的作用。路基上的轨道重量是静荷载,列车荷载是动荷载,动荷载是引起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以饱和粉细砂和软土为基底的路基,其影响更严重。在动荷作用下,基床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并可导致饱和砂土液化,软土触变,使路基失去稳定。

二、路基施工组织注意事项

路基施工组织包括从施工准备阶段到完成全部工程整个过程中的一系列组织工作。一般都要求通过经济合理的组织安排,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达到保证质量、快速施工。

1、选择施工方法原则上要能最大限度扩大工作面, 可以形成上下、左右、立体交叉和多面出土的平行流水作业, 防止施工干扰。其次是结合地形条件, 充分利用土石方及施工机械的重力作为全部或部分施工的动力。如开挖土石方后利用高差采用滑溜化装车, 土石方运输的重车下坡、双轨滑坡以及土驼峰、冲坡线等等。第三合理组织机械的配套使用, 使工序间紧密配合, 克服薄弱环节, 组织流水作业, 发挥各种机械的最大效率。

2、路基施工需要经过挖、装、运、卸、散、夯、整平等项工序。为了实现快速、优质施工, 既要注意这些工序上流水作业的特点, 又要根据每项工程特点、施工特殊要求、施工条件以及工期情况, 组织工序间的施工配合和平衡, 作出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安排。

3、劳动组织与机械配备的合理调配是确定施工方法、合理安排工序, 保证实现优质、快速施工的重要条件。需要根据施工任务, 以及所采用的施工方法, 不断地改进和调整, 合理调配力量, 划分施工任务, 使生产能力与任务要求互相适应。如过去对软弱松散岩质路堑, 常在堑脚设有路堑挡墙, 但机械开挖上部后, 不待推出下部墙基, 即产生坍方、滑坡。近年来对类似情况, 根据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机械化施工的工艺特点, 采用分层开挖、分层稳定和坡脚预加固技术, 取得成功, 是好的实例。

4、路基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各有不同, 在季节性上有显著地区特点。这些特点对组织施工必须充分考虑, 采取相应措施。严寒地区的路基工程在冬季施工, 要增加防寒、保温、破冻等工序和费用。常年多雨或雨季较长, 对路基施工有很大影响, 雨季施工深路堑, 容易形成凹槽积水, 必须注意施工地段的划分与劳动组织的配合, 保证施工排水随时畅通。其它如干旱及风沙地区, 气温日差较大, 风季大风, 不宜施工, 路基风蚀情况比较严重, 需要特殊防护设施, 施工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设施也很重要。

5、特别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路基施工要尽量减少破坏天然植被和山体平衡。沿河弃土, 应防止加剧下游路基与河岸的冲刷, 避免弃土阻塞、污染河道, 必要时应设置挡护设施。桥头弃土不得挤压桥墩、阻塞桥孔或形成人工泥石流。取土坑的设置, 应根据各地段所需取土数量, 并结合路基排水、地形、土质、施工方法、节约用地等, 作出统一规划。

三、路基施工准备分析

1、路基施工前一定要充分做好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工作,就是指工程施工前所做的一切工作。它不仅在开工前要做,开工后也要做,它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铁路路基施工准备包括线路中线、水平、界桩的测量、复核、护桩设置、填料复查、试验、排水、防护措施、拆迁、填筑工艺、技术资料等等。施工准备是全场性施工准备的继续和具体化,要求做得细致,是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途径。

2、路基填筑。要应严格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组织施工。支挡、防护、加固工程要及时、紧密配合进行,以免造成病害,以免暴露过久、失稳出现坍塌,影响质量。

3、砂垫层施工技术要求。砂砾材料,可使填土荷载均匀地作用于软土地基上并使地基中孔隙水排出,起到增加地表强度,加快软土地基固结的作用。首先,砂垫层施工前将基底清理、整平,使地基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排水固结。其次,砂垫层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砾砂,其含泥量不大于百分之六,且不含有机物质、垃圾等杂质。第三,砂垫层的压实质量达到中密以上,并符合有关要求。第四,砂垫层采用分层压实法施工,可适当加水,分层厚度、压实遍数应通过试压确定。第五,在砂垫层填筑完后必须及时做堤坡脚的砌石防护,并同时做好反滤层,以免砂子向两侧流失和保持路堤坡脚整齐完好,保证排水畅通。这些都对提高基础下地基强度、减少沉降量比较经济易行的地基加固措施。

四、铁路路基本体的技术标准

1、路基面宽度

路基面宽度是一项重要标准,它不仅决定铁路的占地面积,而且影响筑路的工程造价。路基面宽度等于道床坡脚间所占用的路基宽度再加上两侧路肩的宽度,路基面宽度B=2C+A+2m(H+h),式中C―路肩宽度,m―道床边坡率,H―道床厚度, h―轨枕埋入道床的深度,A―道床顶面宽度.路基面宽度是根据线路的等级、轨道类型、路基土质、道床标准形式及尺寸、线路数目等多种因素确定的,而这些因素又受到铁路运量、行车速度和线路养护维修等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

2、路基边坡坡度

边坡坡度大小影响到路基本体的稳定性,其坡度同边坡高度和土质条件有关。中国铁路规定,边坡高度小于20m,且地质条件良好时,路堤边坡可采用1∶1.3~1∶1.75的坡度;路堑边坡可采用1:0.1~1∶1.75的坡度。边坡高度大于20m时,应根据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其安全的坡度。

3、 铁路路基本体的施工工艺

(一)路基试验段

在进行路基填筑施工前, 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小于100m的一段路基作为试验段进行现场填筑压实试验, 以选定合理的压实工艺参数、填层厚度、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压实机械的最佳组合方式、压实遍数等数据,以此作为路基填筑施工的依据。

(二)地表处理

路基填筑前, 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地表进行处理,并做好施工场地排水工作,为路基正常施工提供良好的作业条件。

(三)路基填筑

路堤应将填料分层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具体为: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四区段: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晾晒机械碾压检验鉴定路基整修。

(四)路堑开挖

路堑开挖因土质条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土质路堑可用挖土机、铲运机等开挖。石质路堑则用爆破技术开挖,特别在石方集中的工点,常用松动大爆破。

(五)路基质量检测及沉降观测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及测点的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便于集中观测,也便于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观测时应选用精度高、性能稳定的监测设备。

结论

铁路路基工程在铁路工程中所占比例较大,是铁路安全运输的最基本保障。近年来,铁路不断提速,运量不断加大,对铁路路基施工及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按照铁路路基施工规范科学地组织施工,可有效减少铁路路基各种病害, 确保铁路快速、安全运营,使铁路这条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铝门窗雨水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下一篇:探讨矿区环境保护与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