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时间:2022-04-18 07:26:35

92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单位:551400 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田晓芳

【摘要】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上报的9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92例ADR中,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产生ADR的重要给药途径(91.3%),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比例最高(56.52%),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9.78%)。结论 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为了解笔者所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临床科室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实施办法》的情况,现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上报的92例ADR综合分析,为今后用药提供更安全、更科学的依据,以引起临床应用相关药品的注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医务人员上报的92例ADR。

1.2 方法 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型、ADR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 92例病例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56∶36),最大年龄83岁,最小2个月。具体见表1。

表1 ADR患者的年龄分布(n,%)

2.2 发生ADR给药途径分布 ADR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注射84例,口服3例,肌肉注射3例,皮下注射1例,外用1例。

2.3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具体见表2。

2.4 怀疑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92例ADR报告中,怀疑药品10类41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52例,中药注射剂20例,其他20例,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ADR累及的系统及器官临床表现

3 讨论

3.1 ADR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 本院发生ADR男女比例为2∶3,可能与来本院就诊的妇科、产科患者多有关。儿童ADR发生率较高,一是因为本院为本片区唯一设有儿科病房的医院,儿科患者较多;二是婴幼儿药物代谢酶不足,代谢及排谢能力较差,对药物的敏感性高;三是婴幼儿体质弱、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呼吸道、肠道等疾病,病情变化快,医生多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且家长普遍存在输液好得快的心理感染主动要求输液,因此易发生ADR。收集到60岁以上患者ADR数量相对较少,这与理论上老年人肝肾功能降低,药物代谢、排泄减慢,易发生ADR不相符[1],可能是该年龄段患者并发症较多,用药复杂,发生ADR时不易明确,或较多的并发症掩盖了ADR。以上提示,对特殊人群的用药应尤为关注,重点监测。

表3 引起ADR的药品分布

3.2 ADR发生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静脉给药引起的ADR较多(86.84%),与相关报道一致[2]。这与临床静脉给药使用频率较高有关。药物直接、大量进入血液,浓度较高,对机体的刺激性较强,其次注射剂缓冲液、防腐剂或添加剂、微粒、pH值、输液速度等也可能引发ADR。因此应避免药液配伍不当、浓度过高、滴注过快、配制液体放置时间过长。故临床医生应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尽量避免静脉给药,以口服给药为首选。目前WHO已将注射剂人均用药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的重要指标之一[3]。

3.3 ADR发生与药品种类的关系

3.3.1 由表2可见,92例ADR报告中,52例是由抗感染药引起的,这除了与抗感染药物种类多、使用范围广有关外,还与临床使用不当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无明显指征用药、联合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等。抗感染药物大量使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也增加ADR发生。故临床医生应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

3.3.2 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第二大类药物(21.74%),由于中药对一些危急重、疑难杂症有较好的疗效,其注射剂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引起的ADR也逐年增多。原因主要是中药制剂成分复杂,有效成分的纯度不够高,保存过程中易发生改变,不当配伍所致不溶性微粒等均可引起ADR[4],还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关。故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原则,充分考虑患者年龄、体质、用药史,慎重选择静脉用药,加强用药监护,促进合理用药。

3.3.3 由表3可知,ADR累及的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59.78%),与相关报道一致[5]。由于皮疹、瘙痒等皮肤损害现象比较直观,易于观察和诊断,而一些较隐蔽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不易被发现,只有在造成严重损害并表现出症状以后才被报告,提示临床医生不但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过敏史和家族史,还应严密监测对肝、肾功能等有损害的药物,告之患者定期作医学相关的临床生化检验,以便及时发现隐匿的ADR,及早干预,及时处理,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4 结论

本院临床易于观察的ADR上报数量较多,而那些不易观察到的、潜在的及慢性的ADR上报数量较少。由于住院患者往往合并用药较多,出现ADR不易分析,造成ADR漏报、不报的比率较高。这就提醒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主动、及时上报ADR。同时,药师也应积极参与临床,重点监测用药复杂的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客观分析ADR发生的原因。只有医、护、药三方密切配合,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和安全意识,大力加强ADR监测工作,才能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参 考 文 献

[1] 李端.药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0.

[2] 邹薇.2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5:308.

[3] 王玉荣,刘静,黄祥.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1):50.

[4] 吴友平,卢觅佳,宣尧仙.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安全性评价思路.医药导报,2009,28(5):679.

[5] 朱志忠,范红春,唐叶秋.我院267例ADR报告回顾性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3):268.

(收稿日期:2011-03-17)

上一篇: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 下一篇:2712株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