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患者血小板变化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18 03:58:49

恙虫病患者血小板变化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恙虫病患者体内血小板的具体变化状况,为其后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恙虫病患者80例,对其体内的血小板的具体变化状况进行观察。结果 所选取的80例患者体内其血小板的参数值大量减少。结论 在对恙虫病患者实行病症检查时,应对其血小板的具体变化进行着重关注,对其出现的原因及因素进行分析,避免患者在治疗中出现诸多并发症。

关键词:恙虫病;红细胞;血小板

恙虫病主要是指由恙虫病东方体所引发的一种疫源性疾病,其传染源多为鼠类。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以及周围白细胞减少等。为了分析研究恙虫病患者体内血小板的具体变化状况,文章选取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恙虫病患者80例,对其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恙虫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为(43.1±1.6)岁。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贫血及出血史。80例患者均符合相关恙虫病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为:①在流行时段具有野外接触史;②身体突然出现持续高热状况,且皮肤表面出现焦痂及溃疡;③患者的淋巴结呈现肿大状态,且其肝脾器官也开始肿大;④经检查,患者的凝集效价达到1:160及以上标准。在4向诊断标准中符合3项则为恙虫病。

1.2方法 运用血细胞及配套试剂对患者进行血细胞分析,在患者正式接受治疗前对其静脉血样标本进行采集并及时送检。所采集的具体血样量为2ml。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字2检验,以P

2结果

血小板的检测项目主要为:患者体内的血小板综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在80例患者中,各项参数值属于正常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5、40、65例;血小板出现降低的患者例数分别为45、40、15例。与常人相比,恙虫病患者的血小板总数、压积值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

3讨论

恙虫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为鼠类,同时通过恙螨幼虫进行大面积传播[1]。恙虫的聚居地多为野外杂草及丛林。恙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患者的全身小型血管炎及其周边炎症,从而使得患者体内各器官出现充血、肿胀、细胞坏死等状况。

在本次研究中,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患有恙虫病患者的红细胞数及其血红蛋白量大部分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可能表明恙虫病将会引发贫血病症。对人体中红细胞的体积、大小进行充分准确反映的重要参数为红细胞体积宽度。在所研究的80例患者中,有近1/2的患者红细胞体积宽度值为升高状况。由此表明,在恙虫病发病时,可能会使患者体内的红细胞状况受到影响,继而对患者体内器官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导致贫血病症出现。

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有部分恙虫病患者在患病初期的血小板数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但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迅速下降。病情越重,血小板下降速度则越快,极易进一步导致出现感染性的血管内凝血状况[2]。

大部分学者认为恙虫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其发病机制决定:①立克次体及相关毒素会对人体内部组织产生直接性的伤害。同时还会产生一定免疫病理性损害。②立克次体毒素将会对人体中的巨核性细胞造成直接性的严重损伤,从而使得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急剧减少。③继发性的脾脏功能亢进状况:当发生脾亢状况时,患者体内脾脏器官中的血小板积存量最多时可能是全身总量的90%,而红细胞的积存量为全身总量的10%~20%。血小板在此时均处在一种缺氧的状况之下,将相互作用影响,可能会产生细胞碎片,之后被巨噬型细胞全盘吞噬。④患有恙虫病症的患者其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抑制性将会使得患者的血小板形成、发展至成熟受到阻碍。

恙虫病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其实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在对恙虫病实行及时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持续下降状况便能够得到控制,血小板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如果对于恙虫病症的治疗不够及时,那么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水平可能会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从而使得其身体逐步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瘀斑等。如果患者身体上出现持续高热、血小板急剧减少且不属于排外血液疾病,那么则应对其是否患有恙虫病进行考虑,从而尽快对所患病症进行诊断,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并减少其发生诸多并发症的概率,缩短整个患病时长[3]。

由于恙虫病患者在患病时血小板均会出现急剧减少的情况。因此,在病症治疗中应适当的对患者进行新鲜血液的补充治疗。

在对恙虫病的分析中发现,由于其存在着较高的误诊率。对于恙虫病的误诊率极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这么几点:①相关医师在诊断中未对患者的野外、草地接触史进行询问,也未对一些隐藏于患者隐蔽部位的溃疡进行检查;②在患者发病早期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使得变形杆菌的凝集试验滴度出现发生延迟;③恙虫病发生时,患者身体还存在着多脏器损害,在临床上的表现较为复杂,相关医师极易被迷惑从而导致出现误诊。

对于恙虫病的科学防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姜仁杰等学者报道称,农民在进行田间作业时,穿着长袖衣物是保护因素中的一种,而在劳作后不及时进行身体清洁则是引发恙虫病的危险性因素。所以,在劳作期间不要随意将衣物脱除并放置在天地间,应穿着长袖衣物并对领口、进行扎紧处理。具备条件者还可在皮肤上进行驱虫剂的涂抹处理,劳作完毕后及时身体清洁,从而有效减少感染恙虫病的概率。在恙虫病疫情发生期间,为了避免出现病症暴发的情况,社会相关人员也应开展进行恙虫疾病知识的教育培训。对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进行充分利用,将其作为重要渠道向广大群众进行恙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与此同时,积极进行灭鼠、灭螨活动,采用科学有效的恙虫病防控措施,进一步有效避免恙虫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冼树标,梁小岚.200例恙虫病的临床及死亡危险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08):106-107.

[2]张郴华.恙虫病继发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04):463-464.

[3]廖云珍,叶晓光,卓树洪.恙虫病200例的临床救治[J].广东医学,2013(03):735-737.

上一篇:我国中高职升学衔接的利弊及有效衔接的主要因... 下一篇:基于制度刚性下的公司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