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乏力纳差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恙虫病17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06 03:47:34

以乏力纳差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恙虫病17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以乏力纳差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恙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5-2013年收治以乏力纳差为主要袁现的老年恙虫病1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以乏力纳差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恙虫病容易误诊,应引起注意。

关键词 乏力纳差;老年;恙虫病

1995-2013年收治恙虫病131例,均为误诊病例,其中老年患者47例。本文通过对老年恙虫病不典型症状的总结,旨在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60-75岁,有田间劳作史4例;草地坐卧史3例;其余均不祥。16例起病于5-9月份,1例起病于11月份。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17例以发热、乏力、纳差、不思饮食至门诊就诊,收消化科治疗,发病急慢不等,时间3~21 d,体温38~39.4℃,无寒战。精神差12例;体检均未触及淋巴结肿大及肝肿大,皮肤巩膜黄染1例,17例均有焦痂或溃疡,超声检查肝大1例,脾大2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12例,降低4例,升高1例,嗜中性粒细胞升高4例,血小板

治疗方法:因本组病例入院后均查到典型焦痂或溃疡,结合流行病学及多器官功能不全证据,确定诊断为恙虫病,在患者及家属知情的情况下,给予口服氯霉素片剂0.25 g/次,3次/d,静滴1.0 g,余加用保肝对症支持治疗。

结果

8例使用氯霉素24 h体温开始下降;6例48 h开始下降;15例5 d内体温表降至正常;纳差乏力症状改善;2例7 d降至正常;17例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讨论

恙虫病是由恙虫东方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于1948年首次在广州分离到本病的病原体,并最早于1949年由施夏普在广州报道恙虫病的流行,之后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流行的报道,恙虫病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有可能出现全国分布的趋势。恙虫病病情复杂,不少患者以低热或不规则发热起病,起病相对隐匿,临床表现也较多样化、复杂化。起病或以某系统症状为主。

本组病例特点:①均为老年患者,均因乏力纳差发热到门诊就诊考虑消化系统疾患,分诊及检诊中无法详细体格检查,且未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容易漏诊、误诊而以消化系统疾患收住院。②均有转氨酶不同程度的升高,伴或不伴有其他系统的损害表现。患者乏力纳差可能均由肝脏损害而致的非典型症状。而非由于老年有生理功能衰退,肝脏及胃肠道血液供应减少、代偿下降而出现的症状。③本组病例中1例起病于11月份的冬季,且有典型的焦痂,有肝肾功能的损害,经确定诊断后,治疗效果好,且很快痊愈。因全国各地气候条件不一致,季节不能排除本病的依据。④本组病例中兀一例触及脾肿大,但彩超均有脾肿大的报告,可能存在体格检查不认真仔细或由于老年人网状内皮系统反应差致肝脾肿大少,这可能也是误诊的一个原因。⑤本组病例均采用氯霉素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组病例一经确定诊断立即给氯霉素治疗治疗,后24 h体温均有不同程度有下降,大多数5 d降到正常,乏力、纳差等症状明显改善,文献报道,治疗可采用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土霉素等治疗,及采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但作者认为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情况下,尽早使用氯霉素为首选。因氯霉索由于其不良反应目前在临床上很少使用。反而较少耐药,且容易得到。

综上所述,在门诊分诊、检诊过程中,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特别是发热白细胞不高的老年患者,应考虑到本病,建议到感染科就诊;季节不能作为排除本病依据;老年人乏力纳差发热伴有转氨酶升高要考虑本病;用氯霉素治疗效果明显。

上一篇:10kV配网线路故障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下一篇:关于天津中考数学试卷第18题第(Ⅱ)问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