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三生教育”资源

时间:2022-04-18 12:43:00

初中语文教学的“三生教育”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充分肯定了“三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开展“三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在语文课中认识生命的价值,掌握生存技能,追求幸福生活。语文课中的“三生教育”大致可以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文课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1.运用课文资源,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在各学科中,语文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许多课文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初中语文教材(苏教版)有三类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直接写对生命的看法的作品。如《国宝――大熊猫》及综合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等。在教学中,我运用这些课文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运用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近几年,校园自杀和伤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这样的现象,积极运用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纪念白求恩》这一篇课文中,我通过对白求恩事迹的讲解,让学生清楚白求恩为了救助他人,不顾自己的生命,这是对生命最完美的诠释。教师根据课文资源,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我深切感受到: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二、语文课渗透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确立正确生存意识,掌握生存规律的教育。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人与环境、山川美景、生存意志等主题的课文与生存教育的内容有相同之处。

1.运用语文资源,教育学生掌握生存知识,重视生存环境

初中语文有关生存教育内容的课文有环球城市,风行绿墙》《一双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在讲析《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时,教育学生认识城市绿化能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能使人们在城市里有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讲析《一双手》时,让学生明白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为了我们今后的生存环境,教育学生成为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2.运用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直面挫折教育

每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遇到失败,遭受挫折。因而,直面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除了讲析有关长征故事外,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专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把作者奥斯特罗夫斯基面对人生困境的事迹生动地讲给学生听,用真实的人物事迹来打动学生,从而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在语文课中渗透生存教育,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本领,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存本领不断完善自己,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语文课渗透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语文是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初中语文教材里,我们可以从许多课文中掌握生活常识,获得生活体验。因此,语文课是最好的生活教育途径。

1.运用语文素材,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积极的生活目标

语文课文本来就是以生活教育为主的人文教育,大多数课文都是反映生活教育的文章。所以,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时,把生活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例如,在学习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时,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不向命运低头,战胜残疾,享受健康人生,享受生活的非凡经历。同时要求学生学习海伦・凯勒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正确对待生活的热情与信心。在学习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时,让学生了解旧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人生命运,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运用语文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生活实践的能力

整合课文资源,积极开展联系生活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把“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学《春》时,我组织了有关“春”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谚语、诗歌等,举办“走进春的世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吟诗,或作文,或绘画。学生会在盎然的兴趣中加深对“春”的体验,学习语文和体验生活相得益彰。

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展走进生活的实践活动。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学会生活,享受生活的阳光。

在语文课中渗透“三生教育”,这是现代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三者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语文课中渗透“三生教育”,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为自己今后的语文课堂带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生命・生存・生活(初中版).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云南省富民县散旦中学)

上一篇:整合资源,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下一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景气指数分析(第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