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实用艺术作品的法律界定和保护

时间:2022-04-17 08:49:09

析实用艺术作品的法律界定和保护

一、实用艺术作品法律界定

实用艺术作品(works of applied art)是指具有实际用途的艺术作品,包括工艺品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如器皿的造型、地毯的图案设计等。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实用艺术品,仅指手工制作的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造型艺术作品:广义的实用艺术品,则既包括手工制作的也包括工业上批量生产的造型艺术作品。实用艺术作品兼具艺术性和工业实用性,这类作品就可能得到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的双重保护,但对于实用艺术作品是否应当同时受到双重保护,实践中依旧存在着分歧。原因在于首先,实用艺术作品、传统的纯美术作品、工业品的外观设计、工艺美术作品不易区分;其次,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所依据的著作权法,法律条文中并未明文规定实用艺术作品属于版权保护的作品。那到底什么是实用艺术作品々对实用艺术作品能否进行保护?怎样对实用艺术作品进行保护?以及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怎样区分实用艺术作品与实用美术作品、工业品外观设计等,这些都是目前我国版权管理和研究机构所面临的问题。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出版的《伯尔尼公约指南》指出,公约使用实用艺术作品这个综合词以适用于小装饰品和玩具、珠宝饰物、金银器具、家具、墙纸、装饰物、服装等等制作者的艺术贡献。《伯尔尼公约》在第2条“受保护的作品”专门有一款对“实用艺术作品”进行规定在符合本公约第7条第4款规定的前提下,本联盟成员国的立法可以规定其法律对实用艺术作品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和模型的适用范围,以及这类作品、外观设计和模型受到保护的条件。在来源国仅作为外观设计和模型受到保护的作品,在本联盟其他成员国只能受到该国给予外观设计和模型的专门保护。但如果该国没有这种专门保护,这些作品应作为艺术作品受到保护。《伯尔尼公约》第7条第4款还规定作为艺术作品受到保护的实用艺术作品,保护期不得短于25年。

根据《伯尔尼公约》对实用艺术作品的规定,实用艺术作品应是具有实用性、艺术性、独创性和可复制性特征并符合作品构成要件的智力创作成果,使其成为版权保护的客体。

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众所周知,实用艺术作品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这是实用艺术作品的最明显的特征,也是它与一般美术作品和一般工业产品的本质区别。一般美术作品是为审美的目的而创作、是不具有实用性的作品,因而只具有美学上的审美意义。而实用艺术作品则是为实际使用而创作或创作完成后实际使用的艺术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本质上没有差别。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写的《版权法与邻接权法词汇》,实用艺术作品与美术作品具有如下区别:美术作品仅仅是某种艺术品,而实用艺术作品除了必须是艺术作品外,还必须是为实际使用而创作的作品,即不能仅为观赏目的而创作。而美国的判例也认为,只有为实际使用而创作或创作成功后被实际上付诸使用的艺术作品,才被视为实用艺术作品。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写的《著作权和领接权法律词汇》当中为实用艺术作品下的定义是:“具有实际用途的艺术作品,无论这种作品是手工艺品还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具体来讲包括平面设计作品、效果图等。其中的平面设计作品包括海报招贴、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标志标识、产品包装装潢等等。例如小装饰品、玩具、珠宝饰物、金银器具、家具、墙纸、装饰物、服装等。但实用艺术作品又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一般工业产品是为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制造的,并不具有艺术价值和美学的意义;而实用艺术作品除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实际使用功能和使用价值外,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的意义。

(二)实用艺术作品是人类的智力创作成果,表达的是人类的思想活动和主观认识,如一种构思、一个设想、一种创意等。之后,通过手工或工业生产的方式转化为物质产品。因此,从表象上看,实用艺术作品是有形的物质产品,但其本质仍是人类的智力创作成果。

(三)实用艺术作品具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这是实用艺术作品应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原因所在。实用艺术作品的独创性只要求作品是由作者独立完成的,不是抄袭他人已有的作品,并不要求作品一定要达到专利法要求的新颖性。这与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要求是一致的。实用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是指可以通过手工或工业生产的方式制作作品的复制件,但复制的方式仅限于与实用艺术作品同样的方式。这与一般著作权意义上的复制不同,其原因就在于实用艺术作品具有实际用途,如果以其他方式进行复制,可能会丧失或改变作品的实际用途。

二、各国实用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实践

由于各国法律传统及司法实践要求的不同,各国著作权法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种类的列举方式不同,影响了实用艺术品在著作权对象范围内的定位,但透视出立法对实用艺术品市场发展中权利保护要求的反映。从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对实用艺术品提供法律保护的立法技术不完全相同。以英国为代表,他们对美术作品给予普通的著作权保护,而对用于工业产品的美术作品和实用艺术作品给予一种较低水平的保护,即一件艺术作品一旦用于工业生产,其版权保护期就降为25年,而不按作者终身加70年计算。法国知识产权法典L.112―2条将实用艺术作品单独列为“被视为本法典意义上的智力作品”,以此区分于绘画、建筑、雕塑、雕刻、拓印作品。1976年的美国版权法第101条关于“绘画、图形和雕塑作品”的定义为:绘画、图形和雕塑作品包括美术、图形、实用艺术品、印刷字体、复制品、地图、地球仪、图表、示意图、模型及技术虱纸(含建筑规划)等平面或立体作品。就其形式而非机械或实用功能而言,此类作品包括工艺品。所定义的实用物品设计应视为绘画、图形或雕塑作品,但只有且仅以该设计中所含之绘画、图形或雕塑的特征可使其区别于且能独立于物品的实用功能而存在者为限。

从各国相关法律条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英国法更多地是将法律视为一种技术,追求务实地解决争议:法国法更多地将法律视为对维护正义的一种标榜,追求对实用艺术品与纯美术作品享有平等权利的确认:美国法是在经济刺激理论基础上构建起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其以著作权法保护实用艺术品虽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但均表现为以尽可能宽泛的概念和列举来包容实用艺术品在内的以任何现在已知的或以后出现的可感知、复制并传播的物质表达。

三、我国实用艺术品及其相关艺术成果著作权的保护状况

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实用艺术作品在社会上广泛流通。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实用艺术作品通常是以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大量出现的。如:形象千奇百怪的剪纸窗贴、五彩缤纷形象各异的风筝,还有目前已被列入中国文化抢救性保护 工程的木版年画等等。在日益频繁的版权贸易中,这些实用艺术品的交易越来越多。如果我国对这些宝贵的极具民族特色的实用艺术作品不作任何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流失大量的社会财富,在国际贸易中居于不利地位。

中国对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一直缺乏法律的明文规定。实用艺术品是否给予著作权保护这一问题,我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都未作规定,既未明确给予保护,也未明确不予保护,只是笼统地规定美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对其保护范围未作具体规定。同时,由于我国著作权法没有明确规定保护实用艺术作品,而《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又要求我国履行保护实用艺术作品的义务,且我国专利法所规定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不能满足该公约所规定的实用艺术作品保护的最低期限,故国务院1992年9月25日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该规定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为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保护外国作品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规定。”因此。这一规定只适用于保护外国著作权人的作品,不适用于保护我国著作权人的作品。同时,该规定第6条第1款规定:“对外国实用艺术品的保护期,为自该作品完成起25年。”界定外国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期为自该作品完成起25年,美术作品(包括动画形象设计)用于工业制品的,不适用此规定。而我国实用艺术作品却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司法实践中,对外国人的实用艺术作品,就适用上述规定进行保护,而对我国的此类作品,只能硬往美术作品上套。对于本国实用艺术品是否给予著作权保护,可以从该规定的背景和目的着手进行分析判断。该规定是在《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以及与外国签订的有关著作权的协定即将在我国生效的背景下的,主要目的是为弥补我国著作权法的差距。因为我国著作权法在某些方面未达到国际公约要求的最低保护水平,而根据著作权保护国际公约的精神,这种差距应限于国内范围,对其他成员国作品,一方面应给予国民待遇,另一方面必须提供不低于公约要求的最低保护水平。《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的,对外国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高到公约要求的最低保护水平,即提供了高于本国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这一规定的客观结果是,一方面满足了公约对外国作品著作权保护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却造成了目前我国著作权保护上本国作品与外国作品“双重待遇”的尴尬局面。鉴于该规定的背景及其明确的目的性,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本国实用艺术品是不给予著作权保护的,否则,该规定的第6条第1款就是多余的。按伯尔尼公约的要求,必须为实用艺术品提供法律保护,可以是著作权法保护,也可以是其他专门保护。但是,如果未提供其它专门保护就必须提供著作权保护。在《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中为外国实用艺术品提供著作权保护,恰好印证了我国著作权法未提供这种保护。假如我国著作权法已对本国实用艺术品提供了著作权保护,外国实用艺术品按国民待遇原则会当然得到著作权保护,无必要再作专门规定。但是,应该明确的是不予著作权保护的本国实用艺术品仅限于艺术成分和实用成分不可分的实用艺术品。对于艺术成分和实用成分可分的实用艺术品,其艺术成分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与实用品共同存在都不影响其享有著作权。如徐悲鸿的画无论用在脸盆上,还是印在纸上都不影响其著作权的存在。

2001年中国入世后,作为八世承诺,中国加入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协议。在实用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上,TRIPS协议全面承接《伯尔尼公约》的相关规定。即:实用艺术作品受版权法保护。但是与此相应的事实却是,为了迎接八世,我国相继修订的《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却未对实用艺术作品给予明确的法律保护,只在《著作权法》第3条将美术作品作为保护客体(该法中的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它方式构成的具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这种模糊的规定使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成为一个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薄弱。而在第六章第59条中规定了“按照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及其说明、模型进行施工、生产工业品,不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不属于本法所称的复制。”这种表述把工业上的艺术作品排除在著作权保护之外了,这显然是不妥的。

新著作权法将杂技艺术作品、建筑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数据库,或者其他材料的汇编作品都增列为受保护的客体,基本上与伯尔尼公约的保护范围相一致,基本达到了TRIPS协议的要求。但是唯独遗漏了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伯尔尼公约第2条第1款明确规定,要保护实用艺术作品,同时,在第7条中又规定了保护期限不应少于自该作品完成时算起25年。而我国长期忽视对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新著作权法仍然没有将它列为保护的客体。在著作权法修改之际曾有学者建议,这类作品或者作为外观设计由专利法保护,或者由著作权法保护。不过,从新修正的专利法来看,并没有将实用艺术作品作为外观设计加以保护,这就使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问题没能彻底落实。而且即便作为外观设计进行保护,也不合适。参加立法工作的专家分析的原因有三一是实用艺术作品与纯美术作品不易区分,有些美术作品创作出来的时候属于纯美术,但是可以用在工业产品上。比如齐白石的画最初是纯美术作品,以后可能印在茶杯上。如果印有美术作品的茶杯也由版权法保护,就会混淆文学艺术产权与工业产权的界限,而工业产品本应由工业产权调整,不应由版权法调整。二是实用艺术品同工业产权中的外观设计不易区分,工业产权保护在手续和保护期方面显然不具备版权保护的优势。如果都用版权保护,将会严重影响工业产权保护体系的发展。三是实用艺术作品同工艺美术作品不好区分。该专家认为,在我国,实用艺术作品的艺术方面,可以按美术作品保护,申请外观设计的实用艺术作品,可以以工业产权保护。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将实用艺术作品明确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与国际接轨,并按照伯尔尼公约的要求,设定实用艺术作品的最低保护期限为作品完成之后算起25年。这样,不仅可消除超国民待遇所造成的不公平竞争,也可满足伯尔尼公约的要求,又不至于承担过重的保护义务。

上一篇:谈现代舞基训课上的能量代谢问题 下一篇:女书歌曲的文化内涵与形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