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下颌阻生智齿使用双氧水预防干槽症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17 03:43:25

摘要:目的 观察3%双氧水在拔除下颌阻生智齿中预防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应用于需要拔除的下颌阻生智齿240颗。实验组拔牙后创面用干槽症发生率为1.67%,非实验组为5.83%。两组干槽症发生率统计学分析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阻生智齿;双氧水;干槽症

拔除下颌的阻生智齿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为干槽症。干槽症(Dry Socket) 指溶解性纤维蛋白牙槽(FibrinolyticAweolitic)是行拔牙术后较多见的并发症,常出现在下颌阻生智齿行拔出术后,其发生率约10%~30%[1]。干槽症疼痛感明显,疗程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目前临床预防干槽症方法较多。我科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拔除的240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使用3%双氧水冲洗拔牙创预防干槽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牙科就诊拔除240例下颌阻生智齿。男 165例,女 75例,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28岁。手术由同一医生进行,术后行相同医嘱处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20例为实验组行3%的双氧水行拔牙创冲洗,另120例为对照组,拔牙创不做任何处理。

1.2方法 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根据不同类型阻生牙分别采取翻瓣法、去骨法、快速牙针磨除法及劈开法拔除阻生齿。术后常规刮牙槽窝,清理窝内残留碎片并对牙槽骨复位。实验组用3%双氧水对牙槽窝冲洗2~3次(根据拔牙时间定次数)。后缝合拔牙创口;对照组不对牙槽窝行特殊处理,缝合拔牙创口。消毒棉覆盖拔牙整个创口,嘱咬紧棉卷40min后吐出,24h内不刷该处。患者术后3~7d复诊,观察拔牙愈合情况,并于7d拆线。任何症状及时随诊,按干槽症诊断标准确判断各组症例有无干槽症的发生。

1.3诊断标准 ①拔牙后2~3d后剧烈疼痛,并向周边区放射,一般疼痛药不能止痛。②拔牙窝内空虚,有腐臭味或腐败坏死物.

2结果

实验组120例发生干槽症2例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发生干槽症7例发生率为5.83%,见表1。

3讨论

自上个世纪70 年代初期,Birn 提出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动的增加使血块分解是干槽症的发病机制以来,许多学者根据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后提出了血块分解可以增加拔牙创深部感染的机会,但并非一定造成干槽症[2,5]。干槽症的病因可能与骨创较大、局部感染、拔牙窝血凝块纤维蛋白溶解等有关。对于干槽症病因的看法甚多,但多认为创伤及感染是主要原因[3]。由于干槽症最多见于下后牙,占58%~92%[5],这与下颌骨血运相对较差,骨腔大,凝血块不易附着等解剖学因素有关。多发生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可能病因包括拔牙创伤、术后感染、拔牙窝较大等。近年有资料证明[4],干槽症是厌氧菌微生物感染引起,此学说能解释干槽症所表现的恶臭症状,亦为儿童期拔牙一般不产生干槽症提供了依据并在许多试验中得到证实。

干槽症临床表现骨创感染,导致口腔及牙槽骨中释放出组织纤维蛋白融酶活化质,引起纤维蛋白溶解,血凝块被破坏。后激肽酶原释放出激肽,从而引起剧烈疼痛[5]。干槽症为混合感染,厌氧菌起重要的作用,除全身用药外,着重局部处理。其主要症状是由感染引起剧烈疼痛,因此应给予消炎止痛治疗。预防干槽症的发生就是拔牙时对牙槽骨减少损伤,复位扩大的牙槽窝,同时避免拔牙窝内的血凝块脱落造成细菌等对骨壁的感染。临床经验表明,单纯的抗炎处理或止痛药物不能有效地消除干槽症患者的疼痛症状[6]。

我科应用3%的双氧水冲洗下颌阻生智齿拔牙创能较好的降低干槽症的发生率。双氧水为一种低渗性及氧化性液体,临床常用,安全可靠。能提供新生态氧离子,改变组织的缺氧环境。抑制厌氧菌的近期生长,释放氧离子时产生的热量使外毒素和内毒素不同程度破环,外加冲洗作用减少毒素的吸收。另外,缝合拔牙创使用软组织复位,减少感染机率,防止血凝块脱落,从而预防发生干槽症[7]。

为防止发生干槽症及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拔牙前依据X光片,对阻生牙齿行拔除术的难易程度进行判断,使手术伤害降低到最小,采用高速高温配合型轮机头行拔除术时,注意操作要求无菌,清楚患者病史,经期不拔牙,保护凝血块,防止感染,注意口内卫生等是防止发生干槽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7.

[2]Hirano S,Inui H,Kosaki H,et al. Chltin And Chitosan[M].New York:Plenum Press,1994:43.

[3]徐友良.双氧水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4):225-226.

[4]李运安.局部用药预防干槽症发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2.

[5]Brin H.Etiolongy and Pathogenesis of fibrinolitic alveolitis (drg socket),Znt 7[J].Qral Surg,1973,2(1):125.

[6]Alexander RE.Dental extraction wound management:Acase against medicating Postextraction sockets[J].Oral Maxillofac Surg,2000,58(5):538-551.

[7]Fredric LB,Brighton M.Effect of chorhex idine rinse on the incid-nce of dry socket in im 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 extraction sites [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1995,79(2):154-158.

上一篇:外科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性分析 下一篇: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IL―21、IL―6的变化及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