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时间:2022-04-17 11:59:50

长江三角洲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摘要] 长江三角洲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建设是提高长三角地区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长三角经济发展新的机遇。本文从政府角度出发,通过对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中政府如何营造五个(政治、社会、经济、技术、人才培养)环境进行研究,进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为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 环境 政府 作用

目前,长三角物流业对整合社会资源,达到最大效率方面力不从心,尤其对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新物流瓶颈无法应对,呈现功能单一、业务不稳定、成本高的特点,不仅已经无法满足生产企业对现代化、综合性、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不能适应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成为了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瓶颈,制约着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步伐,而第四方物流正是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一条全套的供应链管理方案。

发展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尤其是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要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引导和推进工作,营造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发展必须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人才培养环境。

一、构建适合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政治环境

1.制定有利于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要对现行政策中影响第四方物流发展的相关活动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对妨碍公平竞争、限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必要的清理,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研究和制定适应长三角经济共同繁荣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管理制度和有关政策,保障物流产业在规范管理制度环境中健康发展。

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当前的政策取向,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上、在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上、在物流服务与运输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政策上,研究制定一些有利于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支持性措施,打造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政策平台。

2.建立和完善第四方物流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立法机制

进一步创造制度化、规范化的市场发展环境,完善有关物流业的法律法规。

一要建立物流市场准入条件和物流行业技术标准;二要打破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构建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运行机制;三要加快物流业立法进程,促进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四要加强信息立法,建立与信息化相关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五建立促进第四方物流发展的共建共享的信用制度。建立以银行信用为主体,工商、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信用共同组成的信用体系,完善信用的采集、公布、应用制度,形成具有规范市场、约束行为、联合惩戒功能的信用机制。

3.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作用

当前长三角各地基础设施规划往往由某个部门或行业牵头完成,带有明显的行业和部门色彩,缺乏全局发展观念。构建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加快物流发展,长三角区域应通过各地政府的充分协商,在政府联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合长三角区域内的各类物流资源,统一规划物流设施和制定物流发展的标准,在利益共享、共荣共赢的指导思想下,进行深化改革,调整机构,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

该机构要以改革开放、创新带动的理念,谋划推动长三角物流发展,研究制定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促进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规范运作,物流环境逐步改善,推动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一体化运作。

二、促进形成第四方物流发展的社会环境

1.政府要引导媒体对现代物流理念和方法的宣传,特别是对第四方物流

目前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发展第四方物流的战略意义,因此,政府部门应该以各种形式加强宣传的力度,帮助企业充分认识发展第四方物流的作用,并鼓励企业向第四方物流发展。

宣传形式包括及时组织召开物流研讨会,邀请专家、企业家参加,为规划发展地区物流业献计献策,并从战略的高度,提出政策建议。

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舆论造势,举办有关新闻会、颁布施政大纲、讲座、报告会、培训班,开展教育培训,促进有关企业的观念更新。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外交、发展援助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多领域的政策措施,为物流业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关注与第四方物流相关行业协会的建设

现代物流的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决定了行业协调十分困难,应借鉴物流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参与和组织行业协会,积极支持这一社团组织对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服务工作,为促进第四方物流的健康发展,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经营、市场监管、行业自律、行业标准制定、学术研究与交流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使其成为政府发挥协调服务职能的一大得力助手。

3.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建设科学合理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政府资源利用体系

为加强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有必要建立起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各地政府要从大局出发,在认识自己不足基础上,加强与长三角其他省地间的对话交流与探讨,取消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积极制订出符合实际的指导方针。进而组成由相关政府部门为成员的部门联席会议或部门间的促进物流发展政策委员会,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立体式交流,为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服务。

作为联席会议或促进物流发展政策委员会成员的各政府部门要遵循以下三点原则:加强协调,落实责任;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加强监督,务求实效。

三、创造第四方物流发育的良好经济环境

1.政府统筹编制产业规划,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财政保障力度

(1)政府统筹编制产业规划。首先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编制规划纲要,明确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其次做好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内容与规划纲要的紧密衔接,服从规划纲要的部署安排,分解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三做好年度计划与规划纲要的衔接,保持规划纲要实施的连续性。四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制度,提出中期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五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由专门督查考核部门层层分解落实,跟踪督查。

(2)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财政保障力度。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同时在国家银根紧缩政策,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建设应采取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的措施:一是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引导外资、民间资金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投资体系;二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改革物流设施投资的纯现金回报制度;三是适当发行物流建设债券,或者放宽科技含量高的物流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为物流建设筹资;四是更新改造现有的基础设备和其他物质条件,做到新旧兼容。

2.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重点物流信息企业做大做强,建立有效贯通全程的新物流信息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以现代物流企业制度建立为突破口,打造区域物流体系的微观主体。开展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优化物流管理的试点工作。

进一步深化物流体制改革,打破市场分割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体系。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政策性杠杆,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强强联合,支持物流企业与商贸、运输、仓储、货代、联运等企业联合,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从生产企业中分离出来,创建、做大物流市场,培育、做强第三方物流市场主体。

鼓励区域内较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各城市开设分公司,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这样既可以在不增加资本投入的情况下,提高物流业的效益,是当前提高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措施,也是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必要前提,同时为建立有效贯通全程的新物流信息体系服务。

3.培育第四方物流服务市场,加速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整合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没有现代化的物流运作模式支持,没有一个高效的、合理的、畅通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发展第四方物流是解决整个社会物流资源配置问题的最有力的手段。

第四方物流要充分发挥其在供应链上的整合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真正为用户优化物流管理提供有效的策划设计、组织、运筹和实际操作方案,积极培育第四方物流的服务市场。政府部门在培育市场中应发挥推动作用,尽快形成一个第四方物流的服务市场。

四、营造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技术环境

1.做好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物流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物流服务标准化、物流信息标准化、物流行为规范标准。

(1)物流服务的标准化主要是指技术指标的统一和质量标准的统一,如:数据信息的标准化、设备设施的标准化、质量考核的标准化等。

(2)物流信息标准分为物流信息基础标准、物流信息技术标准、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物流信息采集标准、物流信息数据元与交换标准、物流信息系统及信息平台标准物流信息管理标准等(《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

(3)物流行为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主要包括程序规范化和服务规范化,如:作业流程规范化、功能衔接规范化、方案设计规范化、业务操作规范化、意外处理规范化等。

物流信息标准、规范的制修订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政府在开展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过程中,要依靠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技术组织,从地区物流业和标准化工作的实际出发,解决标准管理分散、标准体系不统一等问题,分阶段分步骤制定完善,逐步形成长三角地区第四方物流的技术标准化体系。

2.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建立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共享平台

发展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建设,不仅应在硬件上对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完善,还应该加强物流信息网络的发展,构建长三角第四方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共享平台。比如:口岸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大交通”为目标的交通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公路机动车监管系统、高速公路收费联网系统、机动车驾驶员资质查询系统、集装箱监管系统、铁路车辆信息系统、水上运输信息系统、航空信息系统、重要商品监管与服务系统、城市配送中心信息平台、“物流枢纽”的公共信息平台、保障电子商务物流安全进行的企业诚信体系和网上交易结算的安全认证体系等。

长三角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应与区域物流、城市物流、物流园区建设以及企业物流建设等紧密结合,选择若干中心城市作为信息节点,通过便捷、快速、大容量的数字化通道将长三角地区各物流中心与广大腹地联系起来,促进区域物流的发展,形成覆盖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信息中心。

3.发挥科研机构和社团组织的作用,推动第四方物流信息的研究和实践

政府应积极鼓励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支持和资助科研机构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来提高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水平,一方面鼓励各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研究机构,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另一方面参考国际做法,赋予物流行业协会一些职责和权力,在制定和推广物流行业标准、物流教育、物流从业人员资格的认证以及推动第四方物流信息的研究和实践等方面发挥作用。

五、培养第四方物流发展所需的人才环境

1.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加快物流信息人才培养和加大物流人才引进力度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各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政府首先要建立一系列的新机制来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企业、民间团体和行业协会等组织有计划地对在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通过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机构培训与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尽快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业务,能够胜任物流行业不同层次工作的专业人才。其次,制定并推行物流职业资格证制度,规范对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主体的管理。第三,在政策上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从国外直接引进物流工程技术人员和具有第四方物流管理经验的精英型人才,将国物流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引入进来。

2.高等院校设置物流信息专业,鼓励物流企业与高等院校广泛进行产学研资多项合作

高等院校设置物流信息专业,条件成熟的高校应招收研究生、博士生。

高校教育要做到:首先,物流教育要与时俱进;其次物流专业设置要结合学校、地区实际;第三,教学内容要注重实践与案例;第四,鼓励物流企业与高等院校广泛进行产学研资多项合作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物流人才向社会进行输送。

3.构架良好的物流人才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候鸟,环境是气候,哪的气候适宜,它就迁徙到哪里。因此,政府要构建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涌现、成长和发挥作用的“ 绿色通道”;努力实现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人才营造一个各展其能、各得其所的成长、创业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具体从改善创业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环境三个方面满足物流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激发引导各类物流人才融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以上五个环境的营造,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都大有可为,但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牵涉面广,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同时地方政府发挥作用也要分轻重缓急,在不同的时机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逐步成为物流基础设施的供给者,物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者,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物流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物流业良性运行的协调者。

此外,在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过程中,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在考虑介入的同时,更应考虑将来退出的问题,探索出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和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有效结合的最佳模式,推动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快速发展,进而使长三角第四方物流平台成为解决整个长三角地区物流资源配置问题的最有力的手段,使长三角地区经济实现新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5

[2]周昌林:基于港口的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政府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1):11~15

[3]田雨:浙江省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构建与运营模式[J].上海经济研究,2006,(11) :101~112

[4]曹宗平: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对策[J].中国储运,2007,(10):106~108

[5]蔡元萍: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比的优势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07,(01):106~107

[6]郑祥勇:信息平台建设中政府的作用及战略选择[D].北京交通大学,2006:22~25

[7]王军锋:对现代物流业在宁波崛起的理性思考[N].国际商报,2006~3~12

上一篇:上海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演化模型 下一篇:成都市青羊区商业性健身场所的经营状况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