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危机还能避免吗?

时间:2022-04-16 04:28:49

美元危机还能避免吗?

对于美元,未来真正的考验是联储将在何时加息―如同油漆工把自已刷进了没有退路的死角,欲逃无路,并由此招致了轰动性的“集体围观”。

最近,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通知国会:为了不超过举债上限,财政部将停止在两个联邦养老基金中的投资,还可以通过类似的多种“非常规”举措以缓冲财政融资困境,保持美国在国际市场的形象。

在美国意图“限债”消息的影响下,一场以“捍卫美元”,避免美元发生进一步走贬的“经济战争”,在全球资本市场一夜“打响”。

复杂的趋势

对于美元的趋势。

如果我说,有这样一个国家,长期以来:

1其预算赤字膨胀、国家债务超过GDP的1.2倍;

280%的国民要靠政府救济(或变相救济)活着;

3该国的各个商业银行功能,已经基本丧失;长期利率,一直趴在地板上;

4投行完全是内部人控制;本国股票发不出去,只能发外国的股票;

5除了武装力量外,政府财政,随时有破产的可能;

6国民经济在过去的十年中,瘫痪了三次;

现在有两个问题,大家可以猜猜看:

1这是哪个国家?

2这个国家的货币应当看涨,还是看跌?

看到问题的复杂性了吧?没错,这两个问题合并起来,其实可以用5个字概括,这就是“美元的焦虑”。

如果按照我们这个世界的正常逻辑,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经济早该破产,美元理应一路暴跌才对。

但事实恰恰与应当发生的相悖,最近十年以来,美元不仅没有过连续性的空头行情,反倒时有表现。

所以,近期各种焦虑,比如“央行的焦虑”、“通胀的焦虑”、“农产品焦虑”,甚至“股市的焦虑”,说到底,都体现为“美元的焦虑”。

美元的“根”

以常情判断,美元并不比其他货币有更高的风险,这不仅是因为其国家贸易储备货币的历史地位,也因为美元有“根”。

首先,美元没有替代品。

任何人如果设想替代美元的全球地位,都要首先建立“替代货币”。在欧元区,虽有20个国家,但这些国家没有一个值得市场信任。

其次,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基本面远远不是现在最坏的大国。

从日前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所谓发达国家的表现,一家比一家更为“不堪”;美国经济近期的表现,可算“超预期”了。

第三,同其他福利国家相比,美国对危机的应对机制,更为成熟。

面对真正的危机,还是要靠美国,从白宫到美联储,搞货币扩张从来都不含糊―美元不值现在这个价钱,但是你别无选择。

美元为什么还没有完蛋?

或者说,美元,真如某些人所说,早晚要完蛋吗?不一定。

当地震来临时,哪儿都不太安全,但人们一定选一片开阔地,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时侯,深刻地理解,以及一般的常识,就开始发挥作用了。此外,历史经验这种比较虚头八脑的东西,也将开始发挥作用了。

大家会想,美国历史上也曾经历过各种程度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当时的美国政府的赤字政策和军事扩张以后,都出现了新的转机;比如,技术创新、生产力提升所带来的经济景气的持续;美元的流通优势是历史的产物;美元的流通权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以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为背景的,不需要任何人承认的。

如果我们假定此前的创新与生产力的提升,能够支持美元汇率;那么以后依然能。

美国4月外贸领先指标降0.3%;4月成屋销量下降0.8%;表现略差于市场预期。前者说明美国制造业产出出现了最近10个月来的首次下滑;后者说明楼市未来预期不明。

意外的反弹

但事实上,对于美元,5月应是有意外收获的。

首先,由于海豹突击队的神勇,提振了美元的汇率。市场预期,反恐战争有了标志性的成果。但美元的表现,说到底属于有喜有忧―商品市场的大幅振荡,美元的迅速走高,并非美国所乐见。美元的各种交叉盘,特别是对于欧元的趋势,更加复杂。

其次,由于卡恩在纽约突然被捕,继而辞去IMF总裁一职,意外地为市场提供了“盘外的话题”;“大国货币”似有卷土重来之势。

其三,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水平不断提升;巴西的短期信贷款利率,近期升至12%以上;而中国市场的短期民间借贷的年利水平,有消息称,亦升至空前水平。

当然,看跌美元的市场分析人士多数会坚持以下的观点,美国疲弱经济数据证实了美联储很难紧缩货币政策,并将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美元利率相对于收益率较高的货币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但我们必须承认,相对于此前的种种悲观预期,眼下美元空头的声音已经有所减弱。

对于美元,未来真正的考验是联储将在何时加息―如同油漆工把自已刷进了没有退路的死角,欲逃无路,并由此招致了轰动性的“集体围观”。

美债发行接近极限

在美国的许多城市都有“债钟”,其中最著名的挂在曼哈顿时代广场。

据记载,1989年,债务钟显示美国的国家负债总规模为2.7万亿美元;5年前,美国国债终于突破了10万亿美元,而那口债钟,当时只能显示10万亿(13位数)以下的数字。

现在美国债务总规模,已经轻松地突破14万亿美元;照这个速度,美债平均每年的新增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美国国债规模的法定上限为14.3万亿美元,之后会有11周的缓冲时间,如果没有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继续给市场注入新的资金流量,美国的市场就会干涸。

“这个可以有”

盖特纳在写给国会的信中强调:任何政府债务的违约都将威胁美国的信用评级和美元的市场地位。一个国家的债务都是由于财政赤字存在所累积而成的,为了减少债务,政府的财政运作必须产生盈余,才可能有“余钱”还债。因此在没有这样“余钱”的时候,或者政府的财政运作继续产生赤字的情况下,只能借新债换旧债。

美国会出现大规模的债务违约吗?就象春晚小品所说的那个笑话里说的,“这个可以有吗?”二战之后,美国一直通过拥有“自主发钞权”,享受着美元的“全球优势”(相当于“铸币税”)。如今,当美国政府总是入不敷出,事情就变得不再单纯起来(“人还没死,但是钱没了”);美国的中央银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印刷货币,而美国政府发行债券则是有约束的,不能发债了,中央银行的钱也就到不了政府所指定的救济领域。如果由此诱发一轮全球性质的“债务违约”,后果可能就会超出任何人的想象。

看来,2011年的7月,注定会是一个预言的最后时限:现在看来,世界银行行长的职务实际上是可有可无的,只有IMF的总载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美国国债前世今生和债务违约之争 下一篇:五大要素成就百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