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发酵工艺原理与设计“优秀课”的收效

时间:2022-04-16 02:24:06

建设发酵工艺原理与设计“优秀课”的收效

摘 要:优秀课的建设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实施教育部“质量工程”,将高素质、综合型的创新人才培养起来,教育工作者应当将加强教育创新、改革教育方法、将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阐述了通过优秀课的建设,授课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引导教师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探讨和完善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取得的一些收获。

关键词:优秀课 教学方法 教学水平 收获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将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提高起来,教育部研究决定将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当前,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均有与课程建设相关的问题。而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建设优秀课程。为此,本院的课程小组将发酵工艺原理与设计努力建设为省级优秀课,为把这门课建设成国家精品课打下了基础。作为食品科学专业和粮食工程专业的主干科目之一,发酵工艺原理与设计是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是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生化反应动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桥梁课程。在优秀课建设中我们获得了很大的收效。

一、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水平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具有重大的影响,正如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言:“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以及一言一行都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塑造青少年灵魂的作用是无可比拟,难以替代的。俗话说: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作为“道”的载体,传播的各种道理和知识,在一个学生成长求知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在建设优秀课的过程中首先组建了一支品学兼优的教学团队,团队共有教师7名,具有博士学位5名,硕士学位2名,平均年龄42岁,每位教师都有一至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课题,课题小组发表的科研论文和教研论文50余篇,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二、促进了授课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要想打造优秀课,教师除了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力求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鉴于此,在准备优秀课之前,我们课题组的教师都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多方查阅资料,对教学方法进行研讨。我们课题小组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方法。

1.组织课题小组经常进行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优秀课试讲时,针对一个课题,课题组人员一起听课、评议,并进行认真的讨论和交流。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获得很多新的、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在这样的活动中也找到了解决之道。与此同时,在听课和评议的过程中,每个人通过对比,看到了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将教研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

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探讨和完善教学模式,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上来。在理论教学方面,将教学大纲完善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传授,教师把科研成果加入到授课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实例,不断查阅最新资料,让学生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将本课程、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反映出来,不断提高职业能力。优秀课程内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实验教学,有利于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起来。优秀课的主讲教师要对实践教学大纲进行设计,要大胆更新实验教学的形式、内容,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之中。

2.将目前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巩固好

将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扩展开来,学校和企业联手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来。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充分利用学院董事会办学机制,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带领学生参观大成淀粉有限公司、黄龙食品有限公司、吉林龙谷集团、百威(银瀑)啤酒有限公司、中粮集团等现代化企业,让学生体会工厂的现代化程度,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利用我院的中试生产实验室进行啤酒的酿造、奶酪的酿造、酸奶的酿造、葡萄酒的酿造、酸菜的酿造,加强学生对大生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与企业的交流活动。始终坚持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人才,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构建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大课堂,体现 “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深度结合。依托董事会办学机制,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和良好的实验条件,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意识培养起来,提高学生对发酵工艺原理与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3.制定新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教师备课制度、听课制度

课题组成员相互听课3次,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件优缺点进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校、院组织的教学督导组交流讨论会,与教学督导组积极沟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不定期外出培训、调研,召开学术研讨会,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把先进的、实用的、适用的知识引入教学中,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三、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1.授课教师在讲课时做到了“逻辑思维清晰,语言通顺连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清晰地表述了知识点间的逻辑联系。每位授课教师能够将各个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好,并能按照这种逻辑关系,向学生讲解知识点。(2)各个知识点均为相对完整的整体,教师能够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基本思路进行教学,并能将提问和讨论穿插其中。此外,教师还能根据一条主线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课堂内容很紧凑、连贯。(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做到承上启下,适度衔接。能够将很好的切入点穿插在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知识点间,将两个知识点很好地串联起来。(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到了完整性与对应性统一,能够使授课过程有头有尾,相互呼应。(5)在语言表达方面,所有的授课教师能表达得很有逻辑性。

2.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师均能做到“精神饱满,神采飞扬”。要想把一堂课上得精彩绝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上来,光靠丰富的教学内容是不行的,还要靠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感召力,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将课上得精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每位授课教师都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他们都采用了抑扬顿挫的语调,语速比较适中。其次,他们能将肢体语言巧妙地运用起来,并能将教学手势有意识地设计出来,使教学的感召力和引导力大大增强。再次,授课教师能够丰富表情语言,巧妙运用表情语言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们,使教学活动进入高潮。

3.每位教师都将“巧用设问,提问互动”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了教学活动中。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授课教师都能巧妙地运用“设问”和“提问”这两种方式将学生的兴奋点调动起来。此外,教师还能对课堂的提问进行精心设计。由于提问的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所以教师精心设计提问,也能促进师生沟通。同时,提问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精心设计提问,也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优秀课的建设,授课教师积累了授课经验,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师队伍得到了培养与锻炼。

参考文献:

[1]冯惠勇,仪宏,孙国志.发酵工程教学的体会与设想.微生物学通报,2002,29(6)

[2]任晓莉,赵润柱,梁保红.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微生物学通报,2011,38(1)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中国教育报,2003-8-29(4)

[4]郑鸿雁,闵伟红,杨锐.优秀课发酵工艺原理与设计建设的几点体会.内蒙古教育,2012(7)

上一篇:审题能力:促进数学学习走向更深处 下一篇:谈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