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管理

时间:2022-04-16 01:53:54

如何加强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管理

【摘 要】财务管理是供电企业的集中管理,而成本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供电企业。近年来,供电企业越来越重视成本管理,成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精益和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财务管理的工作实践,分析了供电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 A

关键词:

与电源企业大厦“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步伐不断加快,企业精益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对成本预算管理模式下的电力企业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成本和费用的有效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成本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供电企业特别是基层单位和成本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认为,成本预算管理是一个纯粹的金融行为,并没有什么与他们自己的,甚至有些单位的存在,成本管理是如何完成预算指标,既不要超支,也避免保存。基于这一认识,供电企业日常成本管理不好,只重视控制总的支出,忽视,合规性评价,甚至“先占后的工作”现象的出现,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预算的编制是不好的,作用难以发挥;从过去的做法,报告,供电企业成本预算审核一般依靠历史数据和主观判断,缺乏合理的标准成本预算。生产管理、业务计划与成本管理之间联系也不够紧密,部分预算只有年度综合计划,没有量化到月份或季度的预算,造成无法及时进行管理与考核;从预算的编制方法看,大部分供电企业过去一直采用的是增量预算法,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很容易导致部分不合理费用的长期“合理化”,助长个别单位的浪费之风。成本核算不够规范,预算管理基础不扎实;由于供电企业规模庞大,业务类型繁杂,各区块可比性差,各单位对成本类科目使用不够统一和规范。部分单位成本核算不清晰,存在材料费、修理费界定不清,修理费中列支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甚至工资奖金现象;日常处理过程中不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在成本项目中列支固定资产项目,在技改项目中列支收益性支出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的供电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反馈不及时,存在“先入账后干活”和“活干完了未入账”的情况,大量的材料费、修理费都是在 11、12 两个月结算入账。成本核算是成本预算分析与考核的基础,这些成本核算不规范的行为严重影响了预算分析与考核的力度。预算过程控制不得力,影响了预算控制效果;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往往只注重成本预算的下达和成本结果的考核,没有介入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在实际执行中更多考虑的是生产与经营的需要,对支出是否合理、是否经济控制不够。同时由于过去“切块管理”思维的影响,企业各业务部门在预算范围内使用资金,财务部门无力控制,做的是简单指标管理,超出考核指标,就不给钱、不报账,只要不超出考核指标,怎么支出由业务部门自己负责,给部分单位随意调剂成本项目提供了空间,影响了预算控制效果。预算分析不精细,预算考核效果不佳;供电企业过去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时,仅将预算值与执行情况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而没有对预算差异进行深入的、定量的分析,没有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生产经营状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本预算分析广度和深度都显不足。预算分析不够精细导致责任无法明确,预算考核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基层单位、部门以及岗位个人的工作业绩和努力程度,降低了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同时成本预算考核制度与方法也不规范,考核标准随意性强;考核过程不透明,被考核单位与部门往往会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对绩效的不利影响,预算超支责任不能明确,难于严格考核兑现,影响了预算考核的效果。

二、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问题思考

标准成本会计行为,提高成本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供电企业成本会计应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标准成本系统,并在综合成本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明确会计的内容,规范渠道;以满足成本预算管理的需要,详细的帐户会计根据电压等级和其他项目,预算和会计,财务和业务协作,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和精益,提供成本有效的过程控制数据支持,成本差异分析。同时成本预算编制应统一报送形式和操作规程,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预算概念,对预算管理对象进行科学的分类,细化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方法、规范预算审核的标准和程序,并增加项目库管理的规定、项目评审和绩效管理的相关规定,为科学的成本预算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供电企业过去的预算往往增量预算,遵循“原本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逻辑进行预算,很容易掩盖低效率和浪费。新的形势要求供电企业必须能够为零基预算成本法,克服长期形成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不足,预算不受既定的事实,充分调动各预算执行单位的积极性。加强标准施工成本;标准成本是成本预算的基础上发展,质量标准,是供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直接相关。标准成本涉及人员的建设,与供电企业的企业各部门密切联系,建立了符合实际的,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成本的标准高度参与,确保标准成本反映行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提供的资源消耗状况。标准成本的制订应对造行业先进水平,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历年支出数据,通过分析费用性质、查找费用依据、分析费用关联因素、科学确定费用标准,以此作为成本费用预算编制的依据。同时供电企业要深入开展作业成本研究,制定作业标准成本,将成本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层层落实管理责任。通过对某一类作业按照标准工序、步骤进行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科学归集,制定出该环节的标准成本,实现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成本预算指标的确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标准成本建设成果,促进成本管理精细化、标准化,实现成本管理的持续改进。对下达的成本指标力求客观、合理,既要避免指标定得过高,无法实现,又要避免指标定得过低,达不到管理的目的。有定额标准的,按定额标准,没有定额标准的,按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本着节约的精神确定;成本指标应尽可能细化,强化对下级单位的指导和控制。

深化成本控制方面的努力,提高成本分析水平;成本预算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从首都的双边控制,成本。因筹资超出成本预算支出将不支付费用,将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超计划的支出,工资成本不打算支付。基层单位每月根据发行成本计划的上级单位根据项目分解,对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实施,根据统一的划分到特定的类,实施小组,并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在本月底。日常成本预算管理加强信息反馈与沟通和协调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及时实施成本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以确保成本预算执行和严重。要进一步提高月度、季度经济活动分析质量,将各单位成本完成情况按预算执行情况与历史业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与行业先进水平对比,综合考虑产生差异的原因,区分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然后决定是否调整和如何调整成本预算,确保调整预算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各单位的经营需要。强化成本专业控制,建立归口管理制度;随着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深入和细化,必然会越来越多地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专业细节,财务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必须建立业务部门“归口管理”预算制度,如:生技部归口管理资产大修费;办公室归口管理招待费、会议费;人力资源部归口管理人力资源成本等,通过业务部门归口管理,实现成本管理统一协调和交叉控制,提高成本管理控制的力度。在“归口管理”情况下,财务部门对归口部门实行总量控制,归口部门根据预算定额分项目对各责任部门进行归口控制,各责任部门负责本责任中心各项成本费用项目预算的实施。通过这种良性的预算归口管理,实现传统方式上的财务集中控制向分散控制转变,充分调动相关部室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曹环琴.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成本控制[J].电力财务会计,2006(2).

[2]陈晓红.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与实务[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如何搞好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下一篇: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