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4-16 08:40:03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思维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98-01

初中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使学生学会创造、乐于创新。

一、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做到相互交流、相互信任,促进学生的思维与表达。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出现的情节和细节,例如,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骗子的阴谋诡计,骗子吹嘘衣料的“特性”,骗子在织布机上的“空忙”情况;大臣、官员和皇帝察看骗子织布时的心理;皇帝穿“新衣”上街游行和被老百姓识破的过程,等等,让学生自由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大臣们为什么都不说实话。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思考,平等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学生之间的自由讨论还能够活跃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发现学习的乐趣。

二、利用现有材料,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都要求学生乖乖地听课,正是这种“教人听话”的传统教育观念,使得很多学生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如文中的自然景物、人物的心理描写、历史故事、现代科技等。面对如此丰富的学习材料,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自主看书、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变色龙》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每个学生都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表演中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的做法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在抓住人物的特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法。再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请学生围绕这个观点展开讨论,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移山的优缺点、搬家的优缺点等,进而主动钻研课文,积极思考。

三、引导学生自由发挥,促使其主动创新

初中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突破课堂教学局限,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新事物,并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带领学生到郊外走一走,发现大自然的美,并将其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感悟,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增强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例如,学生在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时,会将其与文中描述的田野进行对比,二者存在的差异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此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其所储存的知识量和接触面有关,因此,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

当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学习内容时,会使学生接纳新知识的能力变弱,从而降低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适当地采用话剧、儿童剧、歌舞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创作剧本、创新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写剧本,发挥了创造力和智慧,学生在观看表演时能够了解他人的想法,开阔自己的视野。此外,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给学生提供精美的图片和形象生动的视频,让学生在学习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发挥,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责编 欧孔群)

上一篇:试论基于知识管理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之重构 下一篇:妙用假设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