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塘在城市绿地景观中的开发利用

时间:2022-04-16 08:17:45

自然水塘在城市绿地景观中的开发利用

摘 要:21世纪,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人们对资源能否可持续和高效的利用。打造可持续生态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本文通过同三国道沿线绿地水塘工程的开发与建设,表达一种节能环保的态度和观念,希望使其成为城市绿肺的同时更大程度上提升其利用率。该实例的难题和有效对策及处理经验,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景观工程;绿地水塘;利用率;开发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economic and social succes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s in the 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use depends largely on. Build sustainabl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involves many aspects, such as water, soil resources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governance, configuration, conservation, protection, etc.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belt Reservoir engineering along with the National Highway improve its utilization, while a greater extent, the expression of the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an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king it the city green lung. The instance of the problem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experience for the peer reference.

Keywords: landscape engineering; Greenbelt Reservoir; utilization; development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素有上海之根称谓的松江区的西部工业区沿线。北起广富林路,南至沪杭铁路,东侧是鼎盛路,西侧紧挨同三国道,绿带全长5400m,宽50m,共计270000m2,整个绿地呈带状分布。松江工业区西部新区正在松江大发展这样的大环境中打造成为一个美丽的工业园区。要提高同三国道沿线绿地水塘开发利用率,则有待于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解决沿线绿地排水、蓄水、浇灌问题,增效节能;②改善生态环境;③打破传统林带种植模式,营造新型国道沿线景观。具体措施如下:

2 开发调查措施

2.1现况调查(一)--土方

经现场实地查看,发现在需建林带的区域内遍布水塘。而且整体绿地地势偏低,土方需求量偏大。因为现场遍布水塘,土层基础承压力低且不均,需对基础先进行加固,机械设备才可以安全顺利进入施工区域,完成土方工作。

2.2现况调查(二)--浇灌水源

目前绿地的浇灌水源普遍采用固定消防栓取水或流动洒水车喷洒等方式。本案由于处于高速沿途,所以周边无固定消防取水点,而且沿线很多路段是没有可让洒水车自由通行的道路设施存在,因而施工和日常养护过程中所需的用水势必要就近寻找适合水源点予以解决。

2.3现况调查(三)--蓄水、排水

因为高速沿线无固定蓄水点,不能直接有效的解决林带浇灌这一主要问题。所以项目组考虑利用沿线原有的小水塘,将它们全线挖通,连接起来改造成一条人工河流,从而解决日常蓄水的需求。人工河的修建也改善了原先单纯的林带格局,为高速沿线增添了生态水体景观。开挖人工河所多出来的土方也刚好用于原地回填,解决了地形标高不足的问题。此外人工河流修成后也一并解决了绿地浇灌后的排水问题。

2.4现况调查(四)--水塘种植环境改良

整个种植区域杂乱遍布的水塘,严重影响到整体绿地的设计规划。未经管理和处理的水塘也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形成了一定范围的污染源。根据调查表内的统计资料绘制排列图:

图1 水塘中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

3 确定目标与分析

同三国道沿线绿地的原规划方案为单一的林带格局,但该区域内遍布的水塘影响到整体规划方案的实施。通过项目组成员的现场调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对比,我们认为应该将此绿地原有的水塘进行改造并充分利用,以便解决施工和今后日常养护过程中的的浇灌、蓄排水以及土方量不足等问题。经项目组成员分析估算,如需满足施工及今后日常养护过程中的的用水量等问题,我们对水塘的开发利用率至少要达到40%,而我们的预期目标值为60%。

3.1目标分析

根据现场踏勘及统计分析,需要克服的问题主要以下三点:

㈠将杂乱的水塘改造为连贯一体的水景

㈡将原先受污染的水源抽干,并引入外来水源,形成一个生态良好的水循环系统。

㈢控制造价

3.2分析原因(如下图2)

图2 原因分析图

3.3要因确认

表1 开发治理要因确认表

4 对策措施与实施过程

4.1对策措施

根据确认的要因,项目组成员经过开会讨论研究分析,制定了对策措施,并制定了如下对策表:

表2 开发治理对策措施

4.2实施过程

实施(一)修整水系,满足蓄水要求:

㈠对于一些面积过小、深度过浅的水塘,进行加宽、加深的开挖工作。

㈡对于面积过大,影响整体绿地和水体布局的水塘,进行回填整改工作。

㈢对于有水体下渗的部分,进行翻整和粘良工作,防止蓄水下渗。

实施(二)引入水源、沟通水系

先将沿线原本独立的水塘全部挖通,形成一个内部水体,然后抽干内部原有受污染的水体,再开挖沟渠、埋设管道,从外部引入未受污染的水源。

实施(三)增加土方量,修整地势

现场处在高速路边,而且遍布水塘,整体地势偏地,若干小水塘基本与农田相连,不具备蓄水的能力。因此需增加土方量来提高这些部位的地形,从而满足蓄水功能。由于前面的开挖和沟通水系的工作量也不小,土方的来源基本不用由外部运入,因此只要整理好欠缺的地形就可以。

5 检查与效果

工程完工后,我们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检查,如下图3所示

图3 开发建设后水塘利用率示意图

5.1经济效益

对绿地内水塘的开发利用后,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体现在日常养护的浇灌用水上。此块绿地总面积约270000平方米。按现在绿地养护正常用水量来计算,每年需要用水约91800吨,如果折算成工业用水的话每年可以为企业节省约236200元的水费。与此同时也可以为我们目前日益紧张的用水资源做点贡献。

5.2社会效益

通过对同三国道沿线绿地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规划模式,因地制宜的营造出具有生态水环境的特殊景观林带,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周边的水体资源。这种既节能增效又生态环保的规划模式受到了松江工业区领导与市民的充分肯定。

6 结 语

本项目顺利完成以来,为松江西部工业区的一个形像工程,通过我们两年来的努力,原本芦苇和杂草随处可见的的沼泽及荒地,已被犹如一条绿色的项链围绕在同三国道的沿线。利用原有水塘改造成的河道季相分明,高大挺拔的乡土树种雪松、香樟、银杏等林带式种植,充分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 、大气壮观的“城市森林”景观。

上一篇:基于现阶段我国桥梁设计突出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谈工程管理中的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