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中国画柳暗花明

时间:2022-04-16 07:46:57

我说中国画柳暗花明

范扬,1955年1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苏省南通市,1978年入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1982年毕业。原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画家们不能空口清谈,只能往前走,也不管山重水复,也不管穷途末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画家实际上也在思考,有时直觉性的体验感悟或许更接近真理。

展览很多,画儿很多,画家画作层出不穷,中国画坛繁荣兴旺,多元化。

大致分分,画家的艺术取向还是可以归类的。类型大约有三种:

一是延续传统,做故纸堆里的整理发掘。传统是个宝藏,现在大家认为的传统,已经很宽泛了,并不仅指宋元以来的主流水墨画,也不仅指“五四”以后改良的中国画,沿着传统走下去,也是一条很有意思的路子,纵深发掘,可以汲取的东西很多,有巨人肩膀可攀,比自个儿在一旁蹦跳起点要高,可做的事情也很多。我记得大哲贤人指出,倘取唐风宋韵,掺合敦煌灿烂色泽,或能创造出新的中国画,挺宽阔的一条路子。固然,古人悠闲,诗书画印都会,但今人也视野开阔,中外兼顾,眼光自有不同。举个例子,有位画家朋友说,坐飞机时,驾虚御风,俯瞰大地,看足下山脉,云烟遮掩,大地青绿,无边无垠,古人又不及我矣。眼界不同,笔下自然会有分别。我也认为,中国画有如围棋,是个高尚的智力游戏,其材质也简陋,其变化也无穷。千载之下,聪明才智之士,沉浸其中,做精神锻炼,智慧陶冶,其乐也融融。所以,元四家以后有明四家、清初六家、扬州八怪、金陵八家,近代有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气脉不散。自今而后,还会人物涌现的,各领,各在其时。这类画家,如佛家中的渐修者,各人本着根性,修不成菩萨,修得个小佛儿也行。

二是搞“洋务运动”的。国家开放,新潮涌来,令人眩目。现代、后现代、装置艺术、行为种种,万花筒。……他们的画作给大家提供了视觉上、形式上拓展的可能性,他们是先行者,是后来人的铺路石。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热闹过后,真正留得住的,留在文学史上的,不是文学青年,而是那些吃透传统文化底蕴,继承发展的一类人物。他们不急着要和国外接轨,却反而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品到今天看,还站得住脚。

这第三类型的画家,简而言之,是继承创新的,这类画家人数最多。石涛上人说,笔墨当随时代,讲了两个内容,第一是要有笔墨的,第二笔墨是与时俱进的。我们的前辈有经验可以给我们借鉴,徐悲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得就不错,影响了一代人。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等人,做得也不错,在体、用上,各人把握不同,有的偏西洋,有的偏中式,有的师造化,靠写生支撑。这里要看到,他们的传统功夫不错,至少是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还要看到他们共同关注的是从自然中讨生活,重视写生。套一句老话,“师古人”以后,是”师造化”,造化给人以启发,逼着画家用自己的方式画,画着画着就画出来了。成功的“师我心”的画家还没有,就形式的特立独行上抑或师心境界的层次上,都还不曾看见青藤和式的人物与画作。岔开一句话说,中国画真是魅力无穷,每当我打开徐渭、董其昌的画册,总是觉得受到刺激,前人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令我震颤。愿我们也能画得更好一些,让”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则吾心足矣。

我们这一代的画家开始走向成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本土文化的精髓,不少人有了主见,再穿唐装。这个倾向是在最近。

中国画生命力强大,画中国画的人真多,学院派、画院派、南派、北派、老画家、新文人。各自为营又互生互长。中国画坛热闹得很,中国画无疑有路,中国画柳暗花明。(节选)

上一篇:本根说――气、神、骨、意 下一篇:中国互联网上市狂潮 谁先“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