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线谱――简谱“看谱唱词”同步教学新模式

时间:2022-04-15 09:01:24

构建五线谱――简谱“看谱唱词”同步教学新模式

本文系统研究分析了在《视唱练耳》学科教学中应用五线谱――简谱“看谱唱词”同步教学的重要意义,是学科教学实践对识谱方式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统一追求,提示出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服务于学科、社会应用的迫切性需要。

视唱练耳 看谱唱词 同步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音乐识谱的学习方式都提倡采用五线谱方式,五线谱是指在五条平行横线组成的谱表上,使用各种不同的音符、休止符和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乐谱。由于其记谱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直观性有利于音乐实践交流而通用于全世界。因此《视唱练耳》的教学也完全沿袭了这一识谱方式的应用。但在实际运用五线谱学习识谱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早在1933年就有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黄自呼吁过国民要学习五线谱,且在1981年教育部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中国家明确了五线谱教学的应用要求,但由于教学条件和地区差异等各种客观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学仍广泛使用简谱,五线谱用得很少。而且随着近些年音乐院校的扩招,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参加考前音乐培训时间不长,由于五线谱知识和应用能力相对薄弱,基础较差,考入学校后要全面接触五线谱的专业学习并应用于其他课程,其理解消化及表现能力,总体来说仍有差强人意的地方,导致学生在音乐教育诸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对于综合性要求较高的五线谱“看谱唱词”的学习而言,它要求准确分辨五线谱的唱名及把握音准节奏进行与歌词的同步叠置,即一心二用、一目双行,特别是两个升降号以上的看谱唱词的识谱,即使应用了首调唱名来达到把握音准的目的,但容易出现线和间看谱唱名判断慢、节奏组合难等问题。因此学生在表达旋律音准、把握调式调性、表现词曲乐感等方面应用能力不强,音准节奏顾此失彼,边看边唱力不从心无法进行,通常是离开钢琴弹奏的引领就跑调,形成了令人头疼的瓶颈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制约影响,应用效果不容乐观,这一直是一个音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构建同步教学新模式的基础

1.同步教学的可行性

简谱也称数字谱,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为音符来记载音乐的乐谱。由于简谱唱名直观明显,识谱快速,音准节奏容易兼顾,容易学习掌握,因此学生在其原有简谱知识基础上通过专业学习的正规训练,在表达旋律音准、把握调式调性、表现词曲乐感以及边看边唱同步进行的应用能力可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视唱练耳》的各项训练环节中,通过开展五线谱与简谱的音乐表现方式对比教学:即加入简谱教学内容,贯穿五线谱简谱的的同步训练应用,利用简谱音高唱名符号简单易读、直观性强、方便快捷的识谱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因此简谱“看谱唱词”教学理所当然在视唱练耳整体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2.相关课程交叉需要的必然性

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在音乐教育方面所涉及的十多门课程中,应用到简谱谱例教学的课程有近十门。特别是《声乐》、《合唱指挥》和《钢琴即兴伴奏》等重要的专业课程,都运用了简谱“看谱唱词”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五线谱学习训练的思维面临着新的识谱思维的转向。由于没有进行正规全面的简谱训练,学生只能把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所学简谱知识用来衔接应用,导致应用效果不理想,造成相关课程老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解决简谱应用出现的问题,增加了教学负担的现象,而通过五线谱――简谱“看谱唱词”同步教学新模式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具备专业的简谱思维意识和准确的认知表达的能力,构建了学科课程之间的应用桥梁,是服务相关课程应用的必然需要,能更好地发挥本学科的应用价值,极大地增强了对学科、社会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

3.同步教学应用的社会实用性

音乐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音乐应用能力的人材的重任,学生学习音乐的最终目标不一定都是歌唱家、演奏家,应是通过学科应用与社会应用的实际操作,以所掌握、应用的音乐技能更好地进行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感受并传承音乐。五线谱――简谱同步教学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简谱认知,而是将学校――社会两个点,予以“简谱――五线谱简谱――五线谱简谱”的完善链接,一方面重视五线谱的专业规范性,另一方面强化了简谱的实用性,丰富了学科课程的内容,拓展了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使音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实践更加完善,实现了两条腿走路,更好的体现了本课程的设定宗旨,即服务于专业学科的纵横联系应用及学生走向社会开创双赢的局面,符合中国作为“简谱大国”的需要,适应当前学校培养人才目标能力的定位和社会应用的实践需要,具有非常实用的现实意义。

三、同步教学新模式实践的几点经验

1.五线谱――简谱教学量的比例分配

依据教育部音乐教育大纲的精神,强调五线谱教学的主导地位,设置课程教学内容量的两者比例为3∶1,将简谱内容渗透到常规的五线谱教学中,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对比应用两种方式,即固定唱名和首词唱名的应用,并着重围绕“看谱唱词”环节进行训练,提高学生视唱和演奏新作品的能力,以达到实现本课程的设定宗旨,服务于学科课程的纵横联系应用及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应用的音乐表现能力的目的。体现在识谱方面“人有我有,人有我优”的能力的培养,能够发挥本学科的应用功效。

2.五线谱――简谱“看谱唱词”教材的编写

目前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看谱唱词”教材大多是采用五线谱方式记谱,而纯简谱的“看谱唱词”教材,只有在中小学音乐课本里才有看到。因此可以通过本课程同步教学的实验研究,编写一版二式对比型的五线谱――简谱看谱唱词的教材,与目前教学使用的《视唱练耳》教材同步配套使用。着重选择较新的艺术创作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地方作品和国外优秀的艺术作品,既适应时代需要,又使其具备新颖实用的学术价值意义。

3.同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

在实施同步教学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可针对《声乐》、《合课唱》和《钢琴即兴伴奏》等课程应用需要,安排实施单声部、多声部及自弹自唱的看谱唱词内容的谱例训练。其次,通过编写实用性的五线谱-简谱看谱唱词的辅助教材和开设专场音乐会,进行水平评估,以进一步推动方案改进和实施。使学生的看谱唱词能力得到提高,且擅长简谱的表达,特别是在声乐、合唱、自弹自唱三门课的应用上效果显著,从而增强音乐教学的应用实效性。

四、结语

21世纪是知识化和学习创新的时代,视唱练耳教学应立足音乐教育本位,树立适合本学科教学的实践点,跳出片面追求高端实用主义的樊篱,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把握好学科应用的规律来指导艺术实践,更好地服务面向全体国民的大众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永平.识谱视唱教程[J].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黄红盈.简谱基础教程[J].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

[3]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J].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的三境界 下一篇:浅谈初中计算机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