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引领下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

时间:2022-04-15 08:21:28

学校文化引领下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

摘要: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目的在于培育学校师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奠定幸福人生的根基。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发展的载体。从文化与课程的各行其道,到文化建设与课程建设的逐步融合,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秉持学校文化传承,挖掘学校资源,找准学校课程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效契合点,让学校文化引领校本课程的发展,让校本特色课程打上学校文化的印记。

关键词:学校文化;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A-0030-04

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目的在于培育学校师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奠定幸福人生的根基。强有力的学校文化为推动课程与教学的整体变革,强化教师与学生的能力素养,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实现办学品质的不断提升,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文化立校”、“文化兴校”已然成为我们的一种共识。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发展的载体。从文化与课程的各行其道,到文化建设与课程建设的逐步融合,我们在欣喜与挫折中前行,秉持学校文化传承,挖掘学校资源,找准学校课程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效契合点,让学校文化引领校本课程的发展,让校本特色课程打上学校文化的印记。

一、树立文化导向,引导价值选择

1.顶层思考设计,美好童年记忆

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们应该或者可以给他们怎样的教育,应如何基于孩子给他们创设适合成长的校园生活,在他们离开小学校园的时候,是给他们留下那些适用于考试的知识,还是让他们带着对新鲜事物的憧憬,求知的兴趣,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跨入新的环境,以怎样的环境来影响、培育他们的成长,这是我们所有阳小教育人不断思索、追问的话题。

多年以来,随着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在不断的思索、碰撞、交流中,我们逐渐深刻地意识到:信息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未来服务的小学教育已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习得,一种智慧的思维培养,一种良好的情感教育。为孩子的发展提供经历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和精神成长,努力使孩子们留下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回忆,应该是我们的一种责任!

2.形成文化自觉,关注儿童成长

如何让这种认识成为我们的一种共识,为大家所理解、接受、认同,这需要一个过程。这样的过程,不是短期行为,而是点点滴滴的浸染、涵养,经年累月的尝试、深化。因而,我们积极促成每位教师既是行动者也是接受者,通过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论证,通过学校绩效考核方案的修订、引导,通过互相的耳濡目染,在逐步形成文化自觉的过程中,使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赏什么、批判什么,明确学校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该秉承什么,自己在这个集体中应该怎么思考、怎么行动、怎么发展,并以此为准绳不断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通过关注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关注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关注他们对价值的理性判断与选择,来关注儿童的成长。

3.凝练核心价值,形成办学特色

关注学生的儿童本性,追求学习途径的多样化,不断丰富、完善教育教学过程,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力求使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阳光、充盈。我们努力使全体教师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并让这种共识弥漫在校园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校园文化的不断丰厚培育了学校的育人文化和教育精神,凝练成了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秉承诚毅校训(诚信做人,坚毅做事,持之以恒),树立和弘扬德育为先、健康第一、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以培育书香、创新校园文化为核心,引领全体教师以“以德修身,以爱育人,以智施教”的优良教风,引导学生博爱、乐学、尚美、求索,逐步形成“书香润心,科学启智”的办学特色。

二、培育文化灵魂,形成办学理念

1.培育书香校园,奠基生命成长

我们心目中的书香校园,不仅是指书籍发出的油墨之香能像花香一样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琅琅书声响彻校园,通过诵读使学生开阔眼界、滋润心田,还包括学生书法时飘出的浓浓翰墨之香。这种香气,促使学生从小养成“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品格。同时我们也希望师生能够通过文字来表达、交流、沟通。在“书香”校园文化培育中,我们以最为朴实的读书、写字、做文章,确立了“润物无声,读以养性”“翰墨飘香,字以立德”“激扬文字,文以怡情”三方面的建设目标。我们期望建立这样一个充满智慧和生机的绿色校园,让师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从而使校园彰显一种独特的文化底蕴、一种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师生的生命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凭借科技Y源,培养创新意识

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积极探索学生潜能开发,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养成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品质。学校充分利用校内的科技教育资源,并与周边社区相结合,利用社区桃资源,挖掘地方桃文化,让学生充分运用科技知识主动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拓宽视野,激发创新热情。在科技教育中,我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学习,让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探索中有所收获,在实践中有所提高。

3.建构文化环境,耳濡目染育人

我校利用学校加固、改造的契机,立足学校教育理念,对校舍、校标、雕塑、景点等的设计、建设,都力求凸现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实现校园环境、形象、理念、特色的一体化。学校的文化长廊、科技橱窗、板报、教室内外的墙壁上,名言警句、经典小故事、科普知识、学生展示的作品定期更换;广播站、户外电子屏、国旗下讲话、“桃娃”电视台节目、班级图书角等,让学生沉浸于求知的乐园;“红领巾”小桃园实践基地、书法练习室、科技陈列室、机器人工作室,给学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成长舞台,为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开发奠定了基础,拓展了学生成才的空间。

三、打造文化载体,践行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打造需要载体。建构有意义的活动是一种途径,但要走得深远,必须依托课程,建设适合孩子的,让他们感到有意思、有意愿参加的课程。

1.完善国家课程,推进校本化实施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一定的,而国家课程与地方个性化课程在时间安排上会存在冲突,课程时间如何调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为孩子的个性发展争取空间,就一定不能另起炉灶,增设课程,但学科内容上什么、怎么上,我们是可以研究、选择的。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各类课程的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作了适当的微调、补充、完善,进行学科整合、优化。语文课程,我们以“经典诵读,课外阅读”为主题,以长线阅读和短线阅读相结合,以读带写,以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以写作开启学生的智慧密码。数学课程,我们抓数学基本功训练,以丰富多彩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打开通向数学世界的大门。英语课程,我们尝试天天诵读,日常会话,让英语课程立体化。其他非工具性学科,我们立足生活,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此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巧用地域特点,创建特色课程

我们充分挖掘阳山的地域特点,以水蜜桃科技、桃文化研究为载体,积极探索开发校本教材,拓展实践课程。科学课上、劳动课时间、研究性学习课堂,孩子们走进校内的“桃花朵朵”桃园实践基地,围在自己班级领养的桃树旁,修剪、除虫、疏果、套袋、采摘,观察桃子的生长、成熟过程;孩子们参观水蜜桃科技示范园、桃文化博览馆,体验科学种桃的精彩;孩子们走进桃农家庭、实践基地,与桃农一起劳作,寻求阳山水蜜桃甜美可口的答案。通过系列活动,孩子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体味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我们努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科技活动中拓展,在德育活动中延伸,利用桃乡的资源来丰富、拓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求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以此创建我们的特色课程。

丰富的生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创新的灵感。中小学科技发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们的孩子屡获佳绩。

2012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科学教育特色学校”,2015年学校特色课程“走进桃苑”被评为无锡市特色课程。

3.挖掘师资潜能,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的书法写字课程,已逐渐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写字,是一件非常苦、非常累的事情,但要有所成就、有所发展,就必须坚持,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们学校书法展室中展示的学生作品,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一横一竖,但都是学生无数次坚持练习的结果。这也恰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悟校训“诚毅”。

我们的书法课程老师虽然专业并不十分突出, 但相对而言功底都比较扎实,而且也有着广泛的爱好。在没有新鲜血液补充的情况下,我们一直尝试如何激发、挖掘这批老师的潜能。事实证明,当教师自身的兴趣特长得到肯定,教学产生效益,成为“课程资源”时,他的活力、潜能就可能得到充分激发。

在学校一批爱好书法的老师影响、指导下,学校逐渐从语文课程中延伸出了书法课,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细化书写要求、规范,落实不同的任务、职责。

我们谨遵郭沫若老先生“培养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的教诲,把书法写字与立德做人结合起来。“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已成为了我们每个阳小人的行为准则。

书法课程的评价,我们也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1)制定各学科作业的规范要求,制定《书写考核标准》,定期过关验收,颁发合格证书。

(2)各班级内优秀学生书法作品在教室外墙“桃花朵朵”作品展示角更替展出,制作书法展框在校园内、书法展室张贴悬挂。

(3)以经典诗文诵读为抓手,开发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手册。先让校内的小小书法爱好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或指定的经典书籍中的经典句段,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写下来,并写下对该内容的理解、领会,学校再给配上简要的插图,制作成64开的活页专辑。随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篇目的难易程度,将这些材料分门别类整理成低、中、高三个年级的经典诗文诵读手册。这本小册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诵读的素材,也给小小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方展示自己练字成果的天地,是对他们的一次极好的评价。这种评价形式更是对所有学生的一种激励,促使他们萌生我也要练一手好字、背一首好诗,也要出版这样一本图文并茂的个人专辑的良好愿望。

(4)书法、写字与“爱大美温情的桃乡”结合起来。在人人写好字的基础上,孩子们通过六年小学生活的锻炼和学习,毕业之时,能够做到人人用硬笔或毛笔写一篇《桃花源记》或者其他关于桃花的诗文,作为毕业礼物留给学校。学校将这些礼物制作成毕业纪念册送给学生,作为他们在阳山小学的一个美好的纪念。

(5)开展 “我为学校题校名”的主题活动,给学校的小书法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让所有的师生、家长参与评价,挑选出大家公认的校名题词。这样,校门的正面是阳山的雕刻、书法大师钱绍武老先生的“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题词,背面则是我们学生自己的题词,学校每年组织评选、更换一次,借此激发学生的写字热情!也许若干年后,其中就会出现另一个钱绍武,这些学生作品也将见证学校发展的历史,而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6)传统节日如重阳节,让学生用自己的书法作品为老人送上祝福;春节前走上街头,用自己的毛笔挥写春联,和大家一起贺新年。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小学生书法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发挥才能,得到锻炼,找到差距,产生更大的学好书法的前进动力。

2015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

学校是羽毛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羽毛球运动也成了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突破口。在学校羽毛球指导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所有体育老师、班主任老师每年都进行羽毛球基本动作、规则的系统学习。从一年级开始,学生体育课,每周安排一节羽毛球课,任课体育老师负责教学指导。班主任老师则在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课时协助指导、练习。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羽毛球社团成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他们成为体育活动的组者,课外锻炼的带头人。

为了增加学生的手感和运动的协调性,我们还潜心学习、精心编排,结合羽毛球动作特点,创编了一套适合学生练习的羽毛球操,在动感、欢快的音乐声下,整套羽毛球操流畅而富有韵律,学生在练习羽毛球动作的同时,也起到了锻炼身体的效果。每日一练的良好氛围,真正把“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落到了实处。

学生通过书法、桃文化、小制作、小发明、羽毛球等校本课程的学习、实践,不仅掌握了一项项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兴趣爱好和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如今,学校依托无锡市惠山区“五个一”工程实施计划,在国家课程的开设中赋予了更多适合学生实际、可操作的校本化课程内容,结合“桃娃少年宫”活动的开展,书法、羽毛球、绘画、器乐、舞蹈、课本剧、球类、象棋、健美操、航模、机器人、3D打印等20多个学生社团给了老师、孩子们更多的选择机会。

有则外国谚语说,人生是枚硬币,一面是选择,另一面是责任。只要你选择了,你就要为此负起责任。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正是因为缺少了选择,他们的前行似乎总在靠外力助推。只有当学生有权利为自己的未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有意思的课程时,他们才有可能在自己身上装一台属于自己的发动机。

让每一位学生在阳小快乐成长,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成长,拥有一个多彩美好的童年;让每一位教师在阳小快乐成长,在和谐的人际氛围中成长,拥有一个充实、丰盈的教育人生。这是我们每个阳小人不懈的追求。

收稿日期:2017-02-13

作者简介:秦伟,无锡市阳山中心小学(江苏无锡,214156)。

上一篇:基础教育决策研究的基本任务与实现策略 下一篇: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问答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