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职业指导模式

时间:2022-04-15 12:44:34

论“理”职业指导模式

摘要:“理”职业指导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在以人为本、服务性、交往性和实践性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更新职业指导理念、实现职业指导系统化和社会化、拓宽职业指导空间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高校就业率。

关键词:职业指导;理;就业率

作者简介:张颖(1975-),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讲师。(江苏 徐州 221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SJBFDY06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94-02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加强职业指导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而且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发展。[1]但是,由于对职业指导存在认识误区、职业指导方式过于单一、内容不丰富以及职业指导的队伍不够专业,[2]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其职业素质,增强其职业竞争力,从而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各高校不断探索新的职业指导方式。笔者认为“理”职业指导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成功实现就业。

一、“理”职业指导模式内涵

“理”职业指导模式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为理论基础。“交往”是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在自觉遵守真实性、公正性、真诚性三个有效性的要求下,通过诚实对话而达到共识和谐的行为。[3]该模式就是在真实性、公正性、真诚性三个有效性的要求下,在理性的指导下,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加强学校、学生、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行真实、公正、真诚的对话,加强职业指导,促进学生就业。

二、“理”职业指导模式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要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学校职业指导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计划、选择和决定自己前途的能力。帮助学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朝正确的人生定位方向发展。

2.坚持服务性原则

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要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原则。管理者要抛弃“官本位”的思想,一切工作围绕学生职业指导展开;要为如何做好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出谋划策;要主动协调、解决好学校内部各部门及学校与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要尽力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择业竞争力,从而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3.坚持交往性原则

职业指导要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人理念与个人价值,以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标,倡导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不断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帮助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端正择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成才观。

4.坚持实践性原则

职业指导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就业理论及政策,还要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因此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相关的实践性教学,帮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求职择业技巧,这也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三、“理”职业指导模式的实施路径

1.职业指导理念要与时俱进

职业指导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职业指导思想。[4]职业指导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挖掘其自身潜能,不断提升其自我价值。职业指导不能以让学生“有业”为目标,应以“乐业”为准绳。因此,在指导时要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与特长和未来职业的相关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择业及就业的积极性。

其次要树立“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思想。[5]在大学教育期间,职业指导要四年不间断。一年级主要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制定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二年级主要向学生宣讲大学生就业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国家的《合同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就业方针、政策,使他们明确自己在择业及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四年级主要训练学生的求职技巧和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同时要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避免学生走弯路;对于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要认真指导他们签订就业协议,及时做好就业协议的汇总与上交及派遣证的签发工作。

最后要树立可持续化的职业指导理念。职业指导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如何求职,另一方面要教会他们如何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自我指导,实现知识与经验的不断升华。

2.职业指导要系统化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职业指导的有关理论。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两门课程系统讲解,同时将学校或专业的特色融入其中。

其次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要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通过制定从业标准和岗位培训,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为进一步加强招生与就业、就业与学生管理、就业与教学工作的互动,还可以成立学校、二级学院两级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不断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教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集管理、服务、教育、指导为一体的职业指导队伍和机构。

最后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应经常鼓励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入调查、了解社会职业要求与所学专业的差距;开展模拟面试或现场招聘,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有关就业的知识和技巧;也可以结合典型案例来进行职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感知能力。

3.拓宽职业指导空间

除了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以外,可以邀请校外人力资源专家或心理专家开设职业兴趣类讲座、职业发展类讲座、职业选择类讲座,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也可以创建虚拟就业社区,积极组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交流求职经验;还可以建立职业指导网络平台。该平台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1)学校就业指导管理子系统,由学校、院系、班级就业指导管理人员使用。它能让学校准确掌握毕业生个人情况、求职意向以及用人单位情况、招聘需求等,实现用人单位的招聘与毕业生求职互动的整个过程都在学校的管理、调配之中。

(2)用人单位招聘子系统,由用人单位使用。可以实现用人单位公司简介、招聘职位信息;查看、搜索毕业生简历;发送面试通知;完成人才招聘全过程。

(3)毕业生求职就业子系统,由毕业生使用。可以实现毕业生个人简历;搜索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接受学校的就业指导、职位推荐信息;发送求职简历;接受面试通知;提交就业登记。职业指导网络服务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向互动,拓宽就业服务的空间,提高服务质量。

4.职业指导要实现社会化

欧美高校职业指导普遍施行以“政府为导向、学校为主体、社会为补充”的组织机构形式。[6]教育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管理和监督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如英国的教育与技能部主要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检查工作以及财政拨款等方式对各类职业指导进行宏观管理、监督和调控。各种非营利性社会职业指导机构的广泛参与是欧美国家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特色之一,英国的就业指导服务协会、美国的职业开发协会等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的方式方法,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接触社会的意识,采取提前实习、见习、勤工助学等方式,多种渠道接受实践锻炼,积累感性认识和经验体会,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迎接社会的检验,尽早地进入“社会人”的角色。

四、结语

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失成败的参考指标之一,大多数高校对此颇为重视。“理”职业指导模式倡导通过更新职业指导理念、实现职业指导系统化和社会化、拓宽职业指导空间等措施,注重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高校的就业率。当然,如何更有效地推行此种指导模式,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8.

[2]张毅芳.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6):189-193.

[3][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1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4:120-135.

[4]黄路明.高校职业指导的探索与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2,

(8):181-183.

[5]张颖.医学类高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华章,2011,(2):

119-120.

[6]周红,周燕.欧美高校职业指导对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3):28-30.

上一篇:以教学研究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之探讨 下一篇:能源与环境类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