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新闻的主题与角度

时间:2022-04-15 11:22:48

选好新闻的主题与角度

新闻的主题是什么?它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新闻主题是报道的核心内容,只有确定了报道主题才能围绕其建造起报道的结构,编织进报道的素材,展开报道的思路。要选准主题首先要选准角度,即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侧重点。选准角度,需要记者对采集到的素材理解和辨别事物的能力。主题与角度是对立的统一体。

新闻主题好比金矿石,含金量再高,假如不经过一番提炼,只能算是一块矿石。新闻素材只有经过作者的认真分析、缜密思考(这里包含着对事物了解的程度,掌握政策水平、立场观点等),才能选择出恰当的角度,使素材所凸现的主题高度凝聚,进而揭示出蕴含事实深层的深沉思想,体现其独特的新闻,从而才能提炼出鲜明、正确、深刻的主题。主题应该是对新闻素材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是对题材本质内涵的正确挖掘。所以说,提炼主题是记者主观认识和客观事实相统一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索的升华。一定的材料只能提炼出一定的主题,不同的角度可选出不同的主题,有的一个主题可从几个角度来审视、来环绕,但主题的选择是有限度的,不能超出事物所包容的范围。如何选择新闻主题呢?

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导,抓住要点,确定最佳主题。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每年夏秋两季台风频繁,作为党报的要闻部记者,笔者常参加省委省政府召开的防灾抗灾部署会议。2003年8月初,热带风暴“莫抗克”即将登陆,入侵福建。8月3日晚,时任省长的卢展工(现为省委书记)亲临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防灾抗灾工作。我觉得“全省上下投入防灾抗灾”这一主题很明朗,于是与另一位记者合写了3篇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反映这一主题的报道,发表在第二天的《福建日报》头版上。头版头条从卢展工要求“领导干部要靠前,保障服务须支前,群众利益摆在前,防灾抗灾重事前”的角度开篇,第二条从“省防汛办发出紧急通知”的角度点入,第三篇从“确保抗旱与防台风两不误”下笔。

二是选择主题不能随波逐流,落入窠臼。要选准角度,善于观察事物,角度从新,见解得当。2001年,福建省连江县东岱镇龙山村为便于农户集约经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田利用率,促进规模经营的发展。本着村民自愿的原则,采取返包转租的形式,将耕地转租给本村愿意发展经济作物的农民,进行科学统筹安排,赢得广大村民的赞成。一些媒体仅就表象作了肤浅的报道,甚至未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便提出异议。对此,我深入基层作了全面的调查采访,认为该村的举措是符合政策的,是顺应民心,是有开拓精神的。于是,写成报道《零散耕地走向规模经营》,发表在5月16日《福建日报》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深受村民欢迎,镇政府还特地高兴地送来了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三是要学透政策,明辨是非,搞好舆论监督,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阐明公正的主题。福建省龙海市肖建亿买了一部挖土机用于经营挖土业务,两年后被漳州市公安局扣押,后移到漳州市工商局,漳州市工商局对其作出没收处罚。接到肖建亿的投诉后,我赶到了漳州龙海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了解,认为有关部门对肖以“倒卖”行为论处是错误的,且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关于超过2年时效不予处罚的规定。于是采写了《这挖土机岂可没收》的报道,先后在《经济消息报》、《法制时报》和《福建日报》上刊登。省工商局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并纠正了漳州市工商局的不当处罚决定,终使肖建亿拿回了挖土机。

有些新闻事件比较复杂,其内涵、意义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提炼与深化。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我尝试过以下几种提炼的方法,颇有受益。

一要对比联系。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假如孤立地看它,往往看不出其特征。只有通过类比、横比、纵比才能揭示出事实的内在本质,并让价值评判充分地展示出来,从而提炼出清晰的主题。

二要追根溯源。俗话说,要透过事物看本质,很多事物的本质潜藏在事件的里层较隐蔽,外有层层烟云缭绕,这就需要用敏锐的嗅觉、明亮的眼光、无畏的勇气、不懈的努力才能弄清,从而提炼鲜明的观点主题。在舆论监督方面,尤需追根溯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前几年,福州市鼓山镇某村委会发生一起坑害菜农事件:合同承包期还未到,菜农就被赶出,造成菜农较大损失,而村委却不予赔偿。为此,我在《福建日报》上披露了这件事。但村委会仍不予解决,我进一步深入调查,寻找突破口。发现原因出自村委会要将菜地腾出给他人开发项目,经济效益好,因而不顾菜农受损。所以,我抓住这个角度,仗义执言,继续追踪,终使这个菜农得到了一定的赔偿。

三要见微知著。从事新闻报道的人并非能常得到一些富有价值的线索,并非都会碰上非同凡响的事件。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捕捉线索,发现新角度,发现闪光点,善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提炼出颇具新意的主题。这就需要审时度势,对形势、政策、方针有较深的了解和掌握。有一年春季,我到福建省福清市想采写教育方面的报道。经过一些村庄时看到因养鳗大滑波,钢筋水泥结构的鳗池有的已干涸,有的是一潭死水。联想到中央强调要保护农田,珍惜土地资源之策,便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此类的池塘达4000亩,其中抛荒2400亩。有了这一新角度,报道的思路又明晰了。我挥笔写下了《数千亩废池何时能复耕》的问题性报道,见报后引起了福清政府的重视,推进了该市解决土地还耕的工作。

四是独辟蹊径。事物普遍性的深层往往潜藏着特殊性,这就需要记者要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触角,对一件事物善于从相反方向或另外的角度来加以观察,从而发现别人没有感知到的新鲜事物,用别人不曾用过的特有的表达形式,提炼新闻主题。福建省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产业,2005年5月,邀请全国百家媒体前来采风。为期10天的采风活动,我写了数篇稿件,有的用消息,有的用通讯,有的用散记,分别刊发于《福建日报》、《福州晚报》、《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等报刊上,其中我的散记《八闽风光真诱人―――全国百家媒体福建旅游采风散记》还在由中国记协发起的、全国百家新闻媒体联动的《中国世纪大采风》中获奖。特别是以“八闽优美风光倾倒百家媒体”这一独特新颖的视角,展示“福山福水好畅游”的主题,收到了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主题是目标,角度是方向。要选择、提炼出鲜明、深刻的新闻主题,就必须选准新闻角度,从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切入点、侧重点介入,以客观事实作基石,以科学分析作阐述,来提炼与升华主题。

上一篇:媒体促进社会矛盾化解的途径 下一篇:图片领着版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