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意见

时间:2022-04-15 04:01:56

莱芜市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意见》(鲁政发〔2012〕27号),切实加强全市事业单位监督管理,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坚持依法监督、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保护合法权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二)目标任务。围绕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规范事业单位行为,逐步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二、着力提升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强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包括设立、变更和注销登记。事业单位要在批准设立之日起30日内,申请设立登记,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后方可开展工作。对逾期不进行法人设立登记或被撤销法人登记的,机构编制部门要撤销其事业单位建制,核销事业编制。机构编制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监督管理机构)要规范使用法律文书,依法核准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事业单位要在依法核准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停止或超出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经依法登记,取得法定代表人资格后,方可代表事业单位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提高法定代表人的履职能力和法律意识。事业单位经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以下简称《法人证书》)。《法人证书》是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唯一合法凭证。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强对《法人证书》的管理,对未取得《法人证书》和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和故意损毁《法人证书》的,要依法严肃查处。省政府规定,事业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要载入《法人证书》。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及时向监督管理机构提供组织机构代码,由市、区监督管理机构赋予事业单位。

(二)严格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检验。事业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上一年度的年度报告和要求提交的相关材料。监督管理机构通过审查、现场核查等多方式的监督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作出年检合格或者不合格的决定。年检合格的,其《法人证书》有效期延续一年。年检不合格的,视情况分别给予书面警告、暂扣《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并责令限期改正、撤销登记并收缴《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的处罚。未按时参加年检和没通过年检的,其《法人证书》超过有效期自动废止,需申请领取新的《法人证书》的,按照相关规定和申请设立登记的程序办理,同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暂停受理该单位的一切机构编制事宜,直至重新申请设立登记的程序办理完毕为止,对年检中发现的职能弱化转移、空壳单位、连年亏损、净资产为负值的事业单位,要予以清理规范。

(三)建立事业单位考核机制。按照省政府27号文件要求,市里成立由组织、机构编制、监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审计等部门组成的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负责领导、组织、协调考核工作。考核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机构编制部门,具体工作由监督管理机构承担。各区也要进一步完善考核领导和工作机构。市、区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要认真搞好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包括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考核和对单位的绩效考核。其中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考核,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鲁组发〔2003〕52号)进行。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是对单位依法履行职责情况的考核。绩效考核要引入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意见。要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效力,把考核结果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履行职责评价,机构编制调整,财政经费预算,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人员的聘用、奖惩及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的重要依据。要注重对事业单位诚信状况的考核,将事业单位信用建设纳入社会诚信建设体系,由监督管理机构对事业单位进行信用等级评价。

(四)健全公益服务信息公开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办法》(鲁政办发〔2010〕73号),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进行。要对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备案书》,重点核实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规范、公开的方式是否便于公众查询,避免工作流于形式。要完善监督保障措施,综合运用现场核查、专项检查、开设举报电话等多种方式,监督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视情况给予警告处罚,或在年度检验中对其作出不合格决定;对违反规定又拒不整改的,暂停办理机构编制事项。要研究界定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公示听证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的具体范围,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公示听证制度。

(五)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确保依法、高效、规范运行。严格遵守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按规定程序申报办理机构编制事项,坚持用编计划、用编审核和实名制管理制度,严禁超编进人;健全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岗位,公开招聘人员并进行考核、培训、奖励和处分,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的规定;建立产权清晰、独立核算的财务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财务、国有资产、税务、价格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得抽逃开办资金,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加强事业单位印章管理,事业单位自领取《法人证书》之日起30日内,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刻制单位和法定代表人印章,并将本单位印章印迹、基本账户号以及法定代表人签字、印章印迹向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单位印章不得出租、出借;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完善决策、监督、执行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管理模式。

(六)完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联动机制。机构编制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科技、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税务、统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做好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加强《法人证书》查验工作,严格证书管理,对未取得《法人证书》或者《法人证书》已废止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部门不予办理机构编制事项,发展改革部门不予审批有关项目,公安部门不予刻制印章、不予办理机动车牌照,财政部门停止拨付经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不予办理人员招聘、岗位设置、人事等事项,税务部门不予办理发票、停止其享受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优惠,物价部门吊销《收费许可证》或者不予办理收费审批。

三、切实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市、区机构编制部门及其所属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级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扎实做好各项监督管理工作。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审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税务、物价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相关工作。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事业单位要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及时整改监督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本文以莱政发〔2012〕37号文件印发 E:WT)

上一篇:镇街事业单位登记监管的分析报告 下一篇:乡镇机构改革后运行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