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莱城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15 03:06:45

莱芜市莱城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

摘要 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为例,介绍几个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总结了新农村建设的几种模式,以期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模式;山东莱芜;莱城区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351-01

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地新农村建设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利于总结经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1-4]。

1 莱城区概况

莱芜市莱城区下辖13个乡镇(办事处),719个行政村,84万人。莱城区2012年全年可实现生产总值34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 970元。莱城区是农业大区,做好“三农”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带动农民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莱城区属于农业大区,工业基础较好,属于山东省中等水平的发展区域。

2 莱城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介绍

2.1 安仙村:把农村当成城市来建设

安仙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多年来,全村发挥近郊临路靠矿的发展优势,先后发展村办企业9家,固定资产5 000万元,年产值2 000万元,安置村内劳力390人,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路子。目前全村共有村办企业9家,固定资产达到5 000万元,年产值2 000万元。安仙村本着“把农村当城市建”的思想,鼓励村民拆旧房,住楼房,建居住小区。小区内“四纵四横”4条大街在硬化的基础上全部安装了路灯,绿化面积达到了1万m2,新修沿河路3 400 m,并建有凉亭、石凳,把小区建成了花园式小区。此外,安仙村建成全市首家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为全村741名50岁以上的老人支付了养老保险金;每年为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放500元生活补助费。

2.2 鄂庄村:凝心聚力,服务城市

鄂庄村总人口2 600人,680户,总耕地面积46 hm2,村庄占地面积47.3万m2,其中村内零星闲置土地6 000 m2以上。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城中村改造示范点的机遇,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村庄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三街两区”建设:依托村内煤炭销售经营户多的优势,建设煤炭销售一条街;依托村内汽车维修户多的优势,建设汽车维修配件一条街;依托莱芜名吃鄂庄肴肉,建设鄂庄美食一条街;同时,加快鄂庄村级经济小区和汶河南岸娱乐休闲区建设。鄂庄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把自身定位于“背靠莱城、服务莱城”,发展起了一批仓储、物流项目,而且通过多方协调,最终实现了城南农贸批发市场在鄂庄村的落户。随着市场的落户,鄂庄村服务城市经济的功能将进一步增强,也必然会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

2.3 羊庄村:工业反哺农业,实现整体搬迁

羊庄村地处槲林矿区,全村316户,1 041口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羊庄村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策略,加速新农村建设进程。利民煤矿作为羊庄村的村办矿井,年产煤11万t,其利润为羊庄村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为节约土地,羊庄村在村南岭建设新村,搬迁150户,每户按建筑面积补助240元/m2,共补偿村民950万元以上,搬迁完成后,可增加耕地面积16.67 hm2,现已有135户村民搬入新村,村民的生活环境条件大大改善。此外,羊庄村还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出资更换小麦品种,大力倡导植桑养蚕,村民生活得到改善。

2.4 对仙门村:企地共建的和谐之花

对仙门村位于莱芜南电厂驻地,近几年来,该村围绕电厂搞好协调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好企地共建的文章。为支持电厂扩建,对仙门村全体村民于2006年上半年从旧村全部搬入电厂宿舍楼居住。村民失去了大部分土地后,村里先后成立了卸煤队、保洁公司、建安公司等村办企业,而电厂也给予了对仙门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建筑工程优先承包给对仙门村,负责为村民供应水、电、暖等,只象征性地收取部分费用。为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在电厂的支持下,对仙门村新建居民楼11栋,安置村民200户。

2.5 野店村:治山治水治路,旅游业托出山区新农村

野店村位于莱城区南部山区,全村1 246口人。野店村借外力治山治水,发展旅游业,振兴山区经济。野店村利用山场大、环境美的优势,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依靠旅游业的发展改变村庄面貌,推动新农村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已引进项目6个,形成固定资产2 000万元以上,旅游业的发展,为野店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不仅经济信息畅通,更重要的是荒山绿化面积达到了180 hm2,安置村民就业100人以上,带动发展商店、农副产品收购、熟食加工等个体工商户60余户。村民由人均年收入不足1 000元增加到现在的3 000元以上;村集体通过收取土地租金增加了集体收入,修建道路,安装了自来水。在新村建设中将村庄建设在地势较高的南岭上,让村民都住上设施齐全的山间别墅,还建成了老年公寓,村民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3 参考文献

[1] 高煦照.农业产业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07(12):10-12.

[2] 宋伟.农村工业化研究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6):69-77.

[3] 申文清.正确处理六个关系促进新农村科学建设[J].河南农业,2010(3):50.

[4] 郭晓帆,林芳兰.新农村建设模式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34-36.

上一篇:猪混合感染畜热综合症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由高考素描头像写生看高中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