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育方式革新

时间:2022-04-15 03:00:28

计算机基础教育方式革新

1当代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普及,高校新入学的新生计算机知识水平的起点也是参差不齐,由于各个城市教育的目标、考核的标准不同,信息科学教育的水平也是各异,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的大相径庭,这种差异使得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大纲和授课安排非常困难。在最近的调研中发现,各所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修订中,都大大削减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学时数,内容并未减少,课堂授课压力无形中会增大,课堂互动可能会减少,学生接受过程中会觉得手忙脚乱,另外好多学生浮躁的学风影响下,应试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计算机的能力毫无帮助。 2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面临的形势 目前大多数院校采取在大一上学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下学期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发现存在一定的弊端: 2.1计算机理论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迫于就业压力,高等院校的学生迫切的希望在在毕业前能够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甚至三级证书。而且更多的用人单位、部门把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作为人员的聘用、上岗资格的重要依据之一。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已成为学生就业时重要参考依据。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有在大二上学期才能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很多同学过级是通过背题库的方式通过。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学生的编程思想很难培养,更谈不上让学生活学活用,用计算机编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2.2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内容不能有效地融合 由于教学任务紧张,教学中学生实训的机会比较少,在大一结束《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后,多数学生还没能更好的领会计算机的功能。从教学内容上看,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没能考虑到其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关系,没能认识到其作为后续的专业课解决好多问题的工具和手段。既浪费的计算机强大的资源,也给专业问题的解决增加的困难。 3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施 作为课程,计算机教育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课程设置严密,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具备的优越性,而且计算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3.1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情况,把握学习过程中的度与量,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其个性提供足够的空间 首先,当前的培养方案较以前相比,在学时等方面有所减少。可是有些课程的培养方案还是没有变化,于是有些教师抱怨课时太少。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对原有的课程知识进行精简、压缩、整合,为新知识的讲授腾出一些课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对于Windows操作、常用的Office操作等知识,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大多数学生能够都能够基本掌握一些常用的操作,所以可以将这部分学时拿出一些来转移到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部分。其次,当今社会信息十分发达,人们可以根据各种途径和渠道来获取信息,课堂上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包括教师自己整理的,也包括其他的可以免费获取的材料,如一些学习网站等。再次,在平时的非授课时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后的指导,利用一些在线的通讯工具,为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一个稳定的平台,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感受、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新的想法和教师之间进行沟通,方便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2合理的教学安排以及必要的软硬件条件进行保障 首先,合理的教学安排能够为学生提供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复习,能够对一些时间进行自我支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复合和巩固,从而促进下一步教学继续进行也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其次,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必要的硬件设施进行支持,例如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只有在这些前提下,才能够保证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投入到自觉的学习中来,这些都是需要教学管理部门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保障。 3.3题库的建设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为了解决学生应试型学习的弊端,计算机基础的授课教师加强了对学生平时作业的检查和批改,还经常根据课堂内容对知识进行扩展,同时网络课程平台的开设为老师和学生的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平台。通过采用基于C/S模式的上机考试系统,构建了基础、VB、VFP以及C语言的考试综合考试平台,平时为学生考试提供练习,督促学生能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4新教学体系的构想 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想是,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的需求,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依托,建立一个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规律、凸显学生特点、满足后续专业课学习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对于农学、经管、植保等学院的学生,主要讲授Office的高级应用。采取项目教学法,以本科毕业设计排版为目的介绍Word高级应用;以演讲和汇报形式讲解PowerPoint;以专业的具体数据处理为案例讲解Excel。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了解其他的计算机软件。另外,可以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计算机硬件组装、多媒体技术、网站设计、网络安全等选修课程,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计算机教育课程不间断,使有兴趣苦于无从下手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喜欢知识,增强学生毕业时的就业能力。 4结束语 总之,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且系统的工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因此,要使计算机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不断进行改革,不断探寻,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企业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创新,能够采取新方法、新手段,将其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计算机技能对于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创新和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能对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进步具有借鉴意义。#p#分页标题#e#

上一篇:职业能力培育下计算机基础教育实践 下一篇: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思维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