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培养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04-15 12:27:18

德育培养的有效方法

记得一次学校要举办运动会,班主任反映他们在讲台上充满激情地动员学生报名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但台下的学生却左顾右盼,没有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嘟囔:“得热死人啊!”班主任不由地感慨:现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竟然是如此的空虚!不由得记起了清朝学者康有为的话“重精神,贵德育”。即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精神世界的修为和品德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一下德育培养的一些有效途径。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师生的平等“对话”,心灵间的“对话”,情感上的“对话”,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

记得一年,班级有个叫孔文的学生,明知老师不让留长发,染黄发,他的发型反而更别具一格,就是当时很流行的贝克汉姆式,当时在学校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经过深思,我决定找其谈谈。放学后。我拿了一个足球与他来到操扬,我告诉他你先颠几个球给我看着,他拿球颠了几个,水平很差。我便与他说:“你喜欢贝克汉姆非常好,说明你有正确的人生观,你想成为他一样的明星。但崇拜的表现并不是仅靠外在的修饰和另类,更重要的是学习他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实质.如果你真的崇拜贝克汉姆,那你就要像他那样把球练好,练好了我请你担任咱班的足球队长。”当时他愉快的点了点头。我又跟他开玩笑式的说;“我看球没练好前,还是先把头剪了吧.别让贝克汉姆知道,‘这种球技的人还留我标致性的头型’?”。第二天我惊奇的发现他剪了短发,并染回了黑色。说实在的开始时我并没有觉得会收到奇效,便又进一步与他交流为什么把头发剪了.他告诉我说:“以前老师一看到我们犯错就会说:“马上改了它,学校不允许,这样做不对。”老师越是逼着我们做的事我们就越不做,而你跟我们说话就像是我们的同学、朋友一样,所以我觉得你说得对,我就改了。”

现在的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也变的异常丰富,使学生思想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沟通,在这种形式下,我们教师应该学会主动走进学生的心里,和他们作朋友。对他们犯错的处理,不能以“风疾雨骤”给弄得“花落知多少”,而要了解经过后,从他们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使学生在春风化雨般的情感熏陶、情感潜移中自省、自责并奋起而行。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才能实现双赢,才能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二、行为影响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汉代大儒董仲舒说过:“善为师长,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大教育家孔子更明确教师的行地指出了教育者行为影响的重要性,他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记得有一年我的班级分管学校厕所的卫生,第一次领学生进入厕所清扫卫生时,一个个捂着鼻子,一手拿的笤帚,身体住后挺着,有的甚至有欲吐的反应。看到这种情景,我没有呵斥他们,而是蹲下身子独自一人拿着笤帚仔细打扫,用水逐一冲刷。当一个个蹲位被我打扫冲刷的干干净净时,也都自觉拿下了捂鼻子的手,也都认真仔细的打扫起来,组长还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您别干了,剩下的我们保证打扫干净。

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会直接影响和熏陶学生。这才是真正影响学生品德的教材,进行德育的活教材。身教,在品行上能征服学生,这种影响本身就是德育,是真正在育德。

三、在活动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记得我校发动全体师生为玉树地震灾区进行募捐。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这次爱心活动并不积极,有的表现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表情,有的是处于观望的态度,看其他同学捐多少自己就捐多少。但也有七八个捐款多的同学,诚恳地表现出一种助人后的幸福感,特别是我们班级平日老与老师、学校唱反调的晓文捐的最多。我觉得有必要对这几位同学进行表扬与鼓励,我便在了那七八位同学德育表现栏中每人加了5分时。没想到其他学生一窝蜂似的议论开了,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羡慕、不满、不屑一顾……。

一个学生嘀咕:“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几十块钱吗?”

另一个学生不满地叫道:“早知道加分,我就早就捐了”

我问他们:“难道你们捐钱就是为了加分?”

“那当然了!”部分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这件事给我触动很大,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们会如此盘算自己的付出。

于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玉树灾区的图片与一些在地震灾区失去亲人的孩子的大量事迹。同时也搜索了很多资助灾区人民的好人好事。又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放给同学看,并让晓文同学谈了自己的感受,其中晓文同学朴实的一句话“我看了电视后最想哭,就想帮帮他们,没有别的什么想法”,让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敬佩,并给她一热烈的掌声。随后我又给他们讲人生的价值,讲我们帮助别人的意义,使他们从心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作为老师不应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老师,还应该是学生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师”。

四、强化情感教育

对于学生而言,训导式虽然可以求得暂性、表面化的稳定,但问题正如在海里的暗礁一样,不知什么时候就可能使人一的航船搁浅乃至发海难。

中学生有一定的文化,情感容易波动,可塑性也强,作为教师,应该反思当前的社会形势,教育方式。在德育过程中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要充满信任和热爱,寄予他们以厚望,要以“润物细无声”的耐心去做好细致的情感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培养。

张载在《正蒙·中正篇》中说过:“教书育人,育人是目的,教书是手段。教书而不育人好比木雕泥塑,虽有人形而不能活动;育人而不育心,好比塑料玩具,虽可电动,而无生气;育人而不育德,好比断线风筝,随风而去,不知所终。”

上一篇:为学生插上个性的翅膀 下一篇:如何加强口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