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适应社会

时间:2022-04-14 10:53:49

关注生活,适应社会

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是人在社会上生存需要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的基础能力,才可能增加社会参与的广度,提高适应能力。培养沟通能力、交往意识是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个体生命中极其重要且充满变化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小学生面临着学会如何独立自主的发展任务,也就是学会如何去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社会适应性的增强不仅对其自身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也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目前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是:

1.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一般

据调查了解,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四二一”式的家庭,他们与长辈生活在一起, 六个大人照看一个小孩,“隔代亲”的现象较为严重,从来都不让孩子沾一点家务,甚至最基本的洗脸、穿衣等事情都由长辈们代劳,而收拾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去商店买东西自然也是大人的事。长辈们带孩子往往重养轻教,这些小事对家长来说是举手之劳,对孩子来说却是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锻炼机会。

2.社会交往能力一般

一方面现在绝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具有特殊性,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因此,他们不善于体验共同享受的欢乐,缺乏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在家庭中形成的这种唯我独尊的个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小伙伴和谐相处,不会谦让,缺乏爱心,不重视他人的感受,不尊重他人的权利。一旦触犯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会有过激的怨恨甚至攻击行为。这种折射现象反映了一些学生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协作,甚至对于合作性质的活动有抵触情绪,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不乐于与人分享,也不懂得如何分享。

另一方面学生的社会生活圈子有限,交往的机会少。经常接触的也只是老师、同学或者家人,在狭小的交往空间中,他(她)们的交际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影响交往技能技巧的养成。同时现代家居形式的改变,特别是城镇,使小学生交往的物质空间和环境受到制约。更有甚者,随着升学压力的加剧,家长往往强化儿童的“学习”意识,淡化儿童的“社交”意识,人为地剥夺了小学生本应获得的“交往”机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小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些条件,提供一些空间,给予一些指导,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或者略微的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活动中让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在活动中成长。

现在每逢节假日很多孩子都会随父母外出旅游,一路上孩子既不用考虑吃、住问题,也不用考虑交通问题,孩子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父母带来的一切;又如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春、秋游活动,这也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好,随身物品也是在父母的协助下准备好的,在老师带领下的集体活动。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旅游是开心、快乐的事情,花心思动脑筋的事情是大人们做的。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让孩子不仅能感受到旅游的开心、快乐,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能体验到大人们在规划、筹备旅游时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笔者精心设计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狼山自助游”,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关注生活、适应社会,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成长,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组织规划能力培养

1.借助经验,初次规划

学生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是:独自去旅游,需要做什么准备?这个并不难,绝大部分学生都曾经跟随家长外出旅行过,耳濡目染,都已有了这方面的经验。经过交流讨论后,学生很快总结出三方面:随身物品、旅游经费、旅游行程(路线和时间)。

2.小组规划,取舍得当

随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份随身物品清单:启动资金每人20元、便携水杯一个、面纸一大包、卫生纸一包、挣钱工具、晕车药一盒、创可贴一盒、驱蚊水一瓶、雨伞一把、旅行背包一个、垃圾袋一卷、地图一份、指南针一个、墨镜一副、望远镜一个、数码相机一台、耳机一副、平板电脑一台、智能手机一部、移动充电宝一个、手表一块。让学生每人从中选择五件物品随身携带,四人小组总共只能选择20件。

面对清单,不少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立刻做出了选择,这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一个小组只带一把雨伞、一个便携水杯,忘带背包……经过交流评价后,很多学生重新进行了选择。学生通过交流让每人的随身物品达到最优效果。

当然了,计划没有变化快,学生在实践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求:学生能在小组中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在尽力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乐意帮助同伴,能主动承担公共职责;在小组内,能民主平等地参与研讨,友好地与小组成员交往,尊重关怀他人。

如:在选择“随身物品”的时候,小组的选择中会出现“合用”这个词,如雨伞、背包、地图……这是一种集体意识的体现;再比如关于“晕车药”,不是所有孩子都晕车,但是只要组内有一个人晕车就需要带上,这就是关怀他人的表现;再比如在学生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上,需要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分配工作,甲说我嗓门高就负责吆喝招揽生意,乙说我数学比较好负责做会计,丙和丁说我手工做得好负责制作产品,这样一个小小四人组就出现了生产、营销、结算……这样的商业模式,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团队合作能力还体现在旅行途中,大家一起行动,彼此关照,不随便落单。

三、交际沟通能力培养

1.和同学的沟通

很多时候,组员之间的意见是不统一的,需要彼此互相沟通,要能聆听别人意见,接受别人的建议,当然也可以提出质疑。比如:在关于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就会出现不同的意见。甲同学认为:乘坐公交车省钱,把钱用在午餐上;乙同学认为:乘坐出租车省时,午餐随便吃点简单的就行了……这时候就需要小组内进行协调了,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或者接受对方的建议,又或是采取折中的办法。

2.和陌生人交际

在旅行途中,学生会遇到形形的陌生人,如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超市售货员、景点售票员、景点游人等。如何和这些人沟通,则考验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对于有的学生与他人沟通是需要“鼓起勇气”的,跨出那一步非常关键。

四、自我反思能力培养

整个“狼山自助游”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活动准备阶段(筹划)、活动实施阶段(实践)、活动总结阶段(反思)。前两个阶段结束后,需要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

1.能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正确认识自己,对别人的批评能虚心接受。

2.乐意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对自己存在的不足能以积极的态度拿出整改的措施;征求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是最关键的,只要能通过不断自我反思就能获取生活的经验,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著名学者皮亚杰认为,社会适应能力是人类智力的本质反映,它是群体或者个人调整一定行为以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学业和事业的基础,也是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通行证”。因此,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当然,单单靠一次两次活动不足以改变现状。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积极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投身综合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往社会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使其切实感受生活意义,陶冶生活情操,学习生活本领,适应社会需要,提升和锻炼社会适应能力。

上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浅谈 下一篇: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