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痨宝宝开讲,妈妈聆听有学问等

时间:2022-04-14 09:13:44

话痨宝宝开讲,妈妈聆听有学问等

No.1:我们班上的小晴被老师批评了

宝宝回来一脸兴奋地告诉妈妈:“小晴被老师批评了,她哭了,老师也很不高兴,说‘老师是为你好呀,小晴你怎么这么说不得?’(以下省去数百字)”

粗心妈妈的反应:“你少幸灾乐祸!关你啥事?为啥每次老师批评别的孩子你都记得那么清楚,老师批评你的事你就不记得了?”

细心妈妈的反应:“小晴被老师批评,心里肯定不好过,要是宝宝被批评了’这个时候除了哭,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表示自己很后悔,要改正错误呀?”

专家评点:“某某今天被老师批评了”,常成为孩子回来讲述的第一新鲜话题,看他兴奋的表情好像自个儿受了表扬。此时批评孩子“少幸灾乐祸”是毫无意义的,有效的“你说我听”应当诱导孩子讲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妈妈可借此观察老师的管理是否细致、是否懂得幼儿心理、幼儿园师生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妈妈可以在孩子的讲述中不经意地插话,鼓励孩子提高耐性,从正面去理解老师的苦口婆心;当然,如果老师的批评有值得商榷之处,作为非当事方的家长,与老师去沟通也更容易取得共鸣和体谅。

No.2:马路过了一半就变红灯了

宝宝回来的时候拍着胸口告诉妈妈:“绿灯显示5的时候我跟奶奶过马路,才走到一半就变成红灯了,我怪奶奶走得慢,奶奶朝我笑,我们只好吊在马路中间等,前后都是车,开得呜呜的,我好怕呀……(以下省去数百字)”

粗心妈妈的反应:“等到绿灯再亮,过另一半马路就行了,车又不敢撞你,你怕啥!”

细心妈妈的反应:“奶奶年纪大了,跑不快,绿灯显示小于10,一般就过不了马路,宁可等下次绿灯,也不要硬闯!”

专家评点:“过马路历险记”是很多3至7岁的孩子津津乐道的话题,妈妈从他的讲述中,可以了解孩子对交通规则的执行情况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马路过了一半变红灯”就是_个突发事件。怎样应对它,可以看出孩子的勇气和心理素质;妈妈也可以教孩子通过计秒判断是否可以过马路。有的妈妈甚至与孩子商议,看如何提交建议给交管部门,将幼儿园前马路的绿灯计秒延长,或设立“即按即变绿灯”的装置,方便所有的孩子过马路。

No.3:今天幼儿园的点心和以前的不一样

宝宝今天回来很开心:“今天老师给我们订了麦当劳的小汉堡当点心,大家都高兴坏了,可彤彤她们几个好奇怪,居然是不吃汉堡的,老师劝她们尝尝,她们就是不肯吃,所以我吃了两个……(以下省去数百字)”

粗心妈妈的反应:“不就是个点心吗?有什么好说的?!”

细心妈妈的反应:“为什么大部分孩子吃到汉堡都特别开心?你问过彤彤她们为什么不爱吃汉堡了吗?”

专家点评:孩子回来描述幼儿园吃了些什么,绘声绘色地讲述不同的孩子对食物的偏好,不但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伙食的好渠道,还是帮助孩子改掉偏食挑食的习惯、与同伴兴致盎然地进食的一个基础。与食物是否完全绿色有机相比,高高兴兴地吃饭吃点心更为重要,妈妈可以让孩子具体地描述食物的色香味,描述食物与季节的关系。妈妈会发现,这不但极大地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也令他成为一个对大地的出产,对农人和大师傅的劳作充满感恩之情的人,这种感恩之情,也是成长的身心养分。

No.4:小狗穿上衣服真有趣

宝宝回家后一脸幸福拉着你说:“我和爷爷又碰到那只狗了'我喂它吃过火腿肠,它见了我就跑来摇尾巴!上回我不是告诉你它的主人帮它剃了毛,又染红了尾巴吗?因为毛剃得太短,受凉感冒了,所以这次小狗穿了漂亮的外套,真有趣……(以下省去数百字)”

粗心妈妈的反应:“你遇见那只小狗都—百次了,说一样的事,烦不烦呐!”

细心妈妈的反应:“宝宝的观察力真强!每次见到小狗,都把它的变化记得清清楚楚,要是你能把它画下来,可能好几年后,都不会忘了它今天的样子。”“你认为应不应该给小狗穿衣戴帽呢?小狗是用自己的毛来保暖好呢,还是剃了毛穿衣服来保暖好?”

专家点评:耐心地听孩子讲述他和小动物间的情谊,听他讲述每次与小动物见面的欣喜,妈妈只要从中轻巧点拨,就能让孩子理解什么才是对小动物最合理的爱——人们不应当按自己的喜好,去打扮小动物;维持小动物在自然状态下带着长毛飞奔的矫健状态,将让它更健康,精神上也更自由自在。

暗示,让“淘气猫”变成“小绅士” 木木妈

儿子木木今年才四岁,长得虎头虎脑,人见人爱,但也非常淘气,即使我有百倍的耐心,也不敢保证自己不发火。

可事情却因我的一次生病而发生了转机。那段时间,我由于胃痛卧病在床。那天下午木木从幼儿园回来,连蹦带跳地回到家中,一看我这阵势,还真是收敛了不少,乖乖地走到床边,问我还痛吗?

我窃喜。可没过五分钟,他的老毛病就控制不住了,翻箱倒柜地找零食,还把电视开得震天响,病床上的我自然吃不消。无奈之下,我只好伸出食指做出了“嘘”的手势。没料到,房间里立刻安静了下来。“难道一个不经意的手势竟然有如此强大的震慑力?”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忽的,想起家教文章中这样一句话:巧妙而温馨的暗示,往往胜过千言的叮嘱与万语的指责。一时,我的心豁然开朗。

平日里,晚上入睡前儿子从不主动洗脚。这天晚上,儿子又在等待我发号施令了,可我话题一转,与木木聊起了坚持洗脚的好处来。还没等我回过神,只听见卫生间里传来“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原来儿子主动去接热水了。呵呵,果然奏效。

一日三餐的饭桌上,木木对青菜很少问津。那次,我偏偏做了清一色的四个青菜,儿子一瞧饭桌,立刻撅起了嘴。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张漫画递给了儿子,那幅画上的标语分外醒目——“我是蔬菜宝宝,快来与我亲密哟”。稍后,儿子与我对视了一眼,然后径直坐到餐桌前,狼吞虎咽起来。二十分钟后,四个盘子均见了底。从此,青菜在我家倍受欢迎。

如今,儿子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温文尔雅。原来,一次轻巧的指点、一声亲切的叮咛,都能让亲子之间的难题迎刃而解。

巧用间隔时间,让孩子不“黏人” 沙漠玫瑰

和女儿一起玩耍的小朋友可欣,长相甜美、性格乖巧,女儿非常喜欢她,经常喊她来我家玩。可是,可欣每次都必须让妈妈陪着才肯在我家玩,而且妈妈必须在目光所及的地方,不然她就惊慌失措、大哭大闹。

可欣妈妈苦恼地告诉我说,因为家里没有帮手,孩子从生下到现在快五岁了,几乎没有离开过她,即使上厕所,小家伙也会守在门外,对妈妈千呼万唤,搞得她非常烦恼。

我想,可欣肯定是极度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才会这么“黏人”。长此以往,对以后的性格和与人交往都会有不好的影响!看来得帮忙想个办法才是。

再见可欣母女时,我偷偷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可欣妈妈,她听后连连点头!于是,一番“商议”之后,便开始了我们的计划。

可欣妈妈冲两个正玩得起劲的孩子问:“我要去买棒棒糖,你们谁想吃?”

俩孩子大喊“我要吃,我要吃!”

“我去马路对面买棒棒糖,两分钟之内就回来,如果你们谁和阿姨站在这里等我两分钟,那我就把棒棒糖给谁!”

“我等!”女儿苗苗一听,立马响应。可欣却没了声息,她满脸困惑地看着她妈妈。我连忙对可欣说:“苗苗可以,可欣也可以。阿姨会保护你们!可欣是勇敢孩子,对吗?”

孩子想点头,但是依旧没有勇气,她妈妈见状立马说:“棒棒糖只给勇敢的孩子,你不想吃棒棒糖吗?”可欣犹犹豫豫地答应了。于是,可欣妈妈高兴地飞奔对面的小超市。

在可欣妈妈去买棒棒糖的时候,我带着她们俩唱歌,并且不断夸奖她们都是勇敢的宝贝!很快可欣妈妈拿着两个棒棒糖回来了,并大声喊着说:“奖给最勇敢的小朋友可欣和苗苗!”接过棒棒糖,两个小家伙一脸骄傲,我也连连夸奖说:“你们真棒!”

私下里,我又建议可欣妈妈,可以尝试着一点点拉长和孩子分开的时间,而且必须和孩子商量好,这样她才会相信妈妈说的话,不会撇下她。并且,一定要记得,每次都要及时夸奖孩子的进步。

又过些日子,可欣妈妈带着可欣来我家。可欣妈妈说有事出去,不方便带可欣,让她在我们家玩。我故意大声问:“可欣你敢不敢单独在我们家玩?”

“我们家可欣现在可勇敢了!”她妈妈连忙接口。可欣听了也跑过来骄傲地说:“我敢!”紧接着,她开心地和妈妈挥手再见!

就这样一点点地减少陪伴时间,现在,可欣可以独自在我家玩半天,没有妈妈陪着,也可以和我们单独去公园了。

上一篇:黄渤vs小欧:我们的爱永不在囧途 下一篇:男人都有“小妾”梦美人依旧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