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

时间:2022-04-14 11:06:19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活动的互动,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应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的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课堂的互动有效性

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综合。

在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得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和谐合作、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情感是必须的纽带,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给学生以亲切感和信赖感,这样学生就会愿意接近老师,与老师合作,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区读书、学习,做到师生“心理相容”。由于老师富于民主的课堂控制和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宽容,可以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师生交往的主动性自然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毫无拘束地表现出来,这样也就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在课堂中,教学环境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2.自主自动的生生互动,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生生互动是课堂互动学习、调节课堂学习气氛的一种有效活动,其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传递。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究之中,从而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效率。

生生互动一般有两种:(1)同桌互动;(2)小组互动。在这种小组讨论学习中,学生能够充分地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说的互动中,互相补充,互相启发,集思广益。由于这种生生互动的方式采取了自主、自愿、自动的原则,鼓励学生互帮互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3.融洽合作的师生互动,使教学的实施更有效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和课堂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一种精神氛围。对教师来说,师生互动意味着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的活动,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是对教师的心智提出了挑战。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师生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释放。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才会实现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良性循环。

4.激励是互动的动力

在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乃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没一点进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精神状态积极饱满,才能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完成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从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5.角色变换的意义

在传统的授课中,上课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和作笔记。实际上,适当的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会对教学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思想,让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给学生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而且对他们来说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

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开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在这里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学生讲完之后做一个评价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教学需要互动,运用教学“互动”促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而教师在课堂上要甘当“配角”,及时调整自己,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把自己完全融入课堂教学的互动中,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更多精彩的回答从学生嘴里说出来。这就是“引导”的价值,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极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黄小倩等著《这样学习最有效》南海出版公司,2010

[2]施良方主编《教学理论: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高青兰主编《论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5)

上一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循证护理 下一篇:小儿发热抽搐80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