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溧山区有机小竹笋标准化采集技术

时间:2022-04-14 10:46:37

江苏省宜溧山区有机小竹笋标准化采集技术

江苏省南部的宜(兴)溧(阳)丘陵山区,属于浙江天目山余脉的延伸地带,也是江苏省少有的亚热带地区之一。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对竹类植物的生长十分有利,因此该地区出产的小竹笋品质很好,每年有大量鲜竹笋供应市场,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近年来该地区陆续兴办起一批小竹笋加工企业,小竹笋加工产业的开发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勤劳致富的又一途径。笔者以技术服务的方式扶持溧阳市青峰食品厂,使其成为当地加工型龙头企业,该厂租赁承包了300多hm2野生小竹林,建立有机小竹笋原料生产基地,连续7年获得国家环保总局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颁发的“有机农场证书”和“有机农产品证书”。现在该厂生产的“苏南”牌有机小竹笋产品以品质优享誉长三角地区,售价超过16 元/kg,比普通小竹笋加工产品的价格(10 元/kg)和市场小竹笋鲜货价格(6 元/kg)分别高出60%和167%,产品仍然供不应求。笔者引导企业家从“有机食品”这一高起点上开发利用当地的野生小竹笋资源,取得了初步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笔者制定了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有机产品小竹笋采集技术规程》(DB32/T1142-2009),已通过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审核并颁布实施。现将有机小竹笋标准化采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有机小竹笋采集区域生态环境控制要点

1.1有机小竹笋采集区域应是在之前3年中没有受到任何禁用物质污染的地区。

1.2有机小竹笋采集区域应当边界清晰,保持有效的物理隔离缓冲带。

1.3禁止一切有污染的物质进入有机小竹笋采集区域,维护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1.4在有机小竹笋采集区域内进行的任何生产、休闲等活动,都应符合《有机产品第一部分:生产》(GB/T19630.1-2005)中的要求,确保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2有机小竹笋采集方法

2.1有机小竹笋采集原则

有机小竹笋采集活动不得对林区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不得对林区动植物物种造成威胁。

2.2掌握适宜的采收时期

根据不同竹种的出笋特性,在出笋前中期长出的强壮笋,应多留少采;中后期长出的弱质笋,则应少留多采。

2.3掌握适宜的采收标准

以小竹笋长出地面20~30 cm高时采收为宜。

2.4掌握适宜的采收量

单位面积的采收量以不超过该林区生态系统可持续生产的产量为原则。

2.5留笋成竹的原则

采笋时注意,竹株稀疏处适当多留少采,竹株茂密处少留多采。竹茎较粗的竹种,留笋成竹的密度稀;竹茎细的竹种,则留笋成竹密度大。竹林中央区域的竹笋少留多采,竹林边缘区域的竹笋多留少采。

2.6退笋处理方法

所谓“退笋”,是指因遭受病虫为害而生长萎缩、组织坏死的笋。采收退笋越早越好,以减少竹株的营养消耗和减轻竹林内的病虫为害,并应将采收的退笋立即带出林区外处理掉。

3竹林培育方法

3.1竹林培肥方法

有机小竹笋采集区域是以竹林内的植物残体腐烂形成的腐殖质作为竹林主要肥源,因此要掌握在每年夏秋季节、林中杂草生长最繁茂的时期,进行“劈山”作业,即用锋利的刀具砍去林中的杂草、灌木和弱小竹株等植物,任其残体留在竹林内腐烂,进而转化为肥料。竹林内严禁施用任何化学肥料。

3.2母竹的培育方法

3.2.1母竹的密度

所谓“母竹”,是指留笋成竹以后,生长健壮、每年能长出一定数量竹笋的竹株。根据不同竹种的生育特性培育母竹,一般667 m2竹林每年应留健壮母竹300~600株。

3.2.2母竹的年龄

母竹年龄以2~4 年生为宜,生长势强、无病虫为害、出笋率高。

3.2.3间伐技术

适时适度间伐竹材,一般每年秋冬季节间伐1次,方法是砍去老竹、细弱竹和过密处的竹材。竹材的砍伐量应与当年选留的新母竹量相近。

3.3竹林纯化措施

生长在竹林内的乔木类杂树,对竹子生长影响极大,必须及早伐去。竹林内的灌木类杂树,可结合每年的劈山作业除去其地上部分。对于树根基部较大的杂树,需要锄去老树桩,并立即将土坑填平,盖上杂树枝等,防止水土流失。

3.4竹种优化措施

对于多品种混生的竹林,首先应选定竹笋品质好、群体大的优势竹种为主体。每年采笋时多留优势竹种的笋作母竹,多采集淘汰竹种的笋以减少其群体数量。每年间伐竹材时,亦采取多留优势母竹,特别是与淘汰竹种相邻的母竹要多留;多砍伐淘汰竹种的竹材,逐步形成品种单一的优质高产竹林。

3.5竹林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严禁在竹林内施用任何化学农药,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来控制竹林的病虫草害,维持竹林原有的生态环境。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措施是:利用有益生物和病虫害的天敌;将受到病虫为害的植株及时带出林外;劈山等。

3.6新栽竹林的管理方法

3.6.1新区栽竹的技术要点

选择适宜本地区生长的优良竹种。挖取母竹时,注意选择枝叶茂盛、无病虫为害的1~2年生竹株为母竹,要慎挖竹鞭,少伤竹根,多带土兜。挖出0.8~1 m3的栽植穴栽竹,新竹栽好后及时固定,不得采取全面复垦的方式。最适宜栽竹的季节是1-2月份。

3.6.2新栽竹林的养护技术

一是及时除草、培土护根;二是遇到干旱天气及时浇水;三是在竹林内种植豆科植物培肥。注意竹林内不得施用任何化学肥料或带有污染物质的有机肥料。另外,竹林内不得种植芝麻,因为芝麻根部分泌物能使竹鞭腐烂。

3.6.3新栽竹林的采笋方法

当年栽竹、当年长出的竹笋应全部采去;第2年长出的竹笋,每株母竹选留健壮大笋1~2株,其他的笋全部采去;第3年开始按成年竹林的采笋方法管理。

4竹林水土保持技术

4.1严格控制林地复垦。除必须锄去老树桩等作业外,林地内不得进行任何破坏表土层的作业,以维护竹林内的自然植被。

4.2禁止在竹林内放养食草类禽畜以及能对竹林表土层造成较大破坏的大型动物。

4.3采笋方法改进为用手掰或刀具砍,不能采用挖、锄等严重破坏表土层的方法。

4.4对于已出现水土流失的竹林,应及早采取砌埂挡土、沿等高线布设截水沟等方法控制。

5有机小竹笋贮运的规范化要求

5.1用于有机加工的有机小竹笋原料,应存放到专用的器皿内,不得与非有机产品的原料混放。

5.2当日采集的有机小竹笋原料,必须当日运送到厂内加工,不得随处存放或贮藏。

5.3装载有机小竹笋原料的器皿和运输工具,应经过彻底清洁,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装载作业。

5.4运输工具和器皿必须专用于有机小竹笋原料的运输,不得运载、混装或途中搭载其他物品。

6员工作业规范

6.1参与有机小竹笋采集作业的员工必须身体健康,没有传染性疾病。

6.2员工在采集区域内进行劳作时,必须加强自身的劳动保护,衣、裤、袜、帽等穿戴齐全,并随身携带必备的药物,以防不测。

6.3采集区域负责人应加强员工的劳动保护教育和督促检查。在作业过程中,应与员工保持密切联系。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

上一篇:春季小松菜品种比较试验 下一篇:快速产出优质平菇栽培料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