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水回用现状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4-14 08:52:30

青岛市中水回用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作为一个北方典型缺水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对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的有利因素和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价格机制、完善立法、加强规划、提高公众意识方面提出了促进青岛市中水回用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中水回用

再生水即所谓“中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再生水的用途广泛,可用于地下水回灌用水,工业用水,农、林、牧业用水,城市非饮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等等,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从1986年开始探索并投入人力、物力将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再生水利用的投资与需求逐年升温。但是由于我国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的不足,人们对再生水认识的偏见等,给再生水利用渠道的开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青岛是典型的北方缺水城市,发展利用中水意义重大。在开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青岛市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遇到一些困难,本文将对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的有利因素和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进一步促进青岛市中水回用发展的措施。

1青岛市中水回用发展背景

1.1青岛市水资源现状

青岛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88.2mm(折合水量73.3亿m。),水资源总量22.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9.3亿m3,重复计算量3.2亿m3。

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13m3,亩均占有量306m3,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12%和15%。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500m3的绝对缺水标准,是全国北方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

1.2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有利因素

1.2.1污水处理基建水平较高,有充足再生水源。

青岛市市内七区已建成了处理能力8万吨/日的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十二五”扩建完成后将达到16万吨/日)、处理能力17万吨/日的李村河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0万吨/日的团岛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4万吨/日的麦岛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0万吨/日的娄山河污水处理厂(扩建完成后将达20万吨/日)、处理能力10万吨/日的城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万吨/日的崂山沙子口污水处理厂。“十二五”期间还将建设李村河中游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完成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和娄山河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届时全市市区污水处理能力将接近100万吨/日,这必将为整个城市的中水利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2有较丰富的中水回用实践和扎实的研究成果支撑

1993年,青岛市结合城市东部开发,在东部建立了中水利用示范基地。并相继在香格里拉大酒店、金都花园、银河大厦等13处建筑群中建设了中水利用设施,总投资779万元,日设计处理能力3324A方米。

1996年青岛建工学院和海泊河污水厂共同完成了“海泊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经中科院、天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鉴定认为:其整体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7年底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回用水处理技术还荣获了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青岛市利用德国政府赠款在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建成了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回用工程,并试车成功。这些成果为青岛市中水回用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2001年成立青岛市政府成立了青岛海湾中水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中水的生产和销售、中水设备的制作安装、中水回用咨询、中水水质监测、化验、服务等。实践证明,这一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和做法是成功的。目前,海湾中水公司顺利完成了规模为4万吨/日的中水厂,配套建设了712公里中水管网,实现了向青岛热电集团输送工业冷却用水和市区主要河道一海泊河输送景观用水的目标。

1.3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以中水替代部分清洁水所节省的水资源量是相当可观的:生产、生活用水中约有40%的水是与人们生活紧密接触的,如饮用、烹饪、洗浴等,这些方面对水质要求很高,必须用清洁水,还有多达60%的水是用在工业、农业灌溉、环卫、冲洗地面和绿化等方面,这部分对水质要求不高,可用中水替代清洁水。青岛市作为一个典型缺水城市,近几年,随着全市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水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城市水资源供需缺口仍然较大,如不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水资源必将成为制约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充分利用好中水这一“第二水源”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布局要求,将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青岛市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青岛市中水回用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水资源的深度推广仍面临许多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中水资源市场不同于其他一般产业领域,它具有环保产业市场的共同特点,对政策、法律的依赖性非常强,属政策型市场,水价以及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1以价格为主导的市场机制未建立。

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背离,则必然导致该商品所属行业走向委靡,直至举步维艰、难以维系。我国多年来在水资源的管理上重开源、轻节流、忽视回用,城乡居民用水一贯是支付福利性质的水费,享受财政补贴。这种自来水价偏低的现状,一方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使中水和普通自来水的价格差比较小。价格杠杆的市场调控作用不明显,而使用中水又需要先安装一定的设备,使得使用中水的投资大,短期回报率低,回收期长,使得中水的利用难以推广。

2.2中水利用推广工作的相关法律亟需完善。

尽管国家在建设中水设施、推广中水利用方面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规定,青岛市也建立了中水利用示范基地,实施了国家中水示范工程,但由于中水利用规划和相应的管理办法的迟迟未出台,其相应的生存发展市场也就无法形成。这方面,国内不少城市已经走在了前面。大连市政府规定洗车业必须使用中水;凡达到一定规模的宾馆、酒店都必须配备中水处理系统。济南市政府出台了中水利用管理规定,明确指出:所有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中水利用设施,否则一律不予验收。

2.3铺设管网投资大,配套工程缺口较大。

在青岛由于管网建设等配套工程没能跟上,污水处理厂加工处理后的中水无处可用,只能白白地排掉,阻碍了中水的快速推广。同时,中水设施的发展中水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很多企事业单位一下子拿不出这笔钱,或者有的单位只看眼前利益,认为中水投资资金回收慢,不愿意投钱,配套工程缺口较大。

2.4公众对水资源的理解存在误区。

在人们传统的水观念中,只有清洁水和污水之分,对中水缺乏了解。许多人不了解中水是什么即使知道的,也对中水的水质和使用效果心存疑虑,担心中水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还含有家庭、工业、排泄和其它来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不敢放心使用。

3促进青岛市中水回用的对策及措施

3.1建立以市场成本为基础的城市中水价格形成机制。

通过实行成本审核、集体审议、价格听证、价格公告、跟踪调查、定期审价等制度,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的中水价格机制,使城市中水直接进入市场轨道,并直接向受益者或用户收费,保障中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按照山东省物价局、建设厅等6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有关精神,以“按质定价”为原则,在赢利的条件下,拉开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与中水的价格差距,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吸引有条件的用户主动使用中水,开拓中水利用市场。

3.2建立健全中水利用法规体系。

目前,青岛市有关部门在对国内某些中水利用工作先进城市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有关中水利用的规定,起草了《青岛市中水利用管理办法》以及中水利用有关技术规范,对中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利用及管理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和界定。为了加快全市中水利用的推进工作,青岛市应尽快出台本市中水利用管理办法及技术规范,逐步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按照国家相关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标准,规范、引导和推广全市城市中水利用工作。

3.3规划先导,在谋篇中贯穿中水回用理念。

按照“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各区域特点在谋篇布局上下功夫,做文章,把中水再利用的理念贯穿于始终,加大管网配套建设力度,在工业区开发、开发区建设等新区规划中早谋划、早布局,以规划为先导,在谋篇中贯穿中水回用理念,实现管网资源的整合。同时,对现有污水处理厂中水用量进行规划,尤其是汇水范围内的潜在的用户,在其要求水质、水量基础上做好中水回用的规划工作。目前,青岛市污水回用的规划应以已建成的海泊河、李村河、团岛、麦岛和娄山河等处理厂为区域中心,辐射周边,覆盖市内4区主要用水大户为目标,推进中水回用的建设发展。

3.4提高公众水资源意识。

公众在中水回用于生产、生活上还存在着顾虑和障碍,尤其是在家庭中推广使用中水方面。因此要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人们对中水的疑虑,提高公众中水回用的意识和觉悟,使公众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紧缺的严峻性,认识到中水回用、开辟第二水源是解决缺水城市用水矛盾的必经之路,让人们从行动上理解和支持中水事业的发展。还可以建立不同类型的回用示范工程,如市政景观、住宅小区中水等,通过这些示范工程,加强宣传与教育,总结经验,将中水利用推向全市。

参考文献:

[1]沈光范,徐强,积极稳妥地开展中水回用工作[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4):31―32。

[2]青岛市水利局青岛市“十一五”水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建设规划2007。

[3]青岛市环境保护局青岛市环境统计年报(2010)2011。

[4]李长江,鲍万民,刘建峰等,青岛市中水回用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12):7 8。

[5]刘洪波,菅浩然,城市中水利用的思考[J],东北水利水电,2010,28(1):1―3。

[6]钱茜,王玉秋,我国中水回用现状及对策[J],再生资源研究,2003,(1):27―30,

[7]曾小填,基于完全成本定价的城市中水价格政策研究[D],北京大学,2009。青岛市中水回用现状分析与对策

张云

摘要:作为一个北方典型缺水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对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的有利因素和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价格机制、完善立法、加强规划、提高公众意识方面提出了促进青岛市中水回用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中水回用

再生水即所谓“中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再生水的用途广泛,可用于地下水回灌用水,工业用水,农、林、牧业用水,城市非饮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等等,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从1986年开始探索并投入人力、物力将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再生水利用的投资与需求逐年升温。但是由于我国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的不足,人们对再生水认识的偏见等,给再生水利用渠道的开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青岛是典型的北方缺水城市,发展利用中水意义重大。在开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青岛市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遇到一些困难,本文将对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的有利因素和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进一步促进青岛市中水回用发展的措施。

1青岛市中水回用发展背景

1.1青岛市水资源现状

青岛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88.2mm(折合水量73.3亿m。),水资源总量22.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9.3亿m3,重复计算量3.2亿m3。

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13m3,亩均占有量306m3,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12%和15%。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500m3的绝对缺水标准,是全国北方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

1.2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有利因素

1.2.1污水处理基建水平较高,有充足再生水源。

青岛市市内七区已建成了处理能力8万吨/日的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十二五”扩建完成后将达到16万吨/日)、处理能力17万吨/日的李村河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0万吨/日的团岛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4万吨/日的麦岛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0万吨/日的娄山河污水处理厂(扩建完成后将达20万吨/日)、处理能力10万吨/日的城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万吨/日的崂山沙子口污水处理厂。“十二五”期间还将建设李村河中游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完成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和娄山河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届时全市市区污水处理能力将接近100万吨/日,这必将为整个城市的中水利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2有较丰富的中水回用实践和扎实的研究成果支撑

1993年,青岛市结合城市东部开发,在东部建立了中水利用示范基地。并相继在香格里拉大酒店、金都花园、银河大厦等13处建筑群中建设了中水利用设施,总投资779万元,日设计处理能力3324A方米。

1996年青岛建工学院和海泊河污水厂共同完成了“海泊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经中科院、天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鉴定认为:其整体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7年底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回用水处理技术还荣获了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青岛市利用德国政府赠款在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建成了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回用工程,并试车成功。这些成果为青岛市中水回用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2001年成立青岛市政府成立了青岛海湾中水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中水的生产和销售、中水设备的制作安装、中水回用咨询、中水水质监测、化验、服务等。实践证明,这一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和做法是成功的。 目前,海湾中水公司顺利完成了规模为4万吨/日的中水厂,配套建设了712公里中水管网,实现了向青岛热电集团输送工业冷却用水和市区主要河道一海泊河输送景观用水的目标。

1.3青岛市发展中水回用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以中水替代部分清洁水所节省的水资源量是相当可观的:生产、生活用水中约有40%的水是与人们生活紧密接触的,如饮用、烹饪、洗浴等,这些方面对水质要求很高,必须用清洁水,还有多达60%的水是用在工业、农业灌溉、环卫、冲洗地面和绿化等方面,这部分对水质要求不高,可用中水替代清洁水。青岛市作为一个典型缺水城市,近几年,随着全市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水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城市水资源供需缺口仍然较大,如不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水资源必将成为制约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充分利用好中水这一“第二水源”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布局要求,将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青岛市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青岛市中水回用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水资源的深度推广仍面临许多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中水资源市场不同于其他一般产业领域,它具有环保产业市场的共同特点,对政策、法律的依赖性非常强,属政策型市场,水价以及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1以价格为主导的市场机制未建立。

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背离,则必然导致该商品所属行业走向委靡,直至举步维艰、难以维系。我国多年来在水资源的管理上重开源、轻节流、忽视回用,城乡居民用水一贯是支付福利性质的水费,享受财政补贴。这种自来水价偏低的现状,一方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使中水和普通自来水的价格差比较小。价格杠杆的市场调控作用不明显,而使用中水又需要先安装一定的设备,使得使用中水的投资大,短期回报率低,回收期长,使得中水的利用难以推广。

2.2中水利用推广工作的相关法律亟需完善。

尽管国家在建设中水设施、推广中水利用方面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规定,青岛市也建立了中水利用示范基地,实施了国家中水示范工程,但由于中水利用规划和相应的管理办法的迟迟未出台,其相应的生存发展市场也就无法形成。这方面,国内不少城市已经走在了前面。大连市政府规定洗车业必须使用中水;凡达到一定规模的宾馆、酒店都必须配备中水处理系统。济南市政府出台了中水利用管理规定,明确指出:所有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中水利用设施,否则一律不予验收。

2.3铺设管网投资大,配套工程缺口较大。

在青岛由于管网建设等配套工程没能跟上,污水处理厂加工处理后的中水无处可用,只能白白地排掉,阻碍了中水的快速推广。同时,中水设施的发展中水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很多企事业单位一下子拿不出这笔钱,或者有的单位只看眼前利益,认为中水投资资金回收慢,不愿意投钱,配套工程缺口较大。

2.4公众对水资源的理解存在误区。

在人们传统的水观念中,只有清洁水和污水之分,对中水缺乏了解。许多人不了解中水是什么即使知道的,也对中水的水质和使用效果心存疑虑,担心中水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还含有家庭、工业、排泄和其它来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不敢放心使用。

3促进青岛市中水回用的对策及措施

3.1建立以市场成本为基础的城市中水价格形成机制。

通过实行成本审核、集体审议、价格听证、价格公告、跟踪调查、定期审价等制度,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的中水价格机制,使城市中水直接进入市场轨道,并直接向受益者或用户收费,保障中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按照山东省物价局、建设厅等6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有关精神,以“按质定价”为原则,在赢利的条件下,拉开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与中水的价格差距,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吸引有条件的用户主动使用中水,开拓中水利用市场。

3.2建立健全中水利用法规体系。

目前,青岛市有关部门在对国内某些中水利用工作先进城市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有关中水利用的规定,起草了《青岛市中水利用管理办法》以及中水利用有关技术规范,对中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利用及管理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和界定。为了加快全市中水利用的推进工作,青岛市应尽快出台本市中水利用管理办法及技术规范,逐步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按照国家相关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标准,规范、引导和推广全市城市中水利用工作。

3.3规划先导,在谋篇中贯穿中水回用理念。

按照“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各区域特点在谋篇布局上下功夫,做文章,把中水再利用的理念贯穿于始终,加大管网配套建设力度,在工业区开发、开发区建设等新区规划中早谋划、早布局,以规划为先导,在谋篇中贯穿中水回用理念,实现管网资源的整合。同时,对现有污水处理厂中水用量进行规划,尤其是汇水范围内的潜在的用户,在其要求水质、水量基础上做好中水回用的规划工作。目前,青岛市污水回用的规划应以已建成的海泊河、李村河、团岛、麦岛和娄山河等处理厂为区域中心,辐射周边,覆盖市内4区主要用水大户为目标,推进中水回用的建设发展。

3.4提高公众水资源意识。

公众在中水回用于生产、生活上还存在着顾虑和障碍,尤其是在家庭中推广使用中水方面。因此要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人们对中水的疑虑,提高公众中水回用的意识和觉悟,使公众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紧缺的严峻性,认识到中水回用、开辟第二水源是解决缺水城市用水矛盾的必经之路,让人们从行动上理解和支持中水事业的发展。还可以建立不同类型的回用示范工程,如市政景观、住宅小区中水等,通过这些示范工程,加强宣传与教育,总结经验,将中水利用推向全市。

参考文献:

[1]沈光范,徐强,积极稳妥地开展中水回用工作[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4):31―32。

[2]青岛市水利局青岛市“十一五”水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建设规划2007。

[3]青岛市环境保护局青岛市环境统计年报(2010)2011。

[4]李长江,鲍万民,刘建峰等,青岛市中水回用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12):7 8。

[5]刘洪波,菅浩然,城市中水利用的思考[J],东北水利水电,2010,28(1):1―3。

[6]钱茜,王玉秋,我国中水回用现状及对策[J],再生资源研究,2003,(1):27―30,

[7]曾小填,基于完全成本定价的城市中水价格政策研究[D],北京大学,2009。

上一篇:沼气池运行管理科学与实践 下一篇:工农业生产之有机排泄物开发利用的新观念\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