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也可以“灵动”起来

时间:2022-04-13 11:21:16

物理课堂也可以“灵动”起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90-01

提起物理来,很多学生多会感到发怵,就连教物理的老师也有良多感慨。

曾经有一副对联在物理同行里广为流传: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听物理,如雾里,雾里看物理,勿理物理。

还有这么一种诙谐的说法在学生中流传:

雾里物理?物理悟理!勿理物理?物理误你!

可以说,除了数学,我们物理学科最容易不受学生待见。

在新的课程标准里面,对传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求在课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物理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何把相对枯燥的物理知识变的生动起来,如何在实验中真正的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的能力,如何在物理课堂中找到艺术的灵感、生活中的幽默元素和自然科学严谨对称的美感,成为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不懈的追求。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要载体,学生是课堂的真正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虽然不至于要求每一位老师具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能力,但是多学科的知识和多方面的素养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教师不但要组织好自己掌握的教学资源,而且更多的时候应该关注学生资源的有效应用,还应该在学生的兴趣点上下功夫,同时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幽默话题,探讨社会最新事件与物理的结合点,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只有学生的兴趣、想法和能力受到充分的考虑和合理的安排,课堂才能真正的动起来, 才是学生认可的“灵动”的课堂。

案例一:初中物理(信息的传递)这一讲,我在讲授的时候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了几个学生的兴趣点。1.月亮也能够传递信息―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2.编码的用处―宿舍楼之间手电筒灯光表白(520)、侦探谍报、寻宝。前者使课堂的前导部分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制造了小高潮,而后者彻底激发了学生的自发学习的兴趣,一下子把所有同学的吸引力都控制住了。学生一致反映对课堂的印象非常的深,好几天的时间都还在讨论我布置的寻宝迷题。

案例二:初中物理(声音),我让会演奏乐器的同学在周一把他们的乐器都带到学校来,课堂上给他们每人几分钟的表演时间,还引进了一个声波分析软件,让他们下载回家自己研究,并测试自己一家人的声音的区别。结果,很多不爱学习的同学,羡慕其他的同学多才多艺的样子,想知道自己和父母声音的区别,靠这两点,比较难学的声音的三特性,他们居然掌握的很好。

案例三:高中物理(皮带专题),经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很多同学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使得他们觉得物体一放到皮带上就跟皮带一起运动了,看不到相对运动,老是不认可老师讲的滑动摩擦力这种说法。考虑到这一点,我在讲这个专题前,首先强调物体的速度的获得需要时间和位移,然后我找到运煤的那种皮带机,拍下精细的录像给学生看(可以看到有一小段的非常小的相对位移的痕迹)。这么一来,学生的疑惑消除了,学习起来自然会感到轻松了很多。

案例四:初中物理(温度计),很多老师可能一节课都忙着去讲温度计的读数和原理,可能时间还不够用,却为学生考虑的比较少。我在授课时花了很多时间在介绍水银的特色,甚至还附带讲了一下古代的相关酷刑和盗墓,听得很多课外阅读不丰富的同学一愣一愣的,课下都去找课外书丰富知识去了。我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去讲温度计的读数,而是去讲了大家心中的疑惑,为何会有不同的种类的温度计,特别是体温计的弯曲设计的奥秘。温度计的读数是后来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做学评,然后我来纠正的。后来我的学生跟人家谈起温度计来都能侃侃而谈,有些甚至回去还自己研究,问父母查资料,居然青出于蓝,知道的比我还多了。

案例五:我在上课的时候,不借助工具,就一只手,一只粉笔,就能画出一个非常圆的圆来,能画出很多非常形象和传神的小车、人的手来,总是能画出很漂亮简洁干净的受力图来。每次我把画图都当做是一次艺术家的表演一样,每次学生上来演板的时候,我总是引导全班同学先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是否工整漂亮富有美感,而并不着急去看具体的内容和对错。依靠画图,课堂多了很多欢声笑语,部分是笑老师,部分是笑学生。久而久之,我发现有部分同学答题越来越完美,甚至超越了老师。

案例六: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和人的身体这个宝库,我校高一的闵老师,曾经在讲弹力的时候,轻轻的拉起自己胳膊上一块皮肤来讲解弹性形变,在学生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评。我自己在讲解波的时候,也收获了一个绰号“广播体操”。在讲解力的相互作用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回家去遛冰,或者穿着溜冰鞋在家里推墙来自己感受。重视人本身,其中包涵着一些人文的关怀。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物理老师能在物理课堂中想学生所想,疑学生所疑,优先解决学生的兴趣和关切点,适当的穿插一些幽默元素,合理的运用肢体语言和艺术表演的手法,给学生提问和自我表达的空间和时间,尽可能多的把知识拓展开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那么,物理课堂自然也能够“灵动”起来。

上一篇:对心理契约视角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 下一篇:浅议教师如何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