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时间:2022-04-13 06:50:25

高职高专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高职高专语文课程现状分析

·教学模式单一,课程目标设置不明确

我国高职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在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为度,实用为本,因而,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将语文教学摆在高职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位置,高职语文面临着边缘化、弱势化的发展趋势,如,缺少语文学科带头人,很少思考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等,有的学校照搬了本科语文教学思路,这都是由于课程目标设置不明确造成的。虽然与过去相比,目前语文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革,但是,就教学方式来说,其改革的举措却步履蹒跚,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提问、讨论等,“以不变应万变”,采用讲授为主的教法进行语文教育,基本不理睬当下外界瞬息万变的课改形势,学生很难在语文课中体验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

·课程研究不足,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独立设置出现较晚,发展速度过快,这就使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重速度、重数量的学校发展规模上,忽视了提高教师职教能力和改善教学设施等方面,同时也忽视了教学质量的发展和提高,造成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尚未到位,校际学术交流的力度显然不足。课程评价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教学论概念系统与课程论概念系统的混淆,即课程评价一直被简便地理解为对教师所授科目的评价。二是,评价内容与评价形式的矛盾,即工作中主要是围绕知识习得情况的学业成绩评定。

高职高专语文课程改革思路

·明确目标,构建语文课程知识网络

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重塑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通过开拓新的交叉研究领域,赋予其应有的学科深度和学科尊严,即,课程目标和内容强调工作情境组织下的语言能力培养。跨学科语言能力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要为语文课程所用,在职业情境中培养语言能力并在具体环境中运用这种能力是课程的基本目标。统整原则是交叉语文课程组织的原则,语文课程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真实的语言事件与真实的听说读写,让听说读写与学生对世界的探索同时进行,这是课程最终的目标。跨学科的互动和知识的整合是课程设计的墓本思路,通过按主题内容组织方式是语文和所交叉学科设计的基本方法,最终达到让学生习得多视角审视职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的日标。

·强调互动,实施多元评价评价模式

教学方法的革新应成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显著标志,不再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中所完成的封闭式活动,要强调师生互动并实施多元评价模式。如,坚持评价标准的多维化,从多元化的视角来看,评价是要鼓励人的多元发展,因此评价的标准需要全面的考虑评价内容,从多个维度去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此外,还要坚持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功能的多元化,尤其强调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旨在获得关于评价结果的更深入的理解,成为基于评价信息的决策者,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使高职语文课堂的评价功能包含鉴定——选拔功能、导向——激励功能、诊断——改进功能、反馈——调节的功能。

·建立平台,培养专业的语文教学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应该有自己的母语课程理念和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培养一支专门的师资队伍,进行课程研究和实践。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要让教师参与大学语文课程决策,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讨论。第二,指导教师做出合理的决策。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决策机制是由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相结合的,这就给予了进行课程协商的合理性。第三,建设高职院校的课程研究平台。高职语文作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交叉课程,其必须有一个协商和合作的场域,使得它所负载的中国文化的精神魅力才能做到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这个以课程改革研究为主题的科研平台需要整合高职院校教务处、督导处、科研处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力量,开立经常性项目经费,保障其运行。

(作者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基于网络环境下图书编目工作的探讨 下一篇:宋代江西新建书院空间分布牵引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