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化中邻里关系的淡漠对儿童的影响

时间:2022-04-13 04:26:26

浅析城市化中邻里关系的淡漠对儿童的影响

摘 要:邻里关系,是一种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在城市化过程中,传统的和谐的邻里关系急转直下,邻里范围不断缩小,邻里交往深入程度降低。孩子从以前的“散养”到被迫与父母蜗居家中。在这种影响中,孩子与邻居的交往也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生活与心理健康。

关键词:邻里关系;儿童道德;城市化

一、城市邻里关系的变化

在传统社会中,邻里是家庭的自然延伸,家庭的边界很大很大,在一定意义上邻里就是一个大家庭。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就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在这种生活方式下,每一个家庭都向外延伸,形成的交集就构成了邻里。邻里作为家庭的延伸和拓展,分担了家庭的部分功能。比如情感上的依赖、安全保护、儿童教育等等。使邻居间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在生活中互通有无,共同解决生活难题。育儿养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邻里守望相助中实现的,这种良好的邻里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一家庭的不足。

而如今城市居住条件改善,有位减少习嗦的升级纠纷和柴米油盐低层次的互助、互动,把剩下来的精力用于满足高层级的精神交往创造条件。而电话、网络等媒介使人们的联系更加便捷,邻里的地缘性减弱,所以邻里间的直接交往减弱。城市里都是陌生人的世界,除了家人,几乎所有人都是陌生人,甚至是对门而居的人。英国社会学家鲍曼认为,陌生人就在家门口,“制作更巧妙的锁,门闩和防盗铃是这个时代流行的和为数不多的繁荣工业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真正或假想的实际用途,而是因为他们的象征价值(鲍曼,2002)”。“现代都市,个人主义在发展,而个人在城市里则逐渐沉默了。街道、咖啡馆、百货公司,铁路,巴士以及地铁,都成了受人关注的场所而非谈话的地方。在现代都市里,陌生人之间言语联结难以维系,城市里的人此时看到身旁的场景所产生的同情心,也会因此变得短促,就像对于生活上的一张快照一样(理查德.桑内特)”。二十几年的光景,商品住宅套间成为家庭单位的社区结构,左邻右舍没有任何亲缘、业缘关系或交往历史,使得传统的邻里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邻里关系急转直下,邻居间相互交往减少,交往程度低;邻里间缺乏深入了解,相互了解程度低;邻里关系的相互支持功能弱化。从总体看来,都市居民邻里关系呈现淡化和表层化的特点。在这种变化中,孩子与邻居的交往关系也发生变化,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二 、邻里关系变化中影响儿童与邻里关系的具体原因

1.时间和空间因素

儿童与邻里间什么时候交往最合适,如果是邻居休息的时候或家庭中重要事件的时候,孩子到访可能受限制。有的家庭则具有特殊的作息规律。此外邻里因地域结缘,居住的近,但是房屋结构和居住面积等等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交往。

2.城市生活的流动性

城市中生活的人是流动的,他来到这个城市,在这个城市范围内寻找机会,居住地、工作地和工作种类经常变化,使长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变得越来越困难,人与人之间熟悉不起来,邻里关系多停留在陌生状态。为了安全起见,家长多不让孩子与邻里交往。

3.城市人口众多,其价值观,需求,兴趣等不一样

城市人口多,而且又是来自四面八方,种族,民族,血统,地域,经历,习俗差距巨大。因此人们的兴趣爱好,品味,需求,感觉和偏好五花八门,千姿百态。而现在的人们交朋友总是寻找共同点,而差异的存在,是人与人之间感觉更陌生。

三、 邻里关系的淡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使然,不同于上一代孩子的“散养”,由于环境的变化,邻里关系的淡漠,许多家长不让孩子去打扰别人,另外,由于邻里之间缺乏沟通,所以,邻里之间的互信度很低,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安全考虑,总是让孩子蜗居家中,所以孩子与同龄人的玩耍时间和户外活动大幅度降低。活动量减少,活动方式也变单一。而儿童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影响其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故锻炼对于他们的身体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户外活动量的缩短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身体状况的下降,其次,儿童也很难体会到亲自参与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

2.封闭的居住环境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儿童健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实现的。在没有成人的监管下,孩子们会自觉的探索人际交往的规律,在应对复杂而又陌生的环境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自然的形成健康的性格。而现在孩子与父母蜗居家中,或者一些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外出,因此将孩子关在室内。室内时间的增加,导致一些孩子慢慢的不愿意与外界交流,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孩子觉得越来越孤独,变得越来越自闭。为了排解内心的孤独与烦闷,一些孩子由于自制力不强,开始迷上了网络,结果网络成瘾,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

3.儿童对父母的依赖性增强,并出现自我中心的倾向

在与同龄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孩子们经常一起玩耍,学会与人为善,形成乐观、合群的性格。城市里的父母,为了保护孩子,保证他们的安全,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放学后的玩伴不再是同龄儿童而是父母。一些父母觉得这样亏欠了孩子,因此在平时就加倍对孩子好,来弥补对孩子的内疚。对孩子生活上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对孩子的有求必应。长此以往,一些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就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总是有父母相伴,自己就无需考虑太多。无论是生活上的琐事,还是学习,或是一些重大决定,都由父母解决。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还有因为与同学因观点不同而发生矛盾的事情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其父母的过度溺爱。导致其无法脱离父母而独自生活,和自我中心,不能接受别人的异见。

4.助长了儿童对人性的不信任,道德冷漠

现代生活,城市化步骤加快,城市生活充满了陌生人,即使是对面的另一扇门里,也是陌生的。不相信陌生人实际上意味着不相信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很多父母看来,他人都是陌生人,都很危险,在威胁自己安全的意义上都是坏人。反过来,在他人眼里,我们也同样被视为陌生人,也是危险。这样很容易给孩子们造成一种心里印象:好人难觅,坏人当道,每个人都可疑。久而久之,儿童就会在内心深处形成对人性的不信任。对他人不关心,道德情感淡漠。

四、和谐邻里关系的构建

和谐的邻里关系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再赘述,那么在城市化这个背景下,我们究竟该如何来重新构建传统社会里的那种和谐关系呢?首先是国家,要加强法治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构建一个和谐安定的大社会环境。其次是社区,要加强社区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建设,并加强安全防护,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另外,社区也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举办特色活动,促进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促使形成和谐互助的社区氛围。最后,家长也要积极主动的与邻居交往,邻居有困难要主动帮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总之,家庭、孩子、社区、邻里之间健康友好的关系的建立需要各方的努力,并要长期的坚持下去。这样才会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帮助孩子形成自信,乐观,合群,热情,积极主动的健康性格。

参考文献:

【1】宋言奇.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空间效应.1002-2031(2004)05-0047-04

【2】郑富华.“城市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1673-9795-(2010)12(a)-0008-01

【3】高德胜.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的学生作业的布置和评价技巧 下一篇: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教育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