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翼、三结合”实践教学基地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13 03:21:10

“一体、两翼、三结合”实践教学基地模式研究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是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整体本科教学相互支撑的统一体系,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从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看,实践环节的意义更重要,它是实践理论、验证理论和发展理论的关键。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掌握所学理论,强化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场所。依托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着力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

虽然各高等农业院校都把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存在部分形式主义,某种程度是为了完成实践“周数”而实践。学生实习过程“全包”、经费“全给”、成绩“全合格”,忽视学生志趣,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和培养学生从事专门工作的技能得不到保证。其次,在农业院校中把办好校办农场,看成是实践教学的唯一出路,事实证明,全国除了个别农业大学农场办得较好以外,其他多数学校的农场难以维持生计,如果把实践教学寄希望于校内农场那是不现实的。更何况现有的校办农场生产项目单一,教学内容很本适应不了现代化农业、集约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培养不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再次,大多高校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但对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实践基地建设好坏一个样,签个合同挂个牌,应付检查。实践基地教学活动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安排。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于2008年开始对本科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了大力改革,学院围绕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实施过程中应坚持哪些原则?如何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如何科学考核和评价校外实习基地的实施效果这些问题,从认知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三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3年多来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一些经验,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创新能力提高。

一、“一体、两翼、三结合”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模式

2008年农学院结合各本科专业实际需求,运用“一体、两翼、三结合”建设模式管理校外实习教学基地。“一体”就是以各类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探索科学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构建“计划一实施一评价一改进”的PDCA校外实习基地循环管理机制;(2)建立相对合理的校外实习基地评价体系,规范校外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

“两翼”指的是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是指在校内进行建设的的实践教学场所,保证学生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完成所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校外实习基地是指通过合作办学、校企共建等方式,在农业产业中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三结合”就是指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与生产服务三部分功能密切结合的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学院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将基地建设成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高新技术应用和产业化生产的产、学、研三结合的平台。

二、“一体、两翼、三结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

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以下4种基本形式:(1)“人际型”校外实习基地,是利用教职工的社会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如农科院和农科所。(2)“挂牌型”校外实习基地,是校企双方签订“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学院在企业挂牌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如种子公司、农牧团场等。(3)“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如大学实验场。(4)“经营型”校外实习基地,是在校办研究所中建立自主管理的实习基地,“自主管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可集校内基地与企业实习基地的优点于一身,既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又可以节约实习成本,如石达赛特科技有限公司、棉花所等。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学院与相关科研单位、企业等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与规划,各实习基地必须有一整套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建设标准等,并且,各类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满足实习所必备的仪器、生产、生活条件。

三、“一体、两翼、三结合”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制

PDCA管理机制是指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又叫戴明环。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农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遵循这一管理机制,不断发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改进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各个方面,使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始终处于策划实施、有效控制、持续改进与不断提升的循环状态。

学院依据实习基地的特点,制订长期和短期的基地建设规划,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建成一批能够充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长期稳定、双向互动、运转良好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网。通过协议和定期检查维持基地的长期稳定性,规范实习基地的责任。成立了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了解情况,完善管理。院教办等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各系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转、执行情况,将基地的运转情况和检查结果作为院系教学管理评估的重要内容。并且,在基地建立之初,院(系)领导亲自到基地了解并沟通有关工作,经常保持与基地的沟通与联系,邀请基地领导和技术骨干到学校访问、学习,定期召开基地单位负责人会议,商讨如何共建基地、深化合作。

四、“一体、两翼、三结合”实践教学基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其绩效水平由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指标的相互补充才能全面反映。学院制定了校外实习基地考核评估体系,从过程评价、管理评价、结果评价与效果评价四大因子百分制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进行考核(表1)。按照加强基地改革与建设、完善基地条件与管理、注重办学特色与成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等原则,定期有针对性地遴选出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开展基地评估工作。

五、“一体、两翼、三结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效

通过加强基地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改革,明显改善了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办学条件,教学改革有新突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学生较早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接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机会多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相应地增强了,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增强了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2006~2010年,农学专业获得的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依托教学基地完成的。

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学院“自主型”实践教学基地——棉花、麦类作物研究所和石达赛特科技有限公司,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0个,推广面积1000余万亩,推广新技术10项,累计新增产值1亿余元,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通过科技示范、技术转让、种子销售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回报,带动了基地的发展。此外,基地还无偿地为社会提供服务,每年接待各级各类培训班、参观访问团达50余个,近1000余人次,通过开放服务,教学基地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带动了基地建设,增加了效益,进一步增强了基地的自我发展功能。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来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认为地方本科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在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必须有效利用好社会资源,开发实践性强的多元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且,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应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落脚点,充分体现先进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紧密结合农业生产来进行,从而确保实现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确保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浅谈高校教师量化考评中的浮躁 下一篇:浅谈高等学校图书馆产业化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