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排法施工技术

时间:2022-04-13 02:24:28

铁路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排法施工技术

摘 要: 在道床板施工过程中,不断研究、探索,摸索出无砟轨道轨排法施工方法,达到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的效果,并且总结、完善施工中的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排法施工技术。

关键词: 轨排;粗调;精调

中图分类号:U213.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220130-01

1 施工原理

本施工技术采用工具轨、横梁(或托盘)、扣件将轨枕固定,使得工具轨与轨枕间存在固定的相对关系。采用精确测量工具轨的高程、中线、方向、高低、水平来确定工具轨的位置,通过调整横梁(或托盘)调节轨道参数,使工具轨精确定位,以此确定轨枕的精确位置,从而达到浇筑混凝土的条件,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轨枕安装。

2 操作要点

在轨排施工中,合理划分施工区段,实现流水作业,决定了施工进度,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制定出如下分段方案,实现区段间无干扰作业,大大提高了工效。主要的作业施工顺序如图1(以200m/天的进度为例):

施工由6区-1区顺序进行,在完成1区工作后,就把设备和物资倒运至6区,循环作业。

2.1 钢筋绑扎、轨枕摆放(6区)

6区为钢筋绑扎、轨枕摆放区,此区域主要工作是绑扎钢筋,根据设计位置摆放轨枕,在每根轨枕承轨槽位置安放好扣件垫板,然后将P60工具轨安放在承轨槽上,再用扣件将工具轨固定,拧紧螺栓固定工具轨与双块式轨枕。

2.2 粗调(5区)

5区:为粗调区,此区域里主要工作包括钢轨粗调、立模板。粗调通过横梁(托盘)调整来实现。粗调工作在轨排施工中作用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精调的质量与进度,在轨枕摆放和钢轨铺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2.2.1 直线段

1)放样点:支脚点。两侧支脚点距轴线距离均为1.6m,控制钢轨平面位置,可根据支脚位置,分别往内侧量测0.46m到轨枕边缘;控制高程,测量交底,支脚点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均给出,支脚点位与设计点位的高差为路基0.53m,桥梁外侧两排支脚为0.747m,内侧两排支脚为0.699m,隧道的高差为0.57m,将实际与设计的高差考虑进去即可得到支脚点与设计轨面的实际高差,由此控制实现高程控制。

2)放样点:中线点。中线放样后,连接各中线点弹线,由弹线往左右各量测1.139m到轨枕外边缘,或直接与轨枕中心点对应;测量交底给出中线位置距设计轨面的高差,初步固定钢轨后,用卷尺对应每个点进行检查,是否与交底中高差一致,以提高粗调的准确性。建议摆放轨枕前将轨枕中心位置标出,以迅速将轨枕摆放至准确位置。

2.2.2 曲线段

放样点:支脚点,在曲线段,轨道中心线的投影点与支脚中心点的位置存在偏差,如图,dz= 4.4cm(设计为4.4cm,实际可能存在偏差),粗调时,由支脚位置确定中线位置后,在超高125mm的段落,将中线位置做调整,如过面向施工前进方向,曲线左曲,(如图),则应将中心线将左移4.4cm左右。如果直接用支脚弹线的话,应将左右同时左移4.4cm后,两侧量测0.46m,弹轨枕边缘线。由于是曲线段,应尽量减短弹线的长度,以提高精确度。

缓和曲线上,dz由0.044m逐渐减小为0,在430m的缓和曲线上,每个支脚减小0.044/430*3.27=0.000335m,在330m的缓和曲线上,每个支脚减小0.044/330*3.27=0.000436m,以此来控制左右偏移尺寸。

2.3 精调(4区)

4区:为精调区,此区域里主要就是精调,在精调完成后检查测试钢筋的绝缘情况,合格后报检。

2.3.1 轨道精调标准

轨距在±1mm范围内,变化率不得大于1‰;水平控制在±1mm范围内;轨向、高低均为2mm/10m弦的标准。

2.3.2 精调工艺

钢轨精调及横向固定利用 GEDO 小车配合全站仪测量轨道的高低、轨向、水平,根据全站仪手簿显示的实时偏差调整横向调整器,调整轨道整体的横向位置,至限差范围内后固定。

2.4 混凝土浇筑(2区、3区)

3区:为等待混凝土浇筑区,此区域主要是为保证日进度200m/天做出的保证区域,假如在2区浇筑的时间里或以后,有意外情况出现,比如下雨、有雾,精调区不能作业,3区便有效地保证了第二天的循环作业。

2区:为混凝土浇筑区,此区域是精调已完成,在浇筑混凝土的区域。

2.4.1 混凝土浇筑前的检查及施工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用轨检小车对轨排的几何形位做最后检查,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在轨枕和扣件上覆盖保护层,在浇筑混凝土期间不能损坏保护层,防止在浇筑混凝土过程污染轨枕和扣件。对调整螺栓涂刷油脂,便于混凝土浇筑后调整螺栓可以拆下。

轨枕底部必须湿润。用混凝土运输车将混凝土从拌合站运往施工现场,当混凝土浇筑高度高于轨枕底部时,向前变换浇筑位置。人工使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混凝土采用振捣棒振捣,保证轨枕下方混凝土的密实。间距控制的标准是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掌握振捣的时间,以粗骨料不再下沉、表面泛浆、被振的部位大致被振成水平状、拌和物中的气泡不再冒出来为准。振捣时注意要使振动棒避免直接振动钢筋、模板和预埋件,以免钢筋受振位移,模板变形,铁件移位。禁止在一个地方长时间振捣,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振捣完成10米后,将轨枕扣件和钢轨上的覆盖物移出。

2.4.2 表面抹平

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收面,采用铁抹子将混凝土表面刮平、压光,在混凝土与轨枕交接之处进行钩边,由混凝土往轨枕块方向进行。抹平完成后,应尽快用湿布或海绵清洁轨枕和钢轨。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如轨排位置出现变化,停止浇筑混凝土,重新调整轨排位置。

2.4.3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初凝后,即可以开始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覆盖土工布后洒水养护。混凝土初凝前,轨枕固定架都不能拆除,大约需4-5h后再组织拆除。混凝土初凝后松开轨枕扣件,然后进行养护。在混凝土上方覆盖土工布,然后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混凝土经8h养生后拆除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轨道板方可承重。

加强成品保护,尤其注意避免新老混凝土界面产生裂缝,因此,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防止对嵌入新混凝土的轨枕块的碰撞、踩踏。

2.5 钢轨、托盘、螺杆、模板拆除及倒运(1区)

1区:为拆除区,拆除包括模板、托盘螺杆、横梁、工具轨等设备。

施工一线时,将二线作为运输通道对模板、工具轨、托盘、横梁进行纵向运输。二线施工时,工具轨倒运的速度,决定了整个工序的施工进度,桥梁和隧道二线施工时,模板、工具轨、托盘、横梁通过吊车、自制龙门吊、自制平板车运输施工设备;在路基段施工时如能借助周围便道的便借助施工便道进行运输,不能借助施工便道的主要靠人工配合桁架车进行运送。

参考文献:

[1]旭普林工程股份公司,《旭普林无碴轨道施工手册-第2册》,2007.7:114-160.

[2]林之珉,《铁路客运专线施工综合及关键技术》,铁道科学研究继续教育培训中心,2007.3:69-104.

作者简介:

周小稀(1984-),男,职称:助理工程师,中铁十二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上一篇:薄壁金属冲压拉深成型工艺的探讨 下一篇:巴班斯基优化理论在计算机图形学双语教学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