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数学良好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4-13 02:21:25

注重数学良好习惯的培养

1.自学的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能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目前,文科教学多注意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而理科教学却忽视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环节,致使学生依赖心理增强,失缺了本应是学生自主完成的任务。

2.课前预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搜集资料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去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知识,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并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数据,这样,学生在预习中就间接的运用了统计的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了基础。

3.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堂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能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能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能探讨自己预习时未解决的问题。二是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4.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老师检查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主要环节,是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小就养成:(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4)验算的习惯。

5.善于质疑的习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创造问题情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6.动手探究实践的习惯。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因此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习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进一步熟悉了获取新知的过程。这样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7.良好的思维习惯。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8.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是我们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上一篇:如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设计 下一篇: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心得